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怨

第10章 她在纸条背后留了答案

加入书架
书名:
无声怨
作者:
聪布川酷查
本章字数:
3020
更新时间:
2025-07-02

展览闭馆的第二晚,林珂接到馆务人员电话。

对方语气有些颤抖:

> “林老师,我们在搬《无题之她·NO.17》画作时,

在画框后发现一张纸条,

是夹在画布和展板之间的,位置非常隐蔽。”

林珂赶到时,天己全黑。

工作人员将那张纸条平铺在桌面——

是一张揉皱的老校纸,纸色发黄,

边缘有汗渍斑痕和岁月磨损。

上面字迹极小,却工整:

> “你画的不是我,

但她看起来像我十三岁时,躲在医务室后的小窗看天。”

> “我不是被别人丢下的,

我是自己躲起来的。”

> “因为那个时候,如果我站出来,

没人信我,连我自己都不信我。”

落款是一串手写数字——LFX19003。

林珂心中一震。

她熟悉这串格式。

那是**“岭枫女子中学”的老编号制。**

其中“LFX”代表“岭枫校区”,“19003”是入校年份与学生编号。

她曾在那所学校短期实习过。

她立刻联系岭枫中学的老档案员,对方在听闻编号后,沉默片刻,

最终轻声答道:

> “那个编号,是1997年那届的一位女生,叫苏棠。

她当年读初三,成绩中上,人际不显眼,家庭普通。

后来在学期末——突然转学。理由不明。”

林珂问:“她有留下什么?”

档案员犹豫了一下:

> “她曾在图书馆借阅本上反复签字,借的是一本心理学启蒙手册。

每次都不还,我们还为此通知过她家长。

但她妈妈回话是——‘我们女儿不可能看那种书’。”

林珂手心发凉。

她找出展览中的那幅《无题之她·NO.17》。

那是一张看似普通的“走廊女子图”:

画面灰蓝,女孩背对走廊,倚着墙,

身侧是一只破损饮水机与低温散发的日光灯。

她脸侧带着局促的红痕,嘴唇紧抿,眼神空茫,

像刚从教室逃出来,还没来得及恢复表情。

林珂当时只是根据自己某次实习时目击的一幕描绘,

并没有确切人物参照。

但现在,她知道了:

> 她的画,无意中捕捉到了一个**“选择沉默的人”**曾经的模样。

林珂开始追查苏棠的下落。

几经辗转,她联系到岭枫某位退休心理老师。

对方听说“苏棠”两个字,叹息许久:

> “她是我们学校最早一个主动申请心理咨询的学生,

但当时机制不完善,

她提到被班主任‘关在辅导室’,我们却只当是她幻想。”

> “后来她沉默了。没人再提她。

有人说她是‘爱演的小孩’,

可我现在想起来,

她是唯一一个,在纸条上写过‘我不对劲’,

但还在活着的孩子。”

林珂没有找到苏棠的现踪。

她只在一篇二十年前的匿名投稿文章里,看到了熟悉的语气:

> “我不想指控谁,我只是想确认,

那些我觉得‘怪怪的’、‘不舒服的’、‘恶心’的事,

不是真的只有我觉得。”

> “我只是一首不敢说,

因为他们都说我想太多。”

林珂决定,为苏棠画一幅**“背后视角”的画。**

画名是:

> 《她没说出来的那句话》

画中,是一间破旧医务室。

一个女孩靠墙坐着,光线从窗缝打在她脸上,

她没有哭,只是神情苍白。

墙上贴着校训海报:“自省 · 勤奋 · 守纪”。

林珂在角落写下:

> “你不知道一个孩子沉默的代价,

是她用一生去确认:

‘不是我疯了。’”

展览更新后,留言本中出现了一封封匿名信件。

“我也曾写过‘我不对劲’。”

“十三岁那年我说‘我不舒服’,他们让我做眼保健操。”

“谢谢你告诉我,我不是在装。”

这一章,林珂没有写“她是谁”。

她只在画册最末页写了一句话:

> “你不必站出来指认谁,

但请你知道——

你曾在那个角落悄悄活着,

就己经很勇敢。”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