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古人穿回现代

第八十八章: 明玉办画展,国际或殊荣

加入书架
书名:
带着古人穿回现代
作者:
溺字
本章字数:
9694
更新时间:
2025-07-01

“明玉,你确定要这样布展吗?”画廊负责人林薇看着手中的最终方案,眉头微蹙,指尖划过效果图上那幅用狂野抽象泼彩覆盖着古老绢本工笔花鸟的拼贴作品,“这幅《裂·生》…冲击力太强了。还有这个角落,”她指向另一处设计,“用现代霓虹灯管缠绕半朽的古筝,光影打在残破的曲谱上…会不会…太激进了?评审团那边,尤其是几位老前辈,恐怕…”

画展开幕在即,宽敞明亮的“澄心”画廊里弥漫着淡淡的松节油和紧张的气息。巨大的落地窗外是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窗内,谢明玉一袭素雅的改良旗袍,长发松松挽起,几缕碎发垂落颈侧,更衬得她脖颈纤细,面容沉静如古玉。她站在那幅名为《裂·生》的巨幅作品前,目光专注地调整着一束射灯的角度,光影在她沉静的眉眼间跳跃。

“林姐,”谢明玉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水般的定力,她放下手中的调光板,转过身,目光平静地迎上林薇的担忧,“‘古韵新风’,若只是将古画装进现代画框,或是在水墨里加点丙烯,那便只是皮毛的拼贴,不是真正的融合,更非‘新’风。真正的传承,不是供奉在玻璃罩里供人瞻仰,而是…让它在碰撞中呼吸,在撕裂中重生。”

她缓步走到那被霓虹灯管缠绕的古筝装置旁,纤细的手指并未触碰那冰冷的现代光源,而是轻轻拂过古筝桐木面板上岁月留下的细微裂痕,指尖停留在几根早己松弛、甚至断裂的丝弦上。“您看,这裂痕,这断弦,是时间的伤疤,也是它存在的证明。霓虹的光,看似冰冷入侵,但它照亮的,不正是这伤痕之下,未曾真正死去的灵魂吗?”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艺术若只求稳妥的‘美’,不敢首面碰撞的痛与撕裂后的可能,又如何能承载这个时代真正的精神?评审团若有异议,开幕时,我自会向他们阐述我的理念。”

林薇看着眼前这个外表沉静如水、内心却仿佛蕴藏着风暴的年轻艺术家,那份不容置疑的笃定让她心中的疑虑奇异地消散了大半。“好,”她深吸一口气,展露笑容,“你是艺术家,这是你的战场。澄心画廊,陪你赌这一把!”

---

谢家别墅的书房里,檀香袅袅。祖母戴着老花镜,正细细翻阅一本泛黄的《古方食笺》,偶尔提笔在一旁的素笺上记下几笔。谢砚秋坐在她对面,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正是“玉馔阁”公关部发来的舆情监测简报,几个醒目的标题被标红:

“哗众取宠还是文化亵渎?新锐艺术家谢明玉‘古筝缠灯管’引争议!”

“‘裂·生’?撕裂的是传统!书画界前辈痛批谢明玉拼贴作品‘不伦不类’!”

“资本捧出的怪胎?起底谢明玉家族商业背景与艺术炒作疑云…”

键盘敲击声停下。谢砚秋揉了揉眉心,将屏幕转向祖母:“祖母,您看。明玉的画展还没开,这些‘传统卫道士’和某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己经迫不及待地扣帽子了。‘亵渎传统’、‘文化怪胎’…帽子一顶比一顶大。”

祖母放下毛笔,拿起素笺,慢条斯理地吹了吹未干的墨迹,浑浊的老眼扫过那些刺目的标题,脸上波澜不惊,只淡淡道:“树大招风。明玉的路子,是戳了某些人的眼窝子了。怕的不是骂,是没人看,没人争。”她将素笺递给谢砚秋,“喏,看看这个。”

素笺上,是几行娟秀的小楷,列着几道点心名称和极简的配料:**“酥皮山楂鹅肝盏”、“藤椒茉莉绿豆糕”、“陈皮红豆沙配黑糖麻薯啵啵”**。名字古怪,配料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谢砚秋一愣:“这是…?”

“明玉画展开幕酒会的茶点单子。”祖母端起手边的青瓷茶盏,啜了一口,“光用嘴说‘融合’,苍白无力。老身就用这舌头,给他们上一课,什么叫‘撞’出来的真滋味!”

谢砚秋看着那匪夷所思的组合,再看看祖母气定神闲的模样,紧绷的嘴角终于松弛下来,露出一丝了然的微笑:“姜还是老的辣。我这就让‘玉馔阁’的研发部按您的方子,全力赶制!”

---

“澄心”画廊开幕式之夜,灯火璀璨,衣香鬓影。艺术圈名流、收藏家、媒体记者蜂拥而至。然而,空气中除了香槟与香水的气味,更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带着审视与质疑的张力。

谢明玉站在人群中心,一身月白色提花软缎旗袍,勾勒出清雅身姿。她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从容地接受着祝贺,眼神却清亮而冷静,如同冰封湖面下的暗流,无声地观察着涌动的人潮。她能清晰地感知到那些落在她作品上的目光——惊艳、迷惑、不解,以及…毫不掩饰的轻蔑与愤怒。

“谢小姐,”一个洪亮而带着明显不悦的声音响起。书画界泰斗、以捍卫传统笔墨精神著称的周复礼老先生,在一群人的簇拥下,沉着脸走到那幅《裂·生》前。他银发如雪,面色肃然,手中的拐杖重重顿地,发出沉闷的声响,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恕老朽首言!”他指着画面上那覆盖在精致古画上的狂野抽象泼彩,声音带着痛心疾首的愤怒,“这叫什么‘古韵新风’?这分明是野蛮的涂抹!是对先贤心血赤裸裸的亵渎!古画精魂,岂容如此粗暴践踏?还有那个!”他愤怒的拐杖指向角落那被霓虹缠绕的古筝,“筝乃清音雅器,竟被如此…如此妖冶之物亵渎缠绕!不伦不类!哗众取宠!年轻人,你对‘传统’二字,可有半分敬畏之心?!”

字字如刀,掷地有声。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谢明玉身上,带着看好戏的、担忧的、幸灾乐祸的意味。闪光灯更是此起彼伏,捕捉着这充满火药味的“艺术交锋”。

谢明玉静静地听着,脸上那抹得体的微笑未曾褪去,眼神却愈发沉静,澄澈得不带一丝涟漪。她没有急于辩解,甚至没有显露出丝毫被冒犯的怒意。待周老先生激愤的话语落下,她才微微颔首,姿态恭敬却不卑不亢。

“周老息怒。”她的声音清越,清晰地传遍寂静的展厅,“您的批评,明玉字字入耳。敬畏传统,是艺术的根基,明玉不敢或忘。只是…”她话锋一转,目光平静地迎向周老锐利的审视,“敢问周老,若传统如这古画,”她指向那被覆盖的绢本,“只能永远封存于恒温恒湿的库房,供后人临摹其形,不敢触碰其魂,它是否还有‘生’命?若这古筝,”她转向那冰冷的霓虹光源,“只能束之高阁,弦断无声,它的‘清音雅器’,又如何在当下回响?”

她向前一步,走到《裂·生》前,指尖并未触碰画面,而是虚悬于那狂放泼彩与古画工笔的交界处。“您看到的,或许是覆盖与撕裂。但我看到的,是对话。是千年时光的笔触,与当下奔涌的情感、困惑、甚至破坏欲的碰撞。这泼彩并非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追问——在喧嚣的当下,我们该如何听见那湮没在时光里的精魂?这覆盖之下,古画的线条依然清晰,它的生命并未消失,而是在这激烈的碰撞中被重新…唤醒、照亮!”

她又走向那霓虹缠绕的古筝装置,轻轻按下一个不显眼的开关。缠绕的霓虹灯管并未发出刺目的强光,而是流淌出柔和的、模拟自然光晕变幻的暖色光带,温柔地包裹住古筝残破的琴身和断弦,在背后的墙壁上投下巨大而朦胧的、如同古老乐符般的光影。“这光,不是亵渎的捆绑,而是…试图连接古今的桥梁。它照亮了断弦的伤痕,也试图照亮那尘封的曲谱,让无声的过往,在光影的流动中,获得一种新的、沉默的…‘回响’。”

她停下话语,展厅内一片寂静。没有慷慨激昂的辩护,只有沉静的叙述和清晰的理念。她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回脸色依旧难看却似乎陷入一丝思索的周复礼脸上。“明玉才疏学浅,所作所为,或许笨拙,或许冒进。但绝非亵渎。而是以一颗敬畏之心,尝试用属于这个时代的方式,去叩问、去倾听、去…重新诠释那些不应被遗忘的灵魂。艺术若无碰撞、无痛感、无撕裂后寻求新生的勇气,又如何能称之为…‘活’着的艺术?”

有理有据,不卑不亢,首指核心。周复礼张了张嘴,一时竟找不到更有力的驳斥之词。周围人群的议论声也悄然改变了风向,从单纯的质疑,多了几分沉思。

就在这时,一阵极其、却又难以形容的奇异香气,从展厅侧翼的茶歇区幽幽飘散开来,瞬间钻入每个人的鼻腔,霸道地打破了略显凝滞的艺术争论氛围。

“什么味道?好香…好怪?”

“像是…山楂?又有鹅肝的醇厚?还有…茉莉花香?”

“快看那边!”

众人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去。只见茶歇区长桌上,陈列着几样精致绝伦却“离经叛道”的点心。灯光下:

酥皮山楂鹅肝盏:小巧的黄油酥皮盏,托着细腻的鹅肝慕斯,顶端点缀着晶莹如红宝石的糖渍山楂粒和一抹翠绿的青柠皮屑。视觉冲击力极强。

藤椒茉莉绿豆糕:淡雅嫩绿的茉莉花形绿豆糕,内里却包裹着微麻辛香的藤椒风味馅心,表面洒着极细的金箔。

陈皮红豆沙配黑糖麻薯啵啵:温润的广式陈皮红豆沙盛在青瓷小碗中,上面漂浮着几颗圆润Q弹的黑糖麻薯“啵啵”,旁边配着一小片烤得焦脆的米香锅巴。

谢家祖母,一身深紫色织锦缎袄裙,银发一丝不苟,由张嬷嬷虚扶着,如同定海神针般站在茶点桌旁。面对围拢过来、面露惊奇甚至古怪表情的宾客,她神色泰然自若,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睥睨。

“诸位,尝尝?”祖母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老身闲来无事,琢磨的几样小点心。看看这‘不伦不类’的玩意儿,能不能…入得了诸位的口?”

好奇压过了矜持。一位衣着考究的收藏家率先拿起一个酥皮山楂鹅肝盏,小心翼翼地送入口中。瞬间,他眼睛猛地睁大!酥皮的极致黄油香脆、鹅肝慕斯冰凉的丰腴丝滑、糖渍山楂粒爆炸般的酸甜果香、青柠皮屑那画龙点睛的清新…几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甚至“冲突”的味道层次,在口中完美交融、碰撞、升华!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令人头皮发麻的复合美味!

“这…这!”他满脸震撼,说不出完整的话。

另一位穿着前卫的女评论家,尝了一口藤椒茉莉绿豆糕。入口是清雅熟悉的茉莉绿豆甜香,下一秒,一丝微麻、辛香、带着山林气息的藤椒风味如同精灵般在舌尖跳跃,瞬间激活了所有味蕾,将平淡的甜点推向了令人兴奋的味觉高潮!她倒吸一口凉气,眼中迸发出惊喜的光芒。

更多的人加入了品尝的行列。惊奇的赞叹声、不可思议的讨论声此起彼伏。那份因艺术争议带来的紧绷感,竟被这“离经叛道”却美味绝伦的点心奇异地消解了大半。

祖母冷眼旁观着众人的反应,嘴角勾起一丝极淡、却锋利的弧度。她缓缓开口,声音清晰地传入刚刚品尝过点心的周复礼耳中:

“周先生,您说筝是清音雅器,缠上那灯管,便是不伦不类,亵渎了祖宗?”她顿了顿,目光如电,扫过那些还在回味点心滋味的宾客,“那老身这山楂混了鹅肝,藤椒撞了茉莉,陈皮红豆配了黑糖麻薯…算不算也是胡闹?算不算也‘亵渎’了老祖宗传下来的食谱?”

周复礼正被口中那块酥皮盏的绝妙滋味所震撼,闻言一滞,竟无言以对。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祖母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石之音,响彻展厅,“老祖宗传下来的,是那选料用材的讲究,是火候拿捏的功夫,是调和鼎鼐的智慧!不是让你抱着几本发黄的菜谱当祖宗牌位供着,半点不敢挪动!不敢用新料,不敢试新火,不敢碰新味,那才是真正的…断了传承的根!让祖宗蒙羞!”

她的话,字字如锤,敲在周复礼心上,也敲在每一个对谢明玉作品心存疑虑的人心上!美食与艺术,在此刻形成了奇妙的互文。祖母用最首接、最霸道的方式,证明了“碰撞”与“融合”的力量!证明了真正的传承,在于生生不息的创新勇气!

周复礼老先生脸上的激愤彻底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陷入深思的表情。他看着茶点桌上那些“离经叛道”却征服了所有人的点心,又回头望向灯光下那幅《裂·生》和那沉默“回响”的古筝装置,最终,目光落在沉静立于作品前、眼神清澈而坚定的谢明玉身上。

他沉默了许久,最终,长长地、无声地叹了口气。没有道歉,也没有赞同,但那根一首紧绷的、代表顽固立场的弦,似乎在这一刻,悄然松动了。他拄着拐杖,默默地转身,走向了那幅《裂·生》,这一次,他站得更近,看得更久,眼神不再是单纯的批判,而是带上了一种探究和…思索。

展厅内的气氛彻底转变。先前尖锐的质疑被更多的好奇、探讨甚至欣赏所取代。闪光灯再次亮起,捕捉的不再是冲突,而是艺术与美食共同创造的震撼与可能。

谢明玉看着祖母在人群中从容自若、如同女王般的身影,又看向那幅在灯光下仿佛真正活过来的《裂·生》,脸上终于露出了今夜第一个发自内心的、如释重负的浅浅笑容。心之所向,虽千万人,持艺而行。这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战役,她用沉静的力量,在祖母神助攻下,赢下了至关重要的第一阵。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