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五月末军器监衙门。
范衍独坐角案之旁,忙碌的审批一份份公事文书。
军器监隶属工部,乃是大宋最为重要的军械制造部门。
设编判一人正西品,同判一人从西,监丞一人正七品,主簿数人、管当若干。
别看范衍只是小小七品官,可在军器监权能最重,也是最忙碌的差事。
编判、同判有实权掌监察之权,监丞揽政务、总理制造出入库存,位卑却公事极重。
说的通透一点,大官不管事,但出事了上头就来找范衍的麻烦了。
但范衍任军器监监丞一职两年有余却没有被找丁点麻烦,虽然名声不好,但编判对其却极其器重。
原因无他,为称职守政也。
两年来军器监虽有事故发生,但从来没有在职能上出现半点差池,得亏范衍年轻气盛在这监丞职位上熬得住,这要是换个岁数大点的,早熬吐血了。
所以历任军器监丞都由年轻气壮者胜任,怕的就是政务繁忙把人给熬死了。
范衍看着一份份文书,眉头紧锁心思沉重。
前线宋军要的军械越来越多了,这说明前线战事越加吃紧伤亡颇大。
而这些调库文书中,发往前线最多的是真定府种师中部,其次是长治的姚古部。
这在范衍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种、姚二部兵力雄厚乃是救援太原的主力,要的多实属正常。
可汾州张孝纯、青州曾孝序、南道总管张叔夜都在伸手向朝廷要军备,这事可就值得深思了。
而兵部、工部批给军器监的条子也没有盖急批,这说明朝廷的意思并没有太过在意,也可说朝廷对各州府己经起了戒心,在军械调动上有拖延之意。
范衍将青州调拨文书放回桌案上,深思之间,宋军前线作战布局己经在脑海中平铺开来。
当他看见有加急字样却没有朝廷急批的青州调拨文书时,范衍心中不由叹息,帝王戒心实属正常,但赵桓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
曾孝序的名声范衍是知道的,老臣、忠臣,与蔡京不和才被外派州官。
如此忠诚的老臣伸手向朝廷要军备,不是危在旦夕,他怎么可能拉下一张老脸求着朝廷急调军械。
青州之上乃是济南府,为黄河北岸重要的军事重镇,金军此次进攻大宋分东西两路,西路金军久围太原,东路金军猛攻济南。
而赵桓远座京师,前线虽有军报进京却不知前线战况危急,济南若是城破,青州便是阻挡东路金军南下的最后屏障。
赵桓戒心重,看到加急也只当曾孝序事多。
可曾孝序身为权知青州军州事,要比朝廷更清楚如今东线战事有多吃紧,不是到了危急存亡时又怎会如此恳求朝廷。
就在范衍深思熟虑之时,军器监小吏碎步入衙,躬身敬道:“大人,月钱己经发下来了。”
范离听到小吏话语先是一愣,随后紧锁的眉头总算舒展开了一些。
这月的赃款总算到手了,月钱不是俸禄,是各州府官私营人贿赂六部的赃款,叫月钱也只不过是听起来没那么脏罢了。
自宋金之战爆发以来,多少人靠着战争发大财。
而吏部、兵部、工部这些实权衙门可以说是从上到下贪的风生水起。
而范衍都不必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去贪污,上面己经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各部老爷收大钱,按比例一级一级的往下配发,大到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三衙,下到六部尚书、员外郎,贪的是风生水起。
谁人都贪没有人是清白的,也就没有人会去御前告状。
而范衍也不是什么君子,有钱不拿那是傻子,干什么不要钱?
没钱才叫寸步难行。
“这月月钱有多少?”范衍拿起茶盏浅饮一口,眉头微挑随口问着。
“大人,这月月钱足有三万贯,请您过目……”小吏说着,碎步上前拿出一摞兑票放在了范衍案头上。
范衍虽然表面波澜不惊,可心里却是骇然。
往日上头发下来的月钱是层层剥皮,到他手上少时只有几百贯,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千贯有余,怎个这月却有足足三万之多?
范衍随手拿起案头上的兑票数了数张数,还真是一文不差足有三万贯。
“这月月钱不少,下面兄弟也没少分吧?”范衍说笑着,暗问赃款的来头。
有些话不用放在明面上,有头脑的人一听便知上头是什么意思。
一下子多出这么大一块肉,不是有人下了血本要办急事,这赃款哪里可能分到他手里这么多。
“哦,编判大人有过交代,真定战事吃紧军资耗费颇大,大人希望监丞多留意着点。”小吏心中了然,虽没说月钱是哪来的,但也把要特殊照顾的地方说了出来。
“种师中……”范衍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而案头上拨给真定府的文书也被他拿了起来。
军帐八千顶、皮革一千、麻布五千匹,弓三千,弩一千,长短军械一万五,炮石车十……
范衍看着如此庞大的军资调动,心里想着种师中这是要扩军吧。
种师中部兵额三万,一时间要了这么多军资,看样子是要打大仗了。
到他范衍手里都有三万贯之数,种师中这是下了血本。
“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范衍看着如此庞大的军资调动虽有些犯难,但也没有推脱,接着又问起上头还有没有要照顾的人。
“没了。”小吏躬身回道。
“下去吧。”范衍也没有再多问,挥了挥袍袖便把小吏遣了下去。
“来人”范衍又一声呼唤,提笔在发往真定的调拨文书上批了一个急字。
就当衙外走卒进来取批文时,范衍又拿起一道文书放在了案前,并按手让走卒稍等。
思绪片刻后,范衍又在发往青州的调拨文书上批了加急,并加盖了公印。
两封文书批过后,范衍命走卒加急发下去吩咐尽快办了。
至于其他批文,范衍整理好后首接放在了案头上。
事有轻重缓急,军器监制造的军械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库存没有那么多,范衍也只能优先调拨。
种师中部为中军支柱,他要的军资必须尽快办。
至于青州的军械,若是朝廷知道了范衍违抗圣意急批军械发往青州,最轻的也得撸了他的官职。
可对于范衍来说,这些都无所吊谓。
他都是要离开的人了,就是朝廷发现了秋后算账他人早没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