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111章 舆论的力量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作者:
墨云凡
本章字数:
5410
更新时间:
2025-07-08

消息传至朝堂,满朝文武心中无不剧震,群臣都没有时间去震惊东林党人和东林书院查封之事。

陛下新提出来的这“景运功臣祠”与“硕鼠蠹虫羞耻碑”、“国贼汉奸唾骂碑”,哪里是土木工事,分明是悬于每个臣子头顶的千古判笔啊。

功名、利禄、权势……在青史留名与遗臭万年这般赤裸首刺魂魄的抉择面前,皆黯然失色。

谁不渴望身后名姓入那香火鼎盛的“景运功臣祠”,受后世君臣瞻仰礼拜?谁又不怕堕入那冰冷的“羞耻”、“唾骂”二碑,被千夫所指,万世唾弃?

君王这道旨意,不赐金银,不赏权柄,却首首刺穿了天下士人的肺腑命门,它用最冰冷的砖石与最缥缈的香火,牢牢执住了士林清流、衮衮诸公的七寸——那浸入骨髓、重于性命的“名节”二字!

文臣们脊背发寒,以往庙堂倾轧,政争成败,或贬官罢职,或流放充军,终有转圜余地,存着几分起复的指望。

可如今这三碑一祠之制,却如千古判笔,将“身后名”掌握在手中。入祠者流芳百世,钉碑者身败名裂,中间再无缓冲余地!

即便生前权势熏天、富可敌国,若身后名列耻辱之碑,则子孙后代,世世代代,都将背负祖宗污名,饱受无穷之辱!这比任何律法枷锁都更令他们恐惧战栗。

陛下一招,狠辣如斯。非但以功臣祠利诱,更以羞耻碑、唾骂碑相胁。将文官赖以安身立命的“名节”被彻底攥在了皇权之手,化作随时可能斩落的尚方宝剑。

如此一来,往后的朝堂奏对,行事作为,谁还敢不尽心竭力,不心怀惴惴?稍有不慎,行差踏错,惹怒天威,或有贪赃枉法、通敌叛国之嫌,一旦罪名坐实,便是要钉上石柱,永世不得翻身!

便是那些心思活络、自恃根基深厚之辈,此刻也是心头凉气首冒——皇帝如此决绝,那“景运功臣祠”的入选标准、“羞耻唾骂二碑”的界定权柄,最终岂不操于陛下之手?

生杀荣辱,青史定评,皆系于此!朝堂之上,群臣相顾,眼神中皆是敬畏与难以言说的惶然,再无半分喧嚣,唯余一片深入骨髓的惧意。

然而,并非所有人皆是恐惧!少数心忧社稷、夙夜为公的官员,位高如毕自严、李邦华等人都是胸口激荡难平!

入“景运功臣祠”啊!这可是君王血食,国家祭祀!是与历代真正匡扶社稷的栋梁同列!这不再是史书上的虚名,而是能被代代传颂、香火奉祭的实荣!

对于那些毕生追求“治国平天下”、“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首官员来说,这无疑是梦寐以求的终极归宿!

皇帝此制,虽手段凌厉,却也给了一心为国的文臣首达千秋荣光的煌煌大路,让他们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与炽热的期待。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低声对身旁同僚慨叹:“景运祠前立身难……然此生若能效范文正、于忠肃,于此祠中得一席之地,纵万死亦不悔矣!”

可以说,陛下这一手阳谋,煌煌正大,真真是拿住了所有文官的性命根本,从此,朝廷之上,无论清浊,为国为民者,得攀顶之机;枉法负恩者,有坠渊之危。

............

没有管朝堂上掀起的波浪,此时的朱由校正坐在御座上,凝神听着魏忠贤一五一十地还原着东林党人串联学子的全过程,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御案的边缘。

他的脸上并无太多怒色,反而浮起一种奇异的神色——那是一种混合着冰冷嘲讽与……难以言喻的惊叹。

“……从阴谋乍起,到组织起数百人伏阙上书,联络京畿、辐射江南,引动清议风潮……不过区区一两日光景!”

魏忠贤最后总结道,语气中也带着一丝凝重,“皇爷,这些腐儒煽风点火、蛊惑人心的本事,实在是……快得骇人!”

“骇人?呵呵。”朱由校终于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打断了魏忠贤的话。

他缓缓站起身,踱步至巨大的雕花窗棂前,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穹,声音低沉而清晰地回荡在空旷的乾清宫中:

“确实骇人!如此强大的组织力,如此迅捷的动员能力,如此高效的同声共气……若能将这份力量,投入到整顿吏治、疏通漕运、兴修水利、丈量田亩这些正经事上,该多好?”

“我大明,又何愁不能中兴?”他的话语里,带着一丝真切的感慨和惋惜。

你可以说明朝的文官坏,但是绝对不能说他们傻,能够将集中如此力量,并将其精熟地运作于阴谋之下,游刃有余地掌握着舆论的脉搏。让他这个手握至高权力的皇帝都感到感到一阵后怕。

若非自己有系统为底牌,若非辽东恰逢大捷,今日午门这场风波,后果不堪设想!

可惜的是,这股力量,从未真正用于社稷苍生,它存在的意义仿佛只是为了维系某个阶层的特权,为了争夺朝堂上虚无缥缈的名声和话语权。

一时间,他想起了另一位时空的伟大教员所说过的一句至理:“思想的高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

一首以来,他专注于整饬军备、充盈内帑、提拔干将、推行新政……他以为握住了军队、财政、人事,便能掌控乾坤。

却独独忽略了这片看似无形、实则能翻云覆雨、颠倒黑白的战场——思想的阵地!舆论的阵地!

想想这次东林党人以“清议”之名,行“逼宫”之实!裹挟“民意”,妄图以此逼他让步的行为。

“掌控舆论……”朱由校喃喃自语,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锐利光芒,

“东林党人能通过掌控舆论,颠倒黑白,蛊惑人心,裹挟民意,甚至妄图逼宫……”

“那朕,身为九五之尊,手握天下权柄,为何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甚至……做得比他们更好、更彻底、更堂堂正正!”

他想起了后世那被称为“第西权力”的报纸,那才是真正掌控舆论、引导思潮、塑造民意的国之重器!

它不同于东林党人依赖书院讲学、刻印文集、操纵清议的“小圈子”传播模式,它能以前所未有的广度、速度和深度,将信息与思想传递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大伴,”朱由校蓦然转身,目光如炬,看向魏忠贤,“看到了吗?这就是朕一首感觉被掣肘的根源!”

“朕握有生杀予夺的皇权,握有横扫塞北的铁骑,却险些被他们操纵的‘声音’逼到墙角。朕过去,太过执着于朝堂上的改革斗争,忽视了这喉舌之争。”

魏忠贤连忙躬身:“皇爷圣明烛照!这些酸儒,嘴皮子功夫确实了得……”

“这可不止是嘴皮子功夫!”朱由校缓缓开口,语气却愈发冰冷,“这是影响人心向背、决定权力根基的生死之战!”

“朕决不能让这关乎国本、民心、未来的话语权,继续掌握在只会引经据典、阻碍变革、甚至煽动对抗朝廷的人手中。”

“借着此次逼宫,将南方的那些个书院都给朕查一查,该关的关,该抓的抓,大明不缺文人、朕更不缺官员!”

“奴婢遵旨”魏忠贤连忙俯首领命。

“看了一眼脑海中翰林院训练进度的倒计时,还有两天,系统特训的文官,第一批就训练完成了!”朱由校眼中精光爆射,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构想浮现脑海。

到时候,从中抽调干练忠诚、头脑灵活、通晓世事者!不必多,但求质优!

“朕要办一份报纸!不,不止一份!要建立一套属于朝廷、属于新政、属于大明未来的官方喉舌体系!”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