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地基打好了!"
三妹的电话里,三层小楼的钢筋骨架首插蓝天。小花开心道:"东边那间要留大些,给孙子们回来住。"
"宅基地批不下来那么大面积。"吴国才蹲在门槛上磨刨子,木屑沾满了他的解放鞋,"村长说咱家人口超标。"
小花把手机往柿子树下一放:"明仔不是认识县里的人?"
"叮"的一声,信息弹出。明仔发来张彩照图,上面用红笔圈了块荒地:"妈,这块能批下来,我跟国土局王科打过招呼了。"
三妹突然道:"姐夫说可以设计成苏州园林样式!"她身后站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正腼腆地推眼镜。
"不行!"小花声音猛地拔高,"砖窑得留着。"她转身从屋里捧出个铁盒,里面是碎砖雕和几张发黄的照片。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大妹突然插话进来:"我认识个设计师,专门做工业遗址改造。"
夜深了,小花还在翻看明仔发来的信息设计图。吴国才推门进来,身上带着猪圈的味儿:"三妹对象明天来吃饭。"
"城里娃能吃惯咱家的饭?"小花忧心忡忡地看着简陋的堂屋。
吴国才神秘一笑,拉着她去看改造后的猪圈——现在挂上了"生态农场"的牌子,还装了冲水系统。
年夜饭的香气飘满新宅。六个孙子在客厅里追逐打闹,最小的那个撞翻了花瓶。
"别动!"大妹急忙拦住要收拾的保姆,"那是奶奶的嫁妆。"
小花抱着大妹的小女儿,孩子胸前的砖雕一晃一晃。"叫'念窑'吧。"她突然说。
二妹夫立刻皱眉:"我们商量好跟母姓的......"
"啪!"小花把族谱拍在桌上,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写满名字。她指着民国年间的一行:"这是我太姑奶奶,招婿入门,孩子姓吴。"
三妹适时地举起手机:"快看发来的信息彩照!爸在菜园挖到宝贝了!"
彩照里,吴国才带着孩子们在砖窑遗址"寻宝"。
城里的小孩捂着鼻子。东找找西找找突然:"找到了!"最小的孙子举起枚生锈的铜钱。
晚饭后,大妹把小花拉到书房:"妈,新房产权得公证一下。"
小花看着律师文件上密密麻麻的条款,突然说:"厨房得是共用的。"
夜深人静时,小花独自来到柿子树下。她埋下一个铁盒,里面装着全家人写的心愿条。明仔的写着"办留守儿童学校",大妹的是"把厂子开到老家",就连最叛逆的二妹也写了"每年回家住半个月"。
月光下,新宅的玻璃窗映出温暖的光。三妹的婚纱挂在客厅,洁白的面料上绣着朵朵梅花——是用当年那件肚兜改的。吴国才的鼾声从卧室传来,偶尔夹杂着几句梦话:"明仔...扶好犁..."
小花轻轻抚摸着砖窑景观墙,粗糙的触感让她想起西十年前第一次走进砖窑的情景。如今那些滚烫的砖块,都化作了子孙们脚下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