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论功行赏,权倾朝野
晨光洒落在京城的朱红宫墙上,林翰策马穿过长街,两侧百姓纷纷驻足观望。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挺拔,铠甲虽己卸下,但那份凌厉的气势仍在。
昨夜东郊一战,他亲自带队剿灭了那支可疑骑兵,俘虏数人,缴获一批密信。情报显示,这正是“北使”派出的探子,意图刺探边境布防情况。这一发现让林翰更加确信,真正的威胁尚未结束。
今日,皇帝召他入宫,说是论功行赏。朝中风向如何,他心中己有预判——有支持者,也有忌惮者。但眼下,他只能顺势而为。
皇宫大殿内,百官列立两旁,气氛凝重。
皇帝端坐龙椅之上,目光深沉。他抬手示意林翰上前,语气平缓却透着威严:“此番大战,你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收复失地,稳定边疆,功勋卓著。”
林翰拱手行礼,神情肃然:“臣所做皆为职责所在,并非为功名。”
话音刚落,一名白发老臣出列,声音低沉却带着几分试探:“陛下,林大人功高盖世,固然可嘉。但若赏赐过厚,恐生骄纵之心,动摇朝纲。”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骤然紧绷。
林翰不慌不忙,目光扫过那名老臣,随即转向皇帝:“臣自知身居高位,责任更重。若陛下信任,臣愿继续镇守边关,保大梁安宁。若陛下疑我,臣亦愿交出兵权,归隐乡野。”
皇帝沉默片刻,缓缓点头:“林翰忠心耿耿,朕心知肚明。诸位爱卿无需多言。”
那名老臣面色微变,却未再言语。
随后,皇帝宣读诏书,正式封林翰为当朝一品大员,统领兵部,加封万户侯,赐金银田产无数,并准其参与朝政决策。
消息传开,整个京城为之震动。
林府门前,车马络绎不绝。有人前来道贺,有人暗中窥视。
林翰坐在书房内,手中翻阅着各地送来的奏报。张衡站在一旁,低声说道:“朝廷此举,等于将半壁江山交到了您手中。”
林翰轻笑一声,“权力越大,敌人也越多。”
张衡皱眉:“那些反对您的大臣不会善罢甘休。”
林翰放下奏折,望向窗外:“他们现在不敢动,但他们会在合适的时候出手。”
果然,几日后,一封弹劾林翰擅权专断的奏章悄然递入御前。虽然被皇帝驳回,但林翰知道,这只是开始。
与此同时,他在军中安插亲信,在地方扶持新政官员,逐步稳固自己的势力。他没有急于反击,而是选择以静制动,观察各方动向。
而在民间,他的名声迅速攀升。百姓称他为“定国将军”,商贾敬他为“改革先锋”。甚至连一些原本对他持怀疑态度的士绅,也开始主动与他接触,寻求合作。
然而,林翰并未沉浸在荣耀之中。他深知,自己如今的地位,既是机遇,更是陷阱。
一日深夜,林翰召集几位心腹将领议事。众人围坐案前,地图铺展于桌。
“北境那边,最近有何动静?”林翰问道。
一名副将答道:“据探子回报,敌军正在秘密调动兵力,似乎有意图南下。”
“不是似乎。”林翰目光冷峻,“是必然。他们不会容忍我们在边境重建防线。”
张衡皱眉:“可我们刚刚经历大战,士兵疲惫,补给尚未完全恢复。”
林翰点头:“所以我们要快,在他们动手之前,先稳住内部。”
他环视众人,“接下来,我会调派部分兵力前往北境,同时加强城防建设。你们要记住,这场仗,不只是打出来的,更是布局出来的。”
会议结束后,张衡留下,低声问道:“您真的打算长期留在朝中?”
林翰望着窗外夜色,语气平静:“我必须留下来。否则,这些人会把一切毁掉。”
张衡沉默片刻,终是点头:“我明白了。”
翌日清晨,林翰再次入宫,面见皇帝。
“陛下。”他躬身行礼,“臣有一事相求。”
皇帝抬眼看他:“讲。”
“臣愿辞去兵部统领之职,改任总参议,协理朝政。”
皇帝微微一怔:“为何?”
“臣并非文官出身,久居兵部,恐引非议。且如今边关局势渐稳,臣更宜协助陛下统筹全局。”
皇帝沉吟良久,最终点头:“也好。便依你所请。”
此事传出后,朝堂震动。
有人认为林翰是在退让,有人则猜测这是他下一步布局的开始。
而在暗处,一双双眼睛正悄悄盯上他。
林翰回到府邸时,己是黄昏。
他站在院中,看着夕阳西沉,脑海中浮现出东郊那支神秘骑兵的身影。
“你们……究竟是谁的人?”他喃喃自语。
远处传来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大人。”一名亲卫低声禀报,“我们在城南发现一处密室,里面藏有不少兵器和密信。”
林翰眼神一凝,缓缓转身:“带我去看看。”
他披上外袍,走出房门,身影消失在暮色之中。
夜色如墨,街道寂静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