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秋意渐浓,金风飒飒。
金陵城外的栖霞山,漫山遍野的枫叶,酡红如醉,灿若云霞,美不胜收。
然而,在这片醉人的美景之中,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山脚下,一片茂密的树林中,几间不起眼的简陋茅屋若隐若现。
屋舍周围,十几个身穿玄色劲装的精壮汉子,如同磐石般伫立,警惕地环视着四周,目光锐利如鹰隼,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此处,便是朱雄秘密设立的火器工坊,寄托着他强军兴国的雄心壮志。
自从上次奉天殿朝会,得朱元璋允准,朱雄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火炮的研制和高炉的建造。
他深知,这两件事情皆非同小可,干系重大,必须秘密进行,以免走漏风声,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阻挠。
在徐妙云的鼎力协助下,朱雄很快便找到了合适的工匠——一个名叫王二牛的铁匠。
这王二牛祖上世代都是铁匠,家学渊源,手艺精湛,更兼其为人忠厚老实,最重要的是,他并非官府登记在册的匠户,来历清白,身家清白,便于掌控。
选定了工匠之后,朱雄又亲自勘察地形,最终将工坊的地点选在了这栖霞山中。此地山高林密,地势隐蔽,易守难攻,且距离金陵城不远,方便运输物资,可谓是一处绝佳的秘密据点。
在过去的这一个月里,朱雄几乎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到这里,与王二牛等一众工匠一起,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潜心研究火炮的铸造和高炉的建造,亲力亲为。
“殿下,您看这炮管的厚度,是否合适?”
工坊内,王二牛指着一根刚刚铸造出来的炮管,向朱雄恭敬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忐忑。
这根炮管长约一米,通体黝黑,表面还带着铸造时留下的斑驳痕迹,略显粗糙。虽然看起来有些其貌不扬,但这已经是王二牛这段时间以来,竭尽所能,能够做到的最好水平了。
朱雄仔细地观察着这根炮管,走上前去,用手轻轻地敲了敲,感受着它的质地,眉头微蹙。
“厚度还不够,需得再加厚一些,至少要增加三成。”
朱雄皱着眉头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他知道,火炮的威力与炮管的厚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若是炮管太薄,在发射时极易发生炸膛的危险,不仅无法伤敌,反而会伤到自已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可是,殿下,如果再加厚的话,这炮管就太重了,加上炮身,总重恐逾千斤,如此一来,我等该如何移动这笨重的火炮?若是遇到紧急情况,如何能做到快速转移?”
王二牛面露难色,有些为难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担忧。他并非质疑朱雄的决定,只是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已的疑虑。
“重量不是问题,我们可以另想办法解决,无非是多加两个轮子的事。”
朱雄摆了摆手,示意王二牛不必担心,
“当务之急,是要保证炮管的强度,绝对不能出现炸膛的情况,这关乎到将士们的性命,容不得半点马虎!”
“小的明白了,定当遵照殿下的吩咐,竭尽全力!”
王二牛见朱雄态度坚决,连忙点了点头,高声应道,表示记下了。
“还有这炮身的铸造,也需要改进。”
朱雄走到一旁的桌案前,拿起一张图纸,指着上面绘制的火炮结构图,耐心地讲解道,
“这几处连接处乃是火炮的受力点,必须加固,并且要用卯榫结构连接,使其更加牢固,否则在发射的时候,炮身极易发生崩裂,后果不堪设想。”
“殿下放心,小的会仔细研究的,一定按照图纸,将这几处地方加固,绝不偷工减料!”
王二牛一边听,一边认真地用笔记着,不敢有丝毫遗漏。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铁匠,他深知细节的重要性,一个微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朱雄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将目光转向了另一边正在建造的高炉,这座高炉寄托了他更大的希望。
“这高炉的进度如何了?”
“回禀殿下,炉身已经基本完工,只剩下炉顶尚未封盖,预计再有七八日便可大功告成。”
王二牛回答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这座高炉的建造难度,远超他的想象,但在朱雄的指导下,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如今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嗯,不错。”
朱雄走到高炉前,仔细地观察着这座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庞然大物。
这座高炉高约五米,直径约两米,用耐火砖精心砌成,外形像一个巨大的葫芦,矗立在那里,给人一种厚重沉稳的感觉。
“只要这座高炉建成,我们就能够炼制出大量的精铁,到时候,别说是火炮了,就是其他的铁制兵器,也能够得到极大的改进,质量将会大幅提升!”
朱雄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语气中充满了期待。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军队装备着精良的武器,纵横沙场,所向披靡的景象,那是何等的威武壮观!
“对了,二牛,我让你暗中打听的事情,可有消息了吗?”
朱雄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向王二牛问道,这件事他一直记挂在心上。
“回禀殿下,已经有些眉目了。”
王二牛压低了声音,谨慎地回答道,
“这京城之中,世代为匠,以手艺精湛而闻名的家族,确实有不少。其中,以‘鲁’、‘巧’、‘天’三家最为出名,可谓是匠人中的翘楚。”
“哦?这三家有何来历?竟有如此名望?”
朱雄好奇地问道,他对这三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鲁’家,据说是春秋时期鲁国巧匠鲁班的后人,世代相传,族中之人皆擅长木工和机关术,技艺出神入化,所造之物,精巧绝伦;
‘巧’家,则是战国时期宋国名匠公输班的后人,亦是声名远播,族中之人擅长各种精巧机械的制造,构思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天’家,来历最为神秘,据说他们掌握着一些失传已久的冶炼秘术,能够炼制出各种神兵利器,每一件都价值连城,但此族向来行踪不定,很少有人见过他们的族人。”
王二牛详细地介绍道,语气中充满了敬畏。这三家在匠人中的地位,就如同武林中的泰山北斗,让人高山仰止。
“鲁班、公输班……”
朱雄喃喃自语,这两个名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是如雷贯耳,乃是无数工匠心中的神话!他没想到,这大明朝竟然还有他们的后人存在。
“这三家现在何处?家主为谁?能否为我所用?”
朱雄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他知道,如果能够得到这三家的帮助,他的计划将会事半功倍。
“这……恐怕有些困难。”
王二牛犹豫了一下,面露难色,说道,
“这三家虽然技艺精湛,享誉天下,但都心高气傲,自视甚高,不太愿意受人约束。
而且,他们世代为官府服务,享受着朝廷的俸禄和庇护,恐怕不会轻易背叛,为殿下效力。”
“不试试怎么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朱雄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这样吧,你帮我暗中安排一下,我要亲自见一见这三家的家主,与他们好好谈一谈。”
“这……好吧,小的尽力安排,不过殿下,恕小的直言,此事恐怕不易,还望殿下早做准备。”
王二牛虽然觉得此事有些不妥,风险极大,但还是答应了下来。他知道朱雄的脾气,一旦决定的事情,就不会轻易改变。
“嗯,那就好,我等你的好消息。”
朱雄点了点头,
“对了,还有一件事,你要切记,这里的一切,都必须严格保密,绝不能走漏半点风声,你明白吗?若是出了岔子,你我都有杀身之祸!”
“小的明白!请殿下放心!”
王二牛郑重地说道,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神色,
“小的这条命都是殿下给的,就算是赴汤蹈火,也绝不会出卖殿下!若有二心,天诛地灭!”
“好,我相信你,你是个忠义之人。”
朱雄拍了拍王二牛的肩膀,以示鼓励,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大事必成!”
就在这时,一个侍卫急匆匆地跑了进来,神色慌张。
“禀报殿下,宫里来人了!有紧急军情!”
“哦?快请!”
朱雄心中一动,暗想莫非是父皇那边有什么消息了?他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不一会儿,一个身穿青色宦官服饰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进来。
“奴婢王安,参见太子殿下。”
那宦官躬身行礼道,此人正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乃是朱元璋身边的红人。
“王公公不必多礼,可是父皇有什么旨意?”
朱雄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回禀殿下,陛下让您即刻进宫,有紧急军情相商,事态紧急,刻不容缓!”
王安面色凝重地回答道。
“好,公公先行,我这就去,你且回去禀报父皇。”
朱雄点了点头,心中越发不安,然后对王二牛说道:
“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记住,一定要注意保密,还有,高炉的建造不能停,务必尽快完工!”
“小的明白!请殿下放心!”
王二牛躬身应道,目送朱雄离去。
朱雄跟着王安,一路快马加鞭,离开了工坊,直奔皇宫而去。
一路上,朱雄都在猜测,朱元璋突然紧急召见自已,究竟是为了何事。
“难道是火炮的事情,被父皇提前知晓了?这不可能,我如此隐秘,父皇怎么会知道?”
朱雄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他实在想不出其他的可能。
来到奉天殿后,朱雄发现,除了朱元璋之外,马皇后和徐达也都在场,三人都是一脸严肃。
“儿臣参见父皇,母后。”
朱雄躬身行礼道,心中越发疑惑。
“嗯,起来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朱雄起身,然后开门见山地问道:
“标儿,你可知咱为何紧急召你前来?”
“儿臣不知,请父皇明示。”
朱雄恭敬地说道,同时也在观察着三人的表情。
“咱刚刚收到边关的密报,北元的残余势力,似乎正在集结兵力,秣马厉兵,准备南下入侵,抢夺我大明疆土!”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语气中充满了愤怒。
“什么?!”
朱雄心中一惊,他没想到,北元的动作竟然这么快,这么嚣张!
“是的。”
一旁的徐达开口说道,语气沉重,
“根据我们安插在北元的探子冒死回报,北元的小皇帝,正在调集各部落的兵马,征集粮草,征召民夫,看样子是要大举南侵,对我大明用兵,来势汹汹啊!”
“这帮贼子,真是贼心不死!亡国之余还想作乱!”
朱雄恨恨地说道,眼中充满了怒火。
“标儿,你之前不是说,你有办法对付北元,有强军之策吗?现在,机会来了!也是你证明自已能力的时候了!”
朱元璋看着朱雄,眼中充满了期待,也带着一丝考验。
“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所托!”
朱雄郑重地说道,语气铿锵有力。
他知道,自已展现真正实力,证明自已能力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他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