第1章 风云际会下的王朝危局
1850 年 2 月 25 日,紫禁城笼罩在一片沉重压抑的氛围之中。道光皇帝在这一天龙御归天,这座古老宫殿的每一处角落,似乎都在悄然传递着王朝命运转折的信号。当日下午,年仅 19 岁的皇太子奕詝,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与繁缛的仪式中,登上了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皇位,成为了咸丰皇帝。这位年轻的帝王,面庞中透着朝气与果敢,初登大宝的他,心中满怀着壮志豪情,决意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这日益衰落的大清王朝。
咸丰皇帝深知,朝堂吏治的腐败犹如毒瘤,侵蚀着帝国的根基。于是,他以清洗军机处为关键突破口,试图杀一儆百,重塑官场风气。每日,他早早起身,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奏折之间,对政务事必躬亲。对于军机处中那些尸位素餐、结党营私之人,咸丰毫不手软,一道道谕旨接连下达,将一些久居要职却毫无作为的官员革职查办。他满心期待着通过这样的举措,能够让朝堂之上焕然一新,让大清的官僚体系重新焕发生机。然而,他所做的这一切,并非创新之举。嘉庆皇帝在位时,便曾大力整饬吏治,试图清扫乾隆末年遗留下来的腐败之风;道光皇帝同样为此付出诸多努力,却都未能从根本上扭转乾坤。步入 19 世纪的清王朝,历经内忧外患的冲击,己然如同风雨中一艘千疮百孔、西处漏水的破船,腐朽的船身难以抵挡时代洪流的冲击,正缓缓下沉,其颓势似乎己无药可救。咸丰的锐意进取,虽看似雷厉风行,却因未能深入分析时代的变化发展,没有研究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只是一味地生搬硬套旧有的原则和概念来处理复杂多变的问题,最终不过是在做无用功,难以对大局产生实质性的补益。
童年 4 月,道光帝驾崩的消息如同飞鸟一般,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传到了遥远的广西。在广西这片土地上,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对于清王朝统治者而言,这无疑是一则悲痛且不祥的消息,可对于那些心怀反意的造反者来说,却好似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被视为利好消息。此时的洪秀全,己然在广西拥有了数量众多的拜上帝会信徒。他听闻此消息后,心中那潜藏己久的起义念头瞬间被点燃,犹如干柴遇上烈火,熊熊燃烧起来。洪秀全与得力助手冯云山商议后,决定在这看似混乱的局势中,寻找起义的契机。
1850 年 7 月,洪秀全和冯云山在广西平南县的花州山人村,向各地拜上帝会信徒郑重发布了命令,要求大家迅速前往金田村团营。所谓团营,就是将分散在各地的力量集结起来,进行统一的编排与严格的训练,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充分准备。此命令一经发出,犹如在平静湖面投入巨石,激起千层浪。广西桂平、桂县、武宣、博白、陆川等地的拜上帝会干部,纷纷积极响应。他们奔走相告,组织带领着各自手下的信徒,浩浩荡荡地朝着金田村进发。从 7 越到当年 11 月初,短短几个月时间,前前后后来到金田村的人总计约两万余人。在这支庞大的队伍中,汇聚了众多日后声名远扬的人物,如杨秀清,他虽出身贫寒,却极具领导才能与谋略;萧朝贵,勇猛善战,在军中威望颇高;韦昌辉,家境富裕,为人豪爽且有野心;石达开,年少有为,才华出众;还有秦日纲、林凤祥、赖世举、黄文金等,他们都将在未来太平天国的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拜上帝会紧锣密鼓地为起义做准备工作时,活跃于南方地区、一向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天地会也没有闲着。1850 年 7 月,几乎与洪秀全下达团营命令同时,广西武宣天地会首领陈亚贵,率领着 3000 余名手下,气势汹汹地向武宣县城发起进攻。他们如猛虎下山,锐不可当,一举攻陷了武宣县城,在激烈的战斗中,打死打伤众多清兵。随后,陈亚贵乘胜追击,率军一路北上,接连攻克修仁、荔浦等地,其兵锋首指广西省会桂林。这一系列军事行动,让天地会的威名迅速传播开来,一时间成为了清政府的心腹大患。与此同时,罗大刚、张昭、田芳等天地会头目,也在永安一带积极组织信徒开展活动,他们在雄州、梧州、永安、荔浦等地攻城掠地,不断突袭清军,搅得当地清军不得安宁。
陈亚贵、罗大纲等人的行动,动静实在太大,他们的风头一时之间完全盖过了正在金田村团营的洪秀全。清军的注意力完全被天地会吸引过去,对于洪秀全及拜上帝会,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清政府的官员们忙于应对天地会的攻势,无暇顾及拜上帝会在金田村的悄然壮大。1850 年 9 月,为了镇压天地会起义,咸丰皇帝紧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主持广西的军务。林则徐,这位在虎门销烟中展现出非凡勇气与决心的民族英雄,威名远扬。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林文忠公在前往广西的路上,因病重医治无效,溘然长逝。无奈之下,钦差一职便由两江总督李兴元接任。需要明确的是,林则徐当时肩负的任务,是镇压广西天地会起义,而非拜上帝会。
1850 年 11 月,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陈亚贵在清军的重重围攻下,寡不敌众,最终兵败被杀。罗大刚等天地会头目见势头不利,纷纷选择偃旗息鼓,带着手下藏于山中,静观其变。天地会的这一番折腾暂时告一段落,而此时,拜上帝会却迎来了关键的转折点。11 月 4 日,拜上帝会与清军之间爆发了激烈冲突。在这场冲突中,一个九品小官不幸被拜上帝会打死。在封建王朝的统治秩序中,杀死朝廷官员是极为严重的犯上之举,这无疑是要造反的明确信号。广西代理巡抚劳崇光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他立即命令贵州镇总兵周凤岐,带领本部兵马迅速前往桂平县,会同浔州协副将李殿元,联手围剿拜上帝会。
实事求是地讲,清政府在此时出兵镇压拜上帝会,虽己错过了最佳的围剿时机,但也不算太晚。如果清军能够制定得当的战术部署,凭借其军事力量,本有可能将拜上帝会的起义扼杀在摇篮之中,让洪秀全成为第二个陈亚贵。然而,身为前线总指挥的周凤岐,却在围剿拜上帝会这件事上表现得极为自负。他对拜上帝会的实力严重低估,居然只让自己的副将伊克坦布带领 1000 人前往金田。前文己述,参与金田团营的拜上帝会信徒有两万多人,即便去掉老人、小孩和女人,其兵力打个两折,至少也有三西千人。以 1000 人去对抗 4000 人,这无疑是以卵击石。果不其然,清军和拜上帝会的这场金田之战,毫无悬念地朝着一边倒的局势发展。拜上帝会采取了三路出击、一路劫后的精妙战术,迅速将清军包围。伊克坦布见势不妙,吓得魂飞魄散,拔腿便跑。但他运气极差,在逃跑途中,不慎从马上坠下,被拜上帝会的追兵赶上,一刀结果了性命。主将被杀,清军顿时阵脚大乱,西散奔逃。拜上帝会乘胜追击,在追杀过程中,打死清兵 300 人,俘虏清兵西五百人。
当天晚上,周凤岐得知了伊克坦布被斩杀、先头部队全军覆没的消息,震惊与懊悔交织,一晚上都辗转难眠。为了挽回面子,挽回清军的士气,他第二天亲自带兵攻打金田。然而,他却低估了拜上帝会的智谋与实力,再次被拜上帝会打了埋伏。在激烈的战斗中,周凤岐险些丢了老命,狼狈逃回。经此一战,拜上帝会士气大涨,他们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是受 “上帝” 庇佑的,战斗力愈发强劲。而周凤岐则被打出了心理阴影,龟缩于桂平城内,再也不敢轻易出战。
看到拜上帝会势头正盛,此前静观其变的罗大纲、苏三娘等天地会大佬,经过一番权衡,决定投奔洪秀全。他们的加入,为拜上帝会带来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和更多的兵力,使得拜上帝会的实力更进一步。至此,金田村上空的战云愈发浓密,一场更大规模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而清王朝,也将在这场风暴中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其未来的命运,在这风起云涌的局势中,变得更加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