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风云五千年
首页 > 都市小说 > 历代风云五千年

历代风云五千年

其它作品>
连载中 签约作品 都市
标签: 都市高武、 大唐、 明朝、 都市异能、 国运、 皇帝、 宫廷侯爵
161.46万字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作者:竹晴园 更新至:第218集:太平天国运动与户籍重构尝试
更新时间:2025-06-22 16:27:18
161.46万字 0万次阅读 0收藏数
本书还有其他名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218章节)

简介

简介!大秦风云:从崛起至陨灭》 在华夏历史的漫漫征程中,秦朝宛如一颗璀璨却短暂划过天际的流星,光芒夺目却又消逝迅速。 秦人的祖先可追溯至黄帝之孙颛顼后裔大费,舜赐其嬴姓。早期的秦人,不过是为周王室养马的部族,在西陲默默耕耘。直至秦孝公即位,这位胸怀大志的君主向天下颁布《求贤令》,一场改变秦国命运的变革拉开帷幕。卫人商鞅入秦,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于栎阳开启变法。商鞅变法以 “重刑、弱民、抑商和禁旅” 为核心,其举措如疾风骤雨般席卷秦国。奖励耕织,让田野间充满生机;军功授爵,令秦军将士如猛虎般渴望战斗。短短数年,秦国面貌焕然一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军队更是愈战愈勇,从西方弱国一举成为令诸侯敬畏的军事强国,连周天子都不得不承认其 “方伯” 地位。 时光流转,秦王嬴政登上历史舞台。他继承先辈遗志,心怀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麾下谋臣如云,武将如雨,尉缭、李斯等出谋划策,白起、王翦、蒙恬等驰骋疆场。嬴政以摧枯拉朽之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于公元前 221 年完成统一大业,称帝号,史称秦始皇。 秦朝建立后,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举措相继推出。在政治上,中央设三公九

第一集:秦人起源

嬴姓之根:西陲牧马场的千年崛起序章

一、玄鸟衔符:神话与血脉的初啼

公元前22世纪的中原腹地,舜帝的宫殿外飘着细雨。大费握着手中的驯马鞭,望着殿内悬挂的玄鸟图腾,羽毛上的金粉在烛火下流转。这个来自颛顼部族的年轻人,刚刚完成了一项壮举——让天下所有的飞禽走兽都俯首帖耳。

"赐姓嬴氏,封于秦邑。"舜帝的声音穿透殿宇时,大费手中的马鞭突然发出清越的鸣响。这不是普通的赏赐,在"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的时代,嬴姓的诞生意味着一个部族正式拥有了与天地对话的血脉印记。当大费将玄鸟图腾绣在部族旗帜上时,没人想到这个以畜牧为业的族群,会在未来的岁月里,让"嬴"这个字成为改写历史的符号。

西陲的第一缕阳光照在陇山脚下时,嬴氏部族的车队正碾过枯黄的牧草。他们带着中原的青铜马具、舜帝赏赐的良种马匹,在汧渭之会(今陕西千河与渭河交汇处)搭建起第一座马厩。这里的牧草带着苦味,山风裹挟着砂砾,但当幼马第一次发出清亮的嘶鸣时,部族长老们眼中倒映着比星空更璀璨的希望——他们不知道,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将成为一个伟大文明的起跑线。

二、马背上的生存课:在风暴中打磨铁蹄

公元前9世纪的某个夏夜,暴雨如注。年轻的首领嬴非子盯着马厩外汹涌的山洪,鬃毛般的胡须沾满雨水。三百匹王室贡马正在泥泞中挣扎,马厩的木栏即将被洪水冲垮。他突然抽出青铜剑,劈开挡在引水渠前的巨石,带着族人在齐腰深的泥水中筑起临时堤坝。当黎明来临,浑身泥浆的人们看着劫后余生的马群,发现最名贵的骅骝马驹正在舔舐嬴非子手上的血痕——这不是悲壮的牺牲,而是秦人第一次用鲜血与这片土地签订契约。

西陲的生存从来不是牧歌。戎狄的马蹄声时常掠过草原,他们觊觎嬴氏的良种马,更垂涎这片水草丰美的牧场。但秦人很快展现出惊人的适应力:他们将中原的驯马术与戎狄的骑射术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夹弓带矢"放牧法——左手持缰控马,右手握弓警戒,每一个牧人都能在瞬间从生产者转化为战士。当戎族首领看到嬴氏少年能在奔驰的马背上一箭射中百步外的狼首时,终于放下了弯刀,提出用皮毛换取战马。这场看似平等的交易,实则是秦人在夹缝中开辟的生存之道:用技术优势换取发展空间,用开放姿态吸收多元文明。

周王室的使者到来那日,嬴非子正在调教一匹桀骜的青骓。王室需要为征讨西戎的军队挑选战马,却对西陲部族充满疑虑。嬴非子没有急于展示马群,而是邀请使者观看"马政三式":清晨观察马匹踏露疾奔的步态,正午检查马牙磨损判断年龄,黄昏倾听呼吸辨别健康。当使者看到每一匹战马的鬃毛上都系着不同颜色的绳结,代表着训练进度和擅长 terrain时,终于发出惊叹:"此等牧养之术,可抵千军。"公元前897年,周孝王将秦邑(今甘肃张家川)正式封给嬴氏,这个曾经的"养马部族"第一次获得了真正的封地,如同幼驹长出了坚硬的蹄甲。

三、泥土里的青铜梦:从牧人到建国者的蜕变

在汧邑(今陕西陇县)的考古遗址中,曾出土过一件特殊的青铜器——内壁刻有"嬴秦"二字的青铜盉。它的主人是嬴氏第七代首领嬴仲,一个在史书上只留下寥寥数语的人物。但正是他在公元前824年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将部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继续牧马,另一部分开垦荒地种植粟米。当第一株麦穗在秦人改良的"垄作法"田地里抽穗时,这个游牧部族真正开始了农耕与畜牧结合的定居生活。他们用马粪改良土壤,用青铜耒耜翻耕土地,在陇山脚下形成了"春种粟、夏牧马、秋收割、冬练兵"的循环——这种务实的生存智慧,正是日后秦国"耕战体系"的雏形。

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公元前776年,犬戎大军突袭汧邑,嬴仲的儿子嬴其(秦庄公)在断箭中接过父亲的帅旗。这位后来被称为"庄公"的首领,做出了一个震撼部族的决定:将马厩改建为堡垒,用最精良的战马组建突击骑兵。当犬戎首领看着秦人骑兵在暮色中如黑色浪潮般涌来时,他手中的狼牙棒第一次颤抖——这些曾经的牧人,早己将对马的了解转化为可怕的战斗力:他们知道如何让战马在戈壁中连续奔驰三日不疲,知道如何利用马的嘶鸣制造心理威慑,更懂得在马背上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致命一击。这场战役后,周王室正式册封嬴其为"西陲大夫",秦人第一次以诸侯的姿态踏上历史舞台。

最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发生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嬴氏首领嬴开(秦襄公)亲自率领三百骑兵护送。这支队伍的装备震惊了中原诸侯:战马披着犀牛皮甲,骑士手持长度超过三米的青铜戈,每十骑为一个方阵,进退之间竟有金石之音。当周平王将岐山以西的土地赏赐给秦人时,史书留下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戎无道,侵夺我岐山、丰邑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这看似慷慨的赏赐,实则是将秦人推向更残酷的战场——但秦人却从中读出了机遇:他们不再是为王室养马的臣属,而是拥有了自己的立国之基。秦襄公在回师途中,于汧水之畔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玄鸟旗帜第一次与周王室的日月旗并列飘扬,嬴氏部族正式蜕变成为"秦国"。

西、未竟的史诗:在废墟上埋下崛起的种子

秦襄公去世的那年,岐山脚下的战场还弥漫着硝烟。他的儿子秦文公站在父亲的墓前,望着远处被戎狄烧毁的麦田,突然下令:"收集战马的骸骨,修筑‘马踏飞燕’图腾柱。"这个举动看似不合时宜,却道破了秦人的生存密码:他们从不避讳死亡与废墟,而是将苦难转化为图腾,让每一次跌倒都成为崛起的阶梯。当文公在陈仓(今陕西宝鸡)建立新都时,他做了两件影响深远的事:一是颁布《秦律》雏形,用律法规范牧马、耕种与作战;二是设立"边市",用战马换取中原的铁器与典籍——此时的秦人,早己超越了单纯的牧人或战士,他们在血与火中构建着自己的文明体系。

在陇山深处的老人们口中,至今流传着"玄鸟衔火"的传说:当年大费得到嬴姓时,有玄鸟口衔火星坠落秦邑,化作第一簇马厩的篝火。这个传说暗合了秦人精神的本质:他们如星火般诞生于神话,在西陲的寒风中艰难维系,却始终怀着燎原的渴望。从大费受姓到秦襄公封侯,整整1500年,嬴氏部族走过的不是英雄史诗般的坦途,而是一条由马蹄印、汗血和碎骨铺成的崛起之路。他们学会了在牧马时观察星象,在耕种时计算节气,在战斗时研究地形——每一项技能都带着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却在潜移默化中孕育着改变历史的力量。

当我们在兵马俑坑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战马雕塑时,不应只看到帝国的辉煌,更应看到其源头:那个在西陲默默养马的嬴氏部族,那些在风暴中守护马群的牧人,那些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战士。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所谓崛起,从来不是突然的爆发,而是无数代人在平凡中坚守,在困境中创新,在传承中等待时机的必然结果。嬴姓的传奇,始于玄鸟的一声啼鸣,却在西陲的牧马场里,埋下了让整个天下震动的种子。

千年前的风早己吹散了牧人的歌谣,但秦人留下的不仅是一个姓氏、一个国号,更是一种精神:像战马一样坚韧,像土地一样包容,像星火一样永不熄灭。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看到的不是冰冷的史书文字,而是一群用汗水与热血书写命运的人——他们曾在西陲的星空下牧马,却让嬴姓的光辉,最终照亮了整个华夏大地。

继续阅读
上期强推排行榜
根据作品好评、人气、互动等综合得分排行
  • 作者:
    桑沃
    类型:
    耽美
    简介:
    【最后一个副本进行中】 温简言最擅长见人说人话,见...
  • 作者:
    一枕秋风瘦
    类型:
    游戏
    简介:
    “尊敬的玩家,《天涯》即将于一个月后停止更新...
  • 作者:
    比目鱼
    类型:
    历史
    简介:
    1654年,崇祯皇帝吊死在老歪脖子树后的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