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笔书情:共赴的终身判决

第28章:钢笔茶盏的“法律之光”

加入书架
书名:
律笔书情:共赴的终身判决
作者:
临影O红月
本章字数:
4154
更新时间:
2025-06-23

玻璃展柜的倒影里,钢笔与茶盏静静躺着,像是被岁月打磨过的证人。谢昭的手轻轻落在姜临月的手背上,两人的掌心都还残留着签售会现场的温度。周围人群的脚步声仿佛退到了很远的地方,只剩下他们彼此交错的呼吸。

“你看。”谢昭低声道,目光没有离开展柜,“那句话。”

姜临月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只见灯光透过玻璃折射出奇异的角度,将钢笔和茶盏的影子拉长、重叠,在展柜下方的金属边缘上,隐隐浮现出一行字迹——

“若无人为光,我便燃尽自己。”

那是她父亲当年在助学信上的第一句话,也是谢昭父亲批注中最常出现的一句。

“他们早就认识。”姜临月轻声说,“不只是学术上的交集。”

谢昭点头,指尖微微收紧了些,“他们用法律和文学对抗过这个时代最黑暗的部分。”

展柜旁的铭牌上,写着这组钢笔与茶盏的来历:1975年,一位法学教授与一位作家在莫斯科大学图书馆共同策划了一场关于版权保护的讲座,这是他们留下的纪念品。后来,因一场大火,两人下落不明。

姜临月的目光停留在“莫斯科大学图书馆”几个字上,心头忽然泛起一阵涟漪。她想起谢听在签售会结束后递给她的情报:那段隐藏代码,匹配度高达92.4%,指向的是莫斯科1998年的大火现场遗留数据。

“谢听还没回来?”她问。

“他去调取更多资料了。”谢昭回答,“但他说这段代码……像是一段记忆。”

“一段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记忆?”

谢昭沉默片刻,点了点头。

姜临月低头看着自己的手,依旧被谢昭覆盖着。她想起自己曾经在地铁通道卖手稿的日子,那时她以为正义只存在于法条之间,首到遇见谢昭,才明白它也可以藏在文字的褶皱里,在一杯热茶的温度中,在一句未完的话里。

“我们还能做什么?”她忽然问。

谢昭转头看她,眼神温柔而坚定:“继续照亮。”

姜临月笑了,眼角微动,像是风拂过湖面。

“那就从这里开始。”她说。

展柜下方的抽屉把手轻微晃动了一下,像是回应她的决定。

博物馆的灯光柔和,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与木头混合的气息。程予穿着克莱因蓝衬衫,站在不远处的展厅入口处,手中握着一本《刑法典》,封面上贴着一张便利贴,写着“003号流浪猫”。

她走过来,目光扫过展柜,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你们俩终于肯牵着手出来了。”

姜临月有些不好意思地抽回手,却被谢昭轻轻握住,没让她缩回去。

“你来得正好。”谢昭说,“我们需要你的帮助。”

程予挑眉:“关于那场大火的事?”

姜临月点头:“谢听发现了一段异常的数据,指向莫斯科1998年的火灾现场。但我们不知道,它到底藏着什么。”

“你们怀疑,那场火不是意外?”程予的声音低了下来。

“是谋杀。”谢昭缓缓道,“至少,是对知识的谋杀。”

程予沉吟片刻,伸手按住展柜边沿,指节发白。

“我知道一个地方。”她说,“莫斯科大学老图书馆地下一层,有一间封闭档案室,里面存着当年所有未公开的研究记录。如果真有线索,应该就在那里。”

姜临月眼神一亮:“你能带我们进去?”

“可以。”程予点头,“但有个条件。”

“你说。”

“带上温言。”程予看了眼手机,“她刚破解了娜塔莎公司的加密服务器,也许能帮我们找到更多关于那场火的真实影像。”

谢昭与姜临月对视一眼,默契地点了点头。

夜色渐深,博物馆的灯光一盏接一盏熄灭。三人走出展厅时,迎面撞上了许眠。

“你们打算去莫斯科?”许眠一边整理大衣领口,一边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姜临月愣了一下。

“谢听刚刚给我发了个坐标。”许眠举起手机,“还有,他在信息末尾加了一句:‘别让爸爸一个人去’。”

谢昭苦笑:“那个小鬼。”

“他比你以为的更清楚你们要面对什么。”许眠说,“而且,他己经开始行动了。”

她递来一份文件,上面是谢听最新破译出的信息:

【莫斯科大学图书馆地下一层,档案编号CY-107,加密级别:S级】

“CY-107……”姜临月念着,“是你父亲的警号?”

谢昭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看来,这场旅程不仅仅是寻找真相。”姜临月低声说,“更是回家。”

许眠看着他们,忽然笑了:“那还等什么?飞机票我己经订好了。”

第二天清晨,西人抵达机场。谢听背着一台改装过的便携终端,帽子内侧绣着的警号在晨光中微微闪亮。

“我把程序更新过了。”他一边走一边调试设备,“只要到达现场,就能实时同步数据到国际版权联盟数据库。”

“小心点。”姜临月蹲下来帮他系好鞋带,“这次任务有点危险。”

“我知道。”谢听抬头,眼里带着少年特有的坚定,“但我不能总躲在你们后面。”

谢昭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己经做得很好了。”

飞机起飞时,姜临月靠在窗边,望着渐渐远去的城市轮廓。她想起签售会上那些观众的眼神,想起全息影像中谢昭父亲和她父亲并肩站立的画面,想起那句“法律的温度,不在判决书中,而在每一次选择之间”。

她轻轻着袖口的墨渍,心里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明白——

法律与文学,从来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交汇于人心深处的光。

飞机穿越云层,朝着莫斯科飞去。

展柜下的抽屉突然发出一声轻微的咔哒声,像是某种机关被触发。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