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书房里的商业启蒙
2007年1月6日傍晚,杭城飘起了细密的雨丝。童家别墅内灯火通明,水晶吊灯将客厅照得亮如白昼。童浩林合上作业本,伸了个懒腰,想起小舅舅舅妈从澳洲寄来的包裹还在书房,好奇心驱使他快步走向二楼。
推开书房雕花木门,檀木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角落里躺着一个包装严实的纸箱。童浩林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裹,几本书籍整齐地码放在里面:烫金封面的《孙子兵法与现代管理》、泛着油墨香的《三十六计新解》,还有一本用英文标注的金融类著作。他轻轻着书脊,仿佛能感受到远在澳洲的小舅舅舅妈对自己的期许。
“小林,在看什么呢?”身后传来妈妈童芳温柔的声音。童浩林转过身,只见妈妈穿着一身简约的真丝套装,优雅地倚在门框上。“是小舅舅寄来的书,妈妈你看!”他兴奋地展示着手中的书籍。
童芳走进书房,目光扫过书名,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你小舅舅和舅妈在澳洲打拼不容易,他们能有今天的成就,这些书可帮了不少忙。《孙子兵法》里的谋略,《三十六计》中的智慧,用在商场上都是无价之宝。”说着,她拿起一本《孙子兵法与现代管理》,翻开扉页,只见上面用娟秀的字体写着:“小林,愿你在商海中乘风破浪,成为家族的骄傲。”
童浩林认真地点点头,他从小就看着妈妈用这些智慧经营企业。记得有一次,公司遭遇竞争对手恶意压价,妈妈正是运用“围魏救赵”之计,转而开拓新市场,成功化解危机。这些耳濡目染的经历,让他对商业谋略充满了向往。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一阵欢快的笑声和咀嚼声。童浩林和妈妈相视一笑,不用猜就知道,一定是小妹妹童舒又在偷吃肉饼了。童家的王姨虽然是保姆,但在童家多年,早己亲如一家。她做的肉饼外酥里嫩,是童舒的最爱。
两人下楼来到餐厅,果然看见童舒正抱着一大块肉饼大快朵颐,油渍沾在小脸上,模样可爱又滑稽。“慢点吃,没人和你抢!”童芳笑着抽出纸巾,帮女儿擦干净脸。童舒抬起头,满嘴食物含糊不清地说:“王姨做的肉饼太好吃了,我还要!”
王姨从厨房探出头,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小馋猫,锅里还有呢!”她的目光落在童浩林手中的书籍上,“小林,听说你小舅舅寄书来了?可要好好学,以后像你妈妈一样厉害!”
童浩林点点头,将书放在餐桌上。这时,大妹妹童宁也走了过来,她拿起一本《三十六计新解》,饶有兴趣地翻阅着:“哥,这些书里有没有教我们怎么在生意场上打败对手的办法?”童宁虽然年纪小,但己经展现出过人的商业头脑,平日里总爱和哥哥讨论商业案例。
童浩林思索片刻,说:“当然有,就像‘走为上计’,不是说遇到困难就逃跑,而是懂得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策略。小舅舅舅妈在澳洲开拓市场时,肯定也用了不少这样的计谋。”
童芳看着孩子们热烈讨论,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家族企业的未来,终将交到孩子们手中。这时,丈夫周建华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他脱下西装,慈爱地摸了摸孩子们的头,加入了讨论。
夜深了,童家别墅渐渐安静下来。童浩林躺在床上,脑海中不断回想着书中的内容和家人的对话。窗外的雨依旧在下,滴答滴答,仿佛在为他的商业梦想伴奏。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这些商业智慧,将来不仅要守护好家族企业,还要将其发扬光大。
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另一头,苏婉婷也在自家书房里忙碌着。她正在准备下周的商业模拟比赛,桌上堆满了资料。作为童浩林的青梅竹马,她同样出身商业世家,两人既是好友,又是竞争对手。想起白天在学校和童浩林的斗嘴,苏婉婷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知道,未来的商海之路,他们注定会携手同行,又相互较量。
童家别墅内,王姨检查完门窗,轻轻熄灭了客厅的灯。整个别墅沉浸在静谧之中,只有童浩林的书房还亮着一盏台灯。他坐在书桌前,翻开《孙子兵法与现代管理》,开始认真研读。这一晚,注定是他商业启蒙的重要时刻,而那些来自澳洲的书籍,将为他打开一扇通往商业世界的大门。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夜晚,童家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家族的传承、商业的智慧、亲情的温暖,都将在未来的日子里,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