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柜下那声轻微的咔哒声还在谢昭脑海中回响,此刻他坐在办公室,西装袖口微微皱起,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办公室窗外的城市灯火像无数个微小的眼睛,注视着这座不眠的律所大楼。他面前的屏幕上,一串异常数据流正以每秒数十次的速度刷新,像是某种隐秘信号在不断重播。
他己经追踪这组数据整整三小时了。
温言发来的加密信息还躺在邮件列表里未读,姜临月那边也没有新的消息。谢听昨晚传来的莫斯科大学图书馆地下一层扫描图,己经被他导入AI分析模型,但结果仍显示“匹配度不足”。
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想起昨夜机场分别时,姜临月靠在窗边望着远去的城市轮廓的模样。那时她轻声说:“法律与文学,从来不是两条平行线。”
电脑突然发出一声轻微的蜂鸣,追踪程序终于突破反追踪机制,数据源头开始浮出水面——徐氏文化新成立的AI研发中心,服务器IP地址频繁跳转,但每一次都留下了相同的代码特征:一串由七个字符组成的序列,和黑市书展案中盗版小说的隐藏水印完全一致。
谢昭盯着屏幕,心跳加快。这不是巧合,而是一种精心设计的伪装。
他迅速调出防火墙日志,试图还原数据流动路径。就在即将锁定核心节点时,屏幕上突然闪过一道蓝光,所有数据瞬间清空,只剩下一行字:
【访问权限不足】
他愣了一下,随即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操作可能触发了某种自动防御机制。
与此同时,姜临月刚从签售会现场赶回公寓,手机震动了一下。她低头看去,一封匿名邮件安静地躺在收件箱里,标题是空白的,只有附件栏标注着“监控视频.mp4”。
她没有立刻点开,而是先给温言拨了个电话,说道:“我收到一封匿名邮件,感觉有问题,你帮我看看。”
“我在。”温言的声音带着电流的沙哑,“你收到那封邮件了吧?”
“你怎么知道?”姜临月一边问,一边打开图像处理软件。
“我刚刚破解了一个匿名转发器,发现它最初是从娜塔莎公司的一个旧服务器节点发出的。”温言顿了顿,“这段视频……很可能跟徐世璋有关。”
姜临月将视频导入软件,画面模糊不清,像是被刻意压缩过。她调整对比度、锐化边缘,逐渐看清了画面内容:一个身穿定制唐装的男人站在昏暗的房间里,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对面坐着一个身影模糊的男子。
她放大画面,试图识别那个神秘男子的面部轮廓,但视频质量太差,只能看到他的侧脸隐约有一道疤痕。
“能修复得更清晰吗?”她问。
“可以试试。”温言的声音低沉下来,“但有个问题——它的时间戳有问题。”
“什么意思?”
“它不是最近录制的,而是……二十年前的。”
姜临月的心猛地一沉。
她再次看向画面中的男人,虽然角度不同,但她几乎可以确定,那就是徐世璋。
而那份文件上,隐约能看到几个字母:“AI-PRJ”。
她立刻截图并发给谢昭。
电话很快响起。
“你在哪?”谢昭的声音有些急促。
“家里。”
“别动,我马上过来。”
挂断前,谢昭低声补充了一句:“小心监听。”
十分钟后,谢昭出现在姜临月门口。他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掉屋内的无线路由器,并取出笔记本电脑连接有线网络。
“你也发现了?”姜临月指着桌上的截图。
谢昭点头:“我刚才追踪到一组异常数据流,源头指向徐氏文化的AI研发中心。最奇怪的是,那些数据里也出现了同样的代码片段。”
他打开电脑,调出那段数据流的记录,屏幕上闪烁的字符与视频里的“AI-PRJ”形成某种诡异的呼应。
“这不是巧合。”姜临月低声说,“他们在做些什么?”
谢昭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我父亲当年参与过一个秘密项目,代号也是‘AI-PRJ’。后来因为一场火灾,所有资料都被销毁了。”
姜临月看着他,眼神里透出一丝震惊:“莫斯科大学图书馆的大火?”
谢昭点头:“1998年,那场火不仅烧毁了大量文献,还带走了几位关键人物。其中包括我的父亲,还有……你的父亲。”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姜临月的手指无意识着袖口的墨渍,那是她写作时留下的痕迹。她忽然想到博物馆展柜下方那句刻在金属边缘的话:
“若无人为光,我便燃尽自己。”
她的父亲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是否己经预见到了什么?
谢昭的目光落在她的手上,轻轻握住:“我们得继续查下去。”
“怎么查?”她问。
“用最原始的方式。”谢昭的声音坚定,“面对面。”
他调出地图,在莫斯科大学图书馆的坐标旁标出一个红点:“程予说那里有一个封闭档案室,存着当年未公开的研究记录。”
姜临月点头:“我们需要温言帮忙破译加密系统。”
谢昭却摇头:“不,这次不一样。我们要的不只是数据,而是真相。”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缓慢却清晰:“我要知道,那场大火到底是谁放的,又是为了掩盖什么。”
姜临月看着他,眼底泛起一抹心疼:“你准备好了吗?”
谢昭没有回答,只是打开了另一个窗口,里面是一段音频波形图。那是谢听昨晚传来的最后一条信息:
【莫斯科大学图书馆地下一层,档案编号CY-107,加密级别:S级】
他按下播放键,一段低频杂音中夹杂着几句模糊的俄语对话,其中一句重复出现多次:
“记住,不要相信任何人。”
姜临月靠近了些,耳边传来谢昭低沉的声音:“我们在追查的,不只是过去的真相,而是一个至今仍在运转的阴谋。”
窗外的风穿过窗帘缝隙,吹动了桌上的稿纸,一页页翻飞,像是某种无声的警示。
姜临月忽然伸手按住一张纸,上面写着一句话:
“当数据成为武器,谁来守护记忆?”
她抬头看向谢昭,眼神里不再是疑问,而是决定。
“明天就出发。”她说。
谢昭轻轻点头。
房间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电脑屏幕上的波形图仍在缓缓滚动,像是一段未曾终结的旋律。
然后,门铃响了。
姜临月起身走向玄关,透过猫眼看到门外站着一个人影。
是个穿黑色风衣的男人,帽檐压得很低,看不清脸。
她回头看向谢昭。
他站起身,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别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