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朝之逆鳞长歌

第36章 蒸汽轰鸣启新程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明朝之逆鳞长歌
作者:
泽宇世界的重剑无锋
本章字数:
3468
更新时间:
2025-05-29

永乐三年深秋,应天府笼罩在细密的雨雾中。朱允熥握着天工院加急送来的密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宣纸上潦草的字迹仿佛带着灼热温度:"初代蒸汽机试烧成功,可驱动水车持续运转十二个时辰!"他猛地推开乾清宫雕花窗,任凭秋雨拂过面庞——这个在他梦中萦绕多年的工业革命火种,终于在大明的土地上迸发。

"备轿!即刻前往天工院!"朱允熥的诏令惊起檐下白鸽。当龙辇碾过青石板路时,工部尚书、都察院御史等重臣己策马随行。天工院门前,铸铁厂传来的叮当声混着浓重的煤烟扑面而来,数十名工匠正围着三丈高的蒸汽锅炉手忙脚乱,铜制管道喷出的白雾在雨中翻涌。

"陛下恕罪!第三号气缸又漏汽了!"总匠头陈大锤满头油污地跪伏在地。朱允熥却快步上前将他扶起,目光灼灼地盯着锅炉上刻着的"永乐三年制"铭文:"莫慌,能让铁疙瘩喘气己是天大的功绩。"他伸手触摸发烫的缸体,感受着内里奔腾的力量,"召集所有匠师,朕要听你们说,这铁家伙如何才能装上战船?"

当夜,天工院议事厅烛火通明。沙盘上摆着福船模型,机械图纸铺满长桌。西洋传教士利玛窦的弟子艾儒略用生硬的官话比划:"蒸汽机需搭配冷凝装置,否则能耗过大。"老船匠王三炮却连连摇头:"船舱空间有限,如此庞然大物如何安置?"朱允熥突然起身,抓起炭笔在图纸上画出双层甲板结构:"将锅炉置于底舱,烟囱从桅杆侧穿出,再用天工院新制的无缝铜管输送蒸汽!"

工部随即成立"蒸汽船改制局",朱允熥钦点最年轻的侍郎徐文远挂帅。应天府造船厂内,三艘千料宝船被拖入船坞。工匠们昼夜不息地改造船体,将传统的龙骨结构替换为更坚固的铁肋。当第一根铸铁烟囱缓缓升起时,围观百姓议论纷纷:"这铁管子比旗杆还高,莫不是要首通云霄?"

然而,安装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首次试航时,蒸汽机的剧烈震动震裂了船体接缝,江水倒灌进底舱。徐文远急得满头大汗,朱允熥却下令将所有问题记录成册:"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千余次。我大明的蒸汽船,岂会被这点波折难倒?"他亲自调派天工院的声学专家,用改良后的共鸣箱原理设计减震装置。

三个月后的清晨,应天府码头挤满了人。朱允熥身着素色常服混在人群中,看着改造完毕的"永乐号"缓缓出港。随着司炉工将赤红的焦炭投入炉膛,巨大的活塞开始有节奏地往复运动,螺旋桨搅起的水花足有丈高。当船速远超传统帆船时,岸边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有老秀才激动得当场赋诗:"铁牛踏浪惊西海,圣主奇思破苍穹!"

但朱允熥并未满足。他在奏折上批复:"现有机型耗煤量过大,需研发高压气缸;传动装置效率不足,着令格物书院用齿轮原理改良。"同时,他下令在沿海设立五个蒸汽动力研究所,重金悬赏能将蒸汽机体积缩小三分之一的匠人。苏州的能工巧匠们别出心裁,将太湖石的镂空技艺运用到锅炉设计中,成功减轻了重量。

消息传到西洋,葡萄牙商人惊得合不拢嘴。他们绘制的密信中写道:"大明人竟驯服了蒸汽巨龙,其战船速度己非我等盖伦船可比!"威尼斯商人则带着最新的机械图纸,千里迢迢赶来应天府,企图换取蒸汽技术。朱允熥却命人将《天工开物·蒸汽篇》赠予他们:"技术可共享,但我大明的崛起之势,无可阻挡。"

在朱允熥的推动下,蒸汽机开始从海船走向陆地。应天府郊外,第一条蒸汽动力的矿石运输轨道铺设完成;扬州的纺织厂内,蒸汽织机的轰鸣声取代了传统的梭子声;甚至紫禁城的护城河上,都出现了以蒸汽为动力的巡逻艇。当御史弹劾"奇技淫巧动摇国本"时,朱允熥将奏章掷在地上:"当年有人说火器不祥,如今神机营保我边疆;有人说海运危殆,如今市舶司日进斗金。朕倒要看看,这蒸汽动力如何颠覆乾坤!"

永乐五年春,经过二十三次改良的第三代蒸汽机终于定型。朱允熥亲自登上最新打造的"镇海号"铁甲舰,看着船首的龙形撞角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当舰队驶出长江口时,他对身边的徐妙锦说:"郑和船队用风帆丈量海洋,而我们,要用蒸汽重塑世界。"远处,归港的商船桅杆如林,其中几艘己悄然换装了大明自产的蒸汽动力装置。

暮色中,应天府的铸铁厂依然火光冲天。新的蒸汽机车正在组装,铁轨将延伸至北平;天工院的实验室里,匠人们在研究如何让蒸汽驱动印刷机;而在广州造船厂,第一艘万吨级蒸汽战舰的龙骨己经铺设完毕。整个大明,都在蒸汽的轰鸣声中,驶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