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8日,杭城的冬阳透过书房雕花窗棂,在童浩林的书桌上投下斑驳光影。他凝视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光标,键盘旁堆叠着数十份关于“专家舆论操控”的调查报告——周明德的资金往来明细、境外资本的舆情布局图谱、被误导民众的损失统计,每一页都触目惊心。
“这些文字,必须成为刺破迷雾的利刃。”童浩林深吸一口气,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傀儡与棋子:揭开资本舆论操控的黑幕》《认知觉醒:如何在信息洪流中守住本心》《破局重生:被资本抛弃者的自救指南》三个书名在文档中依次浮现,他决定用最首白的语言,将资本操控舆论的真相公之于众。
编写过程中,他调出星唐投资智库的“舆论傀儡数据库”。屏幕上,数百个名字被划分为“活跃期”“弃用期”“反噬期”:有的专家正拿着境外资金在电视上鼓吹虚假理论,有的己如周明德般被抛弃,在网络上狼狈道歉。童浩林特意标注了典型案例——某经济学教授为配合外资做空国内乳业,连续三个月发布行业唱衰报告,待资本获利离场后,其学术声誉彻底崩塌,妻女也因舆论压力提前结束海外移民计划。
“小林,该吃午饭了。”苏婉婷端着热气腾腾的馄饨走进书房,却见他盯着屏幕上的境外资本运作流程图出神。“再等会儿。”童浩林头也不抬,在《傀儡与棋子》中新增章节:“资本豢养舆论傀儡的六大陷阱——从高额报酬到情感捆绑,从学术包装到道德绑架......”
与此同时,网络上关于“专家公信力”的讨论仍在持续发酵。天涯论坛的“商业真相”板块,一篇匿名帖引发热议:“我曾是某‘专家’团队的枪手,亲耳听到他们讨论如何用数据造假误导投资者。现在良心不安,决定曝光一切。”帖子详细列举了舆论操控的具体流程,甚至附上了部分聊天记录截图。
童浩林敏锐捕捉到这一信息,立即联系技术团队核实。三小时后,星唐投资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经核查,该爆料内容属实。我们将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协助相关部门调查。”这条声明瞬间登上热搜,评论区里,无数被误导的投资者留言感谢,也有人痛心疾首:“原来我们信任的专家,只是资本的提线木偶!”
下午,童浩林拨通了出版社张总的电话:“张叔,这三本书十万火急。印刷时用特殊油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显现境外资本操控舆论的隐秘渠道图。”张总激动得声音发颤:“童总,您放心!我亲自盯着生产线,这次咱们要让真相‘发光’!”
当晚,童浩林在淘宝创建“明心书阁”店铺,将三本书上架预售。商品详情页没有华丽的宣传语,只有一行加粗红字:“这不是普通的商业书籍,而是一份抵御认知入侵的生存指南。”让他意外的是,上架仅十分钟,订单量便突破五万,客服后台不断弹出询问:“书里真的有揭露资本黑幕的证据?”“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被收割的对象?”
而在被舆论风暴席卷的周明德家中,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专家蜷缩在沙发上,盯着电视里关于“专家公信力崩塌”的新闻报道。手机突然震动,是女儿从国外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画面中,女孩哭着说学校同学都在嘲笑她“有个骗子爸爸”,周明德的妻子也在一旁默默流泪。
“爸,你能不能做点什么挽回?”女儿的质问如同一记重锤。周明德颤抖着打开电脑,偶然间刷到童浩林新书的预售页面。当看到《破局重生:被资本抛弃者的自救指南》时,他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迟迟未落——这个曾被他抨击的少年,此刻竟为他这样的“弃子”指明了退路。
三天后,三本书籍正式发售。机场书店里,商务人士翻阅着书中揭露的资本陷阱,惊出一身冷汗;高校课堂上,教授们将“舆论傀儡”章节作为新闻传播学的反面教材;就连菜市场的小商贩,也在收摊后捧着书研究如何不被虚假广告欺骗。更有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某财经论坛:数十位曾被资本操控的“专家”联名发帖,引用《破局重生》中的理论,公开忏悔并承诺成立“舆论监督联盟”。
童浩林站在星唐投资的落地窗前,看着城市街道上行人手中的书籍。苏婉婷走到他身边,指着手机笑道:“你看,‘明心书阁’店铺评分5.0,有买家评论说,这几本书比任何投资课程都珍贵。”童浩林点点头,打开加密聊天软件,美惠子和大卫杜夫的消息几乎同时弹出:“岛国和美国的华人圈都在疯传你的书!”“华尔街那帮人现在看到‘舆论傀儡’西个字就紧张!”
深夜,书房的台灯依旧亮着。童浩林打开周明德发来的私信,这位曾经的“对手”言辞恳切:“童先生,我想带着团队加入您的智库,用亲身经历警示世人。”他沉思片刻,回复道:“欢迎归航。真正的商业文明,需要的不是傀儡,而是独立思考的清醒者。”窗外,杭城的灯火璀璨如星河,那些由文字掀起的认知风暴,正悄然重塑着无数人的思维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