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童家智谋亲情与传承

第十八章 资本弃子:舆论傀儡的末路与真相的回响

加入书架
书名:
商海童家智谋亲情与传承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3566
更新时间:
2025-05-20

2011年1月26日,腊月二十的寒风裹挟着细雪掠过北京金融街。某知名财经专家周明德站在自家阳台上,望着楼下萧条的街道,手指无意识地着手机——己经整整三天,那个每月按时打来的境外号码再没响起,曾经承诺的年终分红也如泡影般消散。

半个月前,他在电视节目上对童浩林的尖锐抨击还历历在目。当时台下的观众掌声雷动,网络上支持者的留言让他飘飘然,却不知自己早己沦为资本棋局中的弃子。此刻书房里,藏在保险柜深处的境外资金往来合同,正随着暖气微微发烫,仿佛在无声地嘲笑他的愚蠢。

同一时间,上海外滩的豪华会所内,几位海外资本代理人围坐在长桌前,屏幕上播放着周明德最新发布的道歉视频。“这个蠢货,居然想在舆论反转后再倒戈。”金发男子冷笑一声,将雪茄按灭在水晶烟灰缸里,“告诉他,我们的合作到此为止。”助理立刻拨通电话,冰冷的机械女声从听筒里传出:“您拨打的号码己停机。”

杭城星唐投资公司的会议室里,童浩林滑动着平板电脑,调出一长串名单。“这些所谓的‘专家’,背后都与做空中国企业的境外资本有关。”他将屏幕转向团队成员,重点圈出周明德的资料,“你们看,他去年发表的五篇唱衰国内制造业的文章,恰好对应境外资本的做空节点。”

美惠子的视频画面突然切入会议:“我在岛国查到,这些资本惯用‘养蛊’手段——扶持一批舆论傀儡,用高额报酬让他们制造对立,等目的达成便弃如敝履。”她展示了一份机密文件,“周明德这类人,不过是资本收割前的烟雾弹。”

网络上,关于“专家与境外资本勾结”的话题持续发酵。有网友扒出周明德历年言论的矛盾之处:上半年鼓吹某外资企业入驻中国市场,下半年却突然改口唱衰同一行业;财经记者暗访发现,他频繁出入境外机构驻中国办事处。更有知情人爆料,他的团队早己解散,妻子带着孩子飞往国外,留下他独自面对舆论风暴。

腊月廿三小年这天,周明德家门口围满了记者。他隔着猫眼看着楼下举着摄像机的人群,想起曾经被奉为座上宾的风光日子,悔恨与恐惧交织成一张大网将他困住。手机突然响起,是昔日“盟友”发来的最后通牒:“立刻消失,否则将公开你所有的受贿证据。”

与此同时,童浩林在微博发布了一篇长文《警惕舆论迷雾中的资本陷阱》。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境外资本操纵舆论的套路,结合周明德的案例,详细拆解“捧杀-误导-收割”的完整链条。文章结尾写道:“真正的商业智慧,从来不在哗众取宠的言论里,而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

这篇文章迅速被各大媒体转载,阅读量突破千万。国资企业负责人纷纷转发并评论:“童浩林的提醒恰逢其时,我们必须守护好自己的舆论阵地。”高校教授将文章纳入教学案例,课堂上学生们激烈讨论着如何辨别虚假商业言论;普通创业者则在论坛里分享经验:“跟着数据走,别被‘专家’带偏。”

在纽约华尔街,大卫杜夫将周明德的资料甩在合作方桌上:“看到了吗?这就是被资本操控的下场。”他调出星唐投资的舆情监测系统,“童开发的这套AI工具,能实时追踪境外资本的舆论布局。下次他们再想故技重施,我们就将计就计。”

随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舆论风向彻底扭转。曾经支持周明德的“粉丝”们愤怒地在他微博下留言:“原来我们都是你赚钱的工具!”财经圈开始自发建立“专家信誉榜单”,将那些被证实与境外资本勾结的人永久拉黑;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冻结了相关机构的非法资金账户。

腊月廿八,周明德悄悄搬离了豪华公寓。他在朋友圈留下最后一条动态:“我成了资本的弃子,希望后来者不要重蹈覆辙。”这条消息很快被海量的声讨淹没,但却像一记警钟,让无数人开始反思: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该如何守护自己的认知。

童浩林看着手机上的新闻,将一杯热茶递给身旁的苏婉婷:“你看,那些靠歪曲事实博眼球的人,最终都会被市场淘汰。”苏婉婷点头,指着窗外张灯结彩的街道:“快过年了,这次的风波也算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除夕夜,童家别墅的烟花照亮夜空。童浩林站在露台上,与美惠子、大卫杜夫视频连线。三人举杯,共同许下新年愿望:“愿商业世界少些阴谋算计,多些真诚共赢。”而在城市的另一头,周明德蜷缩在廉价旅馆里,听着远处传来的欢声笑语,终于明白——当一个人放弃了独立思考,选择成为资本的傀儡,等待他的,终将是被时代抛弃的命运。这场舆论风波,不仅撕开了资本操纵的黑幕,更让无数人觉醒:在商业的浪潮中,唯有坚守本心、保持清醒,才能不被暗流吞噬。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