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逆袭:灵泉开挂变首富

第7章:加工美食初尝试

加入书架
书名:
农女逆袭:灵泉开挂变首富
作者:
临影O红月
本章字数:
3682
更新时间:
2025-06-20

苏月蹲在灵泉空间的田埂边,手中捧着一株新长出的嫩芽。夜风从缝隙中吹进来,带着一丝凉意,她却毫无察觉。自从推广改良种植法后,桃源村的粮食收成有了明显起色,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浮出水面——余粮太多,村民们又不懂如何保存,许多作物被堆放在屋角,慢慢发霉变质。

她望着眼前这一片绿油油的作物,心里盘算着:若能将这些多余的粮食加工成易于储存的食物,既能减少浪费,又能增加收入。这个念头一旦生根,便再也压不住了。

第二天一早,苏月就召集了几位愿意尝试新方法的村民,在村头老槐树下开了个小会。她把想法一说,几个年纪大的人皱起了眉头。

“咱们种地的,哪会做这些精细活儿?”王婶摇头,“要是弄坏了,岂不是白费力气。”

“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苏月语气坚定,“我教你们怎么做果脯、罐头,还有豆制品,都是些简单的法子。”

“果脯?那不是大户人家才吃得起的东西?”李叔一脸惊讶。

“用灵泉水泡过的东西,比寻常果脯更好。”苏月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陶罐,里面装着几块刚做好的杏干,“尝尝看。”

李叔接过陶罐,掰了一块放进嘴里,眼睛顿时亮了:“这味儿……比城里卖的还香!”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尝了一口,个个都露出惊喜神色。赵大爷咂巴着嘴:“这要是拿到集市上卖,怕是能换不少铜板。”

“那就这么定了。”苏月拍了拍手,“今天就开始筹备作坊,先把果脯和豆制品做出来。”

村里本没有专门做食物加工的地方,苏月便带着大家把一间废弃的柴房收拾出来,架上大锅,搬来石磨,又找来干净的陶缸和竹编筐。整个村子都热闹了起来,孩子们跑前跑后帮忙搬运木桶,女人们则围坐在灶台边,学着切水果、熬糖浆。

“记住,果脯要选熟透但未软烂的果子。”苏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切好后要用盐水浸泡去涩,再用灵泉水冲洗一遍,这样做出的果脯才会清甜爽口。”

“那这罐头呢?”阿牛好奇地指着一个玻璃瓶。

“罐头更讲究火候。”苏月拿起瓶子晃了晃,“先把果肉装进瓶里,加糖水封口,再放进大锅里煮够时辰,就能存上半年。”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种地之外,还能玩出这么多花样。

第一天做的成果并不理想,有人熬糖过了火候,果肉焦了;有人封口没做好,罐子里进了空气,第二天就发酸了。但没人灰心,反倒越挫越勇。到了第三天,第一批成功的果脯和罐头出炉,香气飘得全村都能闻到。

“真香!”王婶抓起一块山楂干咬了一口,“这比我家腌的萝卜还好吃。”

“你家那萝卜哪能跟这个比?”李叔笑着打趣,“这可是灵泉水泡出来的宝贝。”

赵大爷看着满屋子的成品,感慨道:“丫头啊,你这是给咱村打开了条新路子。”

苏月没说话,只是低头整理着包装纸。她特意用厚实的桑皮纸包好每一袋果脯,还在外面系上了红绳,看起来体面又喜庆。

几天后,第一批加工好的美食被装上板车,由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推着,送往县城集市。

集市上人来人往,叫卖声此起彼伏。苏月带着几个村民摆了个小摊,桌上整齐地码放着果脯、罐头和发酵豆制品。很快,便有路人停下脚步。

“这是什么?”一个穿青布衫的妇人凑过来问。

“这是我们桃源村自己做的果脯和豆豉,您尝尝?”苏月递过去一小块杏干。

那妇人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哎呀,这味道真不错!多少钱一斤?”

“三文钱。”苏月报完价,又补充一句,“买五送一。”

旁边几个客人一听,纷纷围了过来。不一会儿,第一篮果脯就被抢购一空。

“苏姑娘,再来两包豆豉!”一个背着孩子的男人喊道。

“等一下,我这就给您拿!”阿牛手脚麻利地翻出几包豆豉,递给对方。

一天下来,带来的货几乎卖光,剩下的也被几位商贩预订了。回到村里时,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

“没想到还真卖出去了!”王婶一边数着铜板一边感叹,“照这个势头,咱们以后不愁没活干了。”

“这只是开始。”苏月望着远处的炊烟,“接下来我们还要改进工艺,提高产量,争取让更多人吃到我们的东西。”

夜里,她独自坐在灯下,翻开笔记本,写下今天的销售情况和客户反馈。窗外传来阵阵蛙鸣,她抬头看了看天色,己经很晚了。

正准备熄灯休息,门外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苏姑娘,不好了!”阿牛气喘吁吁地冲进来,“赵大爷家的地,昨晚又被破坏了!而且这次,连豆制品作坊的门都被撬开了!”

苏月猛地站起身,眼神陡然变得锐利。她知道,这不是普通的捣乱,而是有人故意阻挠她的计划。

“走,去看看。”

她提起斗笠,快步走出门去。夜风呼啸,吹得她衣角猎猎作响。她眯起眼睛,望向黑沉沉的远方。

这一次,她不会退缩。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