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皇宫内,大汉帝国皇帝身着明黄龙袍,神色凝重地站在宫殿中央,目光望向对面的皇叔。
皇叔身姿挺拔,虽己步入中年,却仍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皇帝微微皱眉,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皇叔,要不是当年沈腾对我有恩,我不会帮助他儿子沈浩一起对抗大秦帝国和大乾帝国。”皇叔微微颔首,目光深邃:“陛下,沈腾的恩情陛下铭记于心,这是陛下重情重义之举。只是,大秦与大乾实力雄厚,这一战恐怕艰难无比。”
皇帝目光坚定,握紧拳头:“我知道其中艰难,但沈腾当年在我落难之时伸出援手,这份恩情我不能不报。沈浩也是个有勇有谋的少年,又他想助,加上我大汉儿郎的热血,未必不能与之一战。”皇叔沉思片刻后说道:“既如此,陛下当早做部署,调配粮草兵力,不可掉以轻心。”皇帝点了点头:“皇叔所言极是,朕己暗中安排。只盼这一战,能让我大汉扬威,也不负沈腾当年之恩。”言罢,皇帝望向宫外的天空,仿佛看到了即将到来的激烈战事与未知的命运。
汉中城府邸内,气氛压抑得近乎凝固。烛火摇曳,将众人的身影在墙壁上拉得扭曲而漫长。
沈浩面色凝重地坐在主位上,目光依次扫过白起、商鞅和其他谋士。“如今局势危急,西川大秦帝国与西凉大乾摄政王联手,欲攻我汉中。诸君可有破敌良策?”
白起一袭黑袍,身姿挺拔,他目光坚毅,沉声道:“敌军来势汹汹,但我军也不可自乱阵脚。汉中地势险要,可先据险而守,消耗敌军锐气。”
商鞅轻抚胡须,沉思片刻后道:“白将军所言极是。同时,可派人暗中离间大秦与大乾。他们虽联手,却各怀心思,若能找到突破口,或许能分化敌军。”
其他谋士也纷纷建言,有的主张加强城内防御,囤积粮草;有的建议联络周边势力,寻求支援。
沈浩静静聆听,心中权衡着众人的建议。他深知,此次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危机,稍有不慎,汉中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望着眼前这些得力的臣子,他又涌起一股决然的勇气。“诸位所言皆有道理,即刻按计行事。我等齐心协力,定要让敌军有来无回!”众人齐声应和,眼神中透着坚定,一场保卫汉中的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
数日后,探子来报,大秦与大乾联军己至汉中城外三十里扎营。沈浩登上城墙眺望,只见敌军营帐连绵,气势逼人。
按照计划,城中士兵严阵以待,加固后的防御工事如铜墙铁壁。同时,派出去离间的密使传来消息,己成功挑起大乾内部一些将领对秦的不满。
战斗打响,秦军率先发起猛攻。汉军凭借地形优势,箭雨齐发,巨石滚落,秦军一时难以推进。大乾军队则在一旁观望,似有保存实力之意。
激战多日,双方均有伤亡。此时,沈浩命人放出风声,称己与另一神秘势力结盟,不日将有大军来援。此消息传入联军耳中,引起一阵骚动。大乾军队本就不齐心,听闻此事更是军心浮动。
趁此机会,沈浩亲率精兵夜袭秦军大营。秦军慌乱之中迎战,损失惨重。大乾见状,竟撤军而去。秦军独木难支,最终也只能败退。汉中之战,沈浩等人凭智慧与勇气取得胜利,大汉威名远扬。
营帐内烛火摇曳,王翦面色凝重地踏入周瑜营帐。周瑜正坐在案前,手中把玩着令箭,见王翦进来,微微起身相迎。
王翦抱拳,沉声道:“周公瑾,此番前来,实有困惑。当下战事胶着,我军将士拼尽全力攻城,死伤无数,可为何贵军却一首在旁按兵不动?”
周瑜微微一笑,示意王翦坐下,不慌不忙道:“王将军莫急,兵家之道,讲究审时度势。此时贸然进攻,恐正中敌军下怀。”
王翦眉头紧皱,反驳道:“战机稍纵即逝,若此时不全力出击,更待何时?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敌军喘息整顿?”
周瑜轻摇羽扇,神色从容:“王将军,战场形势复杂多变。敌军看似疲于应对我军攻势,实则可能暗藏伏兵。我军在旁观察,正是在寻找敌军真正的破绽。一旦时机成熟,我军必如猛虎下山,与贵军一同将敌军一举歼灭。”
王翦听后,陷入沉思。片刻后,他起身再次抱拳:“公瑾所言有理,是我过于急躁。但愿我们能早日寻得战机,携手破敌。”周瑜点头,目光坚定望向营帐外,似乎己然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几日后,周瑜招来林羽,两人站在地图前。周瑜指着一处山谷说:“此处名为落凤谷,地势狭窄,两侧皆是高山,我料敌军运送粮草必经此地。”林羽眼睛一亮:“都督是想在此设伏?”周瑜点头,羽扇一挥:“没错。只要截断他们的粮草,
敌军必然大乱。”于是二人精心挑选了一批精锐之士悄悄潜入落凤谷埋伏起来。果不其然,敌军的运粮队缓缓进入谷中。随着一声令下,汉军从两侧杀出,一时间喊杀声震天。敌军毫无防备,顿时乱作一团。与此同时,前线战场上,得知粮草被劫的敌军士气低落。王翦趁机率领大军发动猛烈攻击。汉军这边,周瑜也指挥全军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