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玉笺:血沁承芳录

第24章 商会博弈

加入书架
书名:
民国玉笺:血沁承芳录
作者:
心事寄长风
本章字数:
3068
更新时间:
2025-06-26

沪上商会的雕花穹顶下,水晶吊灯将暖光揉碎在红丝绒地毯上,三三两两的宾客捧着香槟低语,空气中浮动着檀木香与香水混合的味道——这是陆氏操办的春季文物拍卖会现场,看似风雅,苏承芳却闻出了铁锈味。

那味道混在香气里,像暗流潜伏在水面之下。

她垂眸抿了口香槟,珍珠耳坠在锁骨处轻晃,酒液滑入喉咙时带着一丝金属的冷冽,仿佛不是从杯中饮下的,而是从刀锋上滴落的。

身上的墨绿织锦旗袍是阿九从霞飞路裁缝铺顺来的,袖口绣着缠枝莲,针脚密得像道网。

布料贴着肌肤有种微凉的紧绷感,像是某种无形的束缚。"林太太"的身份是张宪廷副官情妇的远房表亲,此刻正合该低眉顺眼,可当她的目光扫过展柜第三件拍品时,喉间突然泛起腥甜,像是咬破了舌尖,又像是被记忆割伤。

那是幅半卷的明代古画,绢面因年代久远泛着茶褐色,题跋处的朱红印章却鲜得扎眼。

那颜色刺进她的眼底,像血溅在雪地上,不容忽视。

苏承芳的指甲掐进掌心——那枚"苏记承古"的螭虎印,与她藏在玉阁暗格里的图谱拓本分毫不差。

指尖传来的痛感清晰而真实,像是祖父当年教她刻印时,用刀背轻轻敲打她手背提醒她集中注意力的感觉。

二十年了,这方印最后一次出现在祖父的刻刀下,是在苏家灭门夜的前三天。

那天晚上,风也是这样静,连蝉鸣都听不见。

"承芳?"顾砚之的声音从左侧飘来,带着点学术讲座般的沉稳。

声音不大,却穿透了嘈杂的人声,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某扇记忆的门。

他穿着藏青西装,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扫过她发白的指节,不动声色地用鞋尖碰了碰她的绣鞋。

皮革摩擦的触感轻微但坚定,像是无声的承诺。

苏承芳抬眼,正撞进他眼底的暗涌——那是只有他们才懂的暗号:稳住,我在。

他的呼吸平稳,带着一点松烟墨的气味,那是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散发出的味道。

"顾专家来得巧。"陆氏的笑声像块浸了蜜的砂纸,从主座传来。

声音清亮却带着一种令人不适的黏腻感,像是糖浆滴落在瓷器上,缓慢流淌。

这个沪上第一古董商穿着月白杭绸长衫,腕间的翡翠扳指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像是冰层下的鱼眼。

当他说话时,那扳指随着手势微微晃动,折射出幽幽绿芒。

苏承芳盯着那方"苏记承古"印,耳中嗡嗡作响——祖父说过,苏家治印讲究"三分刀工七分气",这方印的螭虎尾尖有处极细的崩裂,是他五十岁那年刻刀打滑留下的,天下再无第二方。

那声音仿佛就在耳边回响,是刻刀切入木板的“嚓”声,是祖父轻叹一声“失误了”的低语。

她站起身时,手包搭扣"咔嗒"一声弹开,露出半卷泛黄的纸页——那是苏家三代人用血汗写就的图谱,此刻正随着她的动作,在众人视线里若隐若现。

纸张边缘有些毛糙,是长期折叠和摩擦的结果,摸上去有种粗糙的质感。

苏承芳望着陆氏鬓角的白发,想起十岁那年躲在梁上,看这人举着枪冲进玉阁,祖父的血溅在她藏着的拓本上。

那种温热、粘稠的触感仿佛还残留在指尖,无法洗去。

散场时己近黄昏。

苏承芳抱着装古画的檀木盒站在玉阁门口,晚风掀起她的旗袍下摆,露出鞋尖沾的红丝绒纤维。

风里夹杂着旧宅特有的霉味,还有松烟墨淡淡的苦香。

顾砚之替她推开虚掩的门,旧宅的霉味混着松烟墨香扑面而来。

空气潮湿而沉重,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

"我去烧壶水。"她转身要往厨房走,却被顾砚之拉住手腕。

他的手掌温暖干燥,像是某种无声的支撑。

他指了指后堂的老书堆——最上面的一本《古玉图谱》下,露出半张泛黄的玉拓,边缘破损得像被虫蛀过,纹路却隐约能辨出是枚蝉形玉珮,蝉翼上的阴线刻工,与她颈间家传羊脂玉佩的技法如出一辙。

苏承芳的呼吸突然急促起来。

她蹲下身,指尖轻轻抚过玉拓边缘的焦痕——那是火烧过的痕迹,和二十年前苏家灭门夜,后堂梁上落下的火星,温度一模一样。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