杼上流光

第43章 暗流涌动

加入书架
书名:
杼上流光
作者:
王言甫
本章字数:
2506
更新时间:
2025-07-02

1967年初春,寒风裹着细雪掠过空荡的街道。林砚舟站在被查封的工作室门前,望着斑驳的“封条”上歪斜的毛笔字,指尖无意识着藏在袖中的半截织锦残片——那是昨夜趁乱从火堆里抢出的,边缘焦黑的云锦仍泛着暗金光泽,仿佛在无声诉说往日辉煌。

"老林!"身后传来急促脚步声,沈知夏裹着褪色蓝布棉袄跑来,鬓角沾着草屑,"前街布庄的老李被带走了,听说有人在他屋里搜到半本西洋纺织图谱......"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玻璃碎裂声,两人同时绷紧神经。自工作组进驻纺织厂,这样的声响己成为日常。

工作室门被粗暴推开的画面仍历历在目。三天前,戴着红袖章的年轻人踹开雕花木门,檀木案几上未完成的《百鸟朝凤》设计图被扯得粉碎。林砚舟想护住墙角的织锦样品,却被人用铜喇叭狠狠砸在肩头。"这些封建糟粕留着干什么?烧!"火苗窜起时,他听见沈知夏压抑的抽气声——那是他们耗时半年,用孔雀羽线织就的《千里江山》残卷。

"不能再等了。"林砚舟转身,目光扫过街边歪斜的宣传栏,最新的批判文章墨迹未干,"王师傅退休前不是说过,城西破仓库还有些库存织机?"沈知夏立刻会意,两人踩着积雪往城郊走去。寒风卷起墙根的大字报,"打倒反动学术权威"的标语在风中猎猎作响。

破仓库的霉味混着机油气息扑面而来。墙角七零八落堆着老式木制织机,蛛网在横梁间结成细密的网。"当年公私合营留下的,"沈知夏抚摸着斑驳的机台,"勉强还能用。"话音未落,外头突然传来自行车铃铛声,两人瞬间屏息。透过门缝,只见两个戴着红袖章的身影推着车匆匆而过,车篓里露出半截褪色的织锦边角料。

"得想办法联系老张。"林砚舟掏出皱巴巴的烟盒,在背面写下潦草字迹,"他在染坊当学徒时,藏过不少老染料方子。"深夜,沈知夏裹着黑披风摸进染坊后院,窗棂透出的煤油灯光将人影拉得很长。老张警惕地张望西周,从灶台夹层摸出用油纸包着的笔记本:"这是祖传的矿物染料配比,可......"他欲言又止,"现在风声太紧。"

这样的秘密会面成了那段日子的日常。他们在城郊破庙交换被撕碎的设计图残片,在废弃防空洞整理散落的丝线。林砚舟将《百鸟朝凤》的设计重新画在粗糙的草纸上,沈知夏则偷偷收集被丢弃的优质蚕丝。有次她在纺织厂废料堆翻找时,被巡逻的红卫兵发现,慌乱中将半匹素绢塞进怀里,结果胸口被铁丝划出长长的血痕。

三月的雨夜,林砚舟蹲在昏暗的油灯下修补织机。突然响起的急促敲门声惊得他打翻墨水瓶,蓝黑色墨迹在刚整理好的《云锦织造工艺》手稿上晕染开来。门外是浑身湿透的老李,怀里死死护着油纸包裹:"我把家里的老书全拆了,书页夹在墙缝里......"他声音发抖,"但他们明天还要来抄家。"

沈知夏默默铺开油纸,泛黄的古籍残页上,明代《天工开物》中关于织锦的记载清晰可见。窗外电闪雷鸣,照亮三人布满血丝的眼睛。"只要还有一张纸、一根线,"林砚舟将墨迹未干的手稿小心叠好,"咱们的织锦就断不了根。"雨声渐急,混着远处零星的口号声,却盖不住屋内重新响起的机杼调试声——那是传承千年的技艺,在黑暗中倔强生长的声音。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