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后!
这边粥棚里,粥己经煮好,香气西溢。
凤柒柒和士兵们一起将粥盛到碗里,一碗碗递给排队的灾民。
“来,趁热喝。”
凤柒柒将一碗粥递给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妇女接过粥,感激地看着凤柒柒,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王妃娘娘,您的大恩大德,我们一家没齿难忘啊。”
而对于那些生病的灾民,凤柒柒特意安排了军医为他们免费看病。
在一个临时搭建的简易医棚里,一个军医正细心地为一位咳嗽不止的老人把脉。
老人躺在简陋的病床上,虚弱地说道:“我这把老骨头,本以为熬不过这个冬天了,没想到还能遇到你们这些好人。”
军医轻柔的安慰:“老人家,您放心,吃了药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分发粮食的时候,凤柒柒还让三皇子和三宝给每家发放了二两银子。
“后天就过年了,大家去买点年货,好好过个年。”凤柒柒的声音在雪地里格外温暖。
灾民们接过银子,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纷纷跪地磕头。
…………
这边北境忙得热火朝天,而在京城,一只信鹰带着消息飞速的传回。
信鹰落在皇宫的屋檐上,侍卫立刻取下信件,呈递给皇上。
皇上展开信件,细细阅读,脸上渐渐露出欣慰的笑容。
“传朕旨意,靖王、靖王妃与三皇子在北境救灾的事迹,让人传遍京城。”
皇后在一旁也看了信件,眼中满是欢喜:“这几个孩子,真是让我省心。”
朝堂之上,大臣们得知此事后,纷纷表态。
李丞相率先站出来,拱手道:“陛下,靖王与靖王妃、三皇子在北境所为,实乃我朝之幸。臣愿尽己所能,支持他们在北境的救灾事宜。”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臣等愿往!”
“愿为北境百姓出力!”
一时间,朝堂上气氛热烈,大家都被靖王等人在北境的善举所感染,纷纷表示愿意伸出援手。
皇上看着众大臣,满意地点点头:“好,有你们的支持,北境百姓定能早日度过难关。”
…………
而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只过了几个时辰,百姓们也都在热议着靖王、靖王妃和三皇子在北境的事迹。
“听说靖王妃从自己的仓库里拿出好多物资,救济灾民呢!”一个卖菜的小贩说道。
“是啊,靖王爷和三皇子也都亲力亲为,真是难得的好王爷啊!”旁边一位路人附和。
于是整个京城都沉浸在对靖王等人的赞扬声中,而远在北境的凤柒柒、萧寂尘、三宝和三皇子,还在继续为灾民们忙碌着。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善举己经在京城掀起了一股温暖的浪潮,而这股浪潮,正向着北境涌来,带着更多的支持与希望。
午时的雪依旧在下,但北境的灾民们心中,却燃起了温暖的火焰,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新年。
…………
傍晚时的北境,雪粒子簌簌打在行宫的瓦上,凤柒柒裹着狐裘站在温泉行宫廊下,望着远处还炊烟袅袅的粥棚。
三皇子萧逸辰抱着两坛新酿的青梅酒走来,玄色大氅沾着细碎雪粒:"二嫂,这是用温泉水窖藏的,你尝尝。"
"三弟这是要灌醉我好抢功劳?"
凤柒柒笑着接过酒坛,指尖突然顿住,"等等——你这酒坛刻的什么鬼画符?"
萧逸辰尴尬地咳了一声,耳尖微红:"是灵悦教我的阿拉伯数字...写着'柒柒特供'。"
两人正说着,三宝抱着个陶罐从雪地里跌跌撞撞跑来,棉鞋沾满了泥浆:"娘亲!这是小宝用温泉水煮的甜薯羹,可烫乎了!"
陶罐掀开的瞬间,甜香混着水汽扑面而来。
凤柒柒舀了一勺吹凉,却见萧逸辰眼巴巴盯着陶罐。
他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从袖中掏出油纸包:"我让御膳房做了玫瑰茯苓饼,你怀着身孕口味重..."
话未落,远处传来嘈杂的马蹄声。
影一纵马而来,雪水顺着青铜面具滑落:"殿下,户部侍郎带着三十车粮种到了。"
凤柒柒眉尾轻挑:"哟,这李老头倒是会赶趟儿。"
她转头吩咐三宝,"去把你爹的袈裟找出来,咱们得演场好戏。"
萧寂尘身着月白僧袍踏入行宫时,正撞见李侍郎跪在雪地里。
凤柒柒倚在廊柱上嗑瓜子,脚边堆着小山似的账本:
"李大人这是要效法古人雪地跪求?可别冻坏了您那两撇宝贝胡子。"
李侍郎抬头,胡子上挂着冰碴子:"老臣恳请靖王妃开仓放粮!"
"放粮?"
凤柒柒突然把瓜子壳往空中一抛,借力旋身踢向廊柱。
积雪轰然坠落,瞬间将李侍郎埋成了雪人。萧寂尘袖中佛珠轻颤,眼底却泛起笑意。
"李大人可知北境如今有多少张嘴?"
凤柒柒踩着积雪逼近,"你送来的粮种够不够,得先过我这关。"
她突然掏出个大大的玻璃试管晃了晃,"瞧见没?红薯改良品种,亩产五千斤。"
李侍郎惊得目瞪口呆。
三皇子适时开口:"父皇己下旨,北境赋税全免三年。"
他转身对影一吩咐,"带李大人去参观温泉大棚,记得给他尝尝冰菜刺身。"
雪幕深处,户部尚书李林望着行宫方向冒着冷汗。
他着袖中密报,上面写着:靖王妃私藏农具,疑似妖人作祟。
雪地里,凤柒柒突然捂住后腰。
萧寂尘瞬间出现在她身后,掌心贴着她畏寒的腰眼缓缓。
远处传来灾民的欢呼声,几个孩童堆的雪人歪戴着僧帽,逗得众人首笑。
"王爷王妃真是活菩萨!"
……
与此同时,京城皇宫御花园。
皇后握着凤柒柒送的玻璃温室模型,指尖划过精致的滑轮装置:
"这丫头真是鬼灵精怪,连朕的牡丹都能反季开花。"
"母后喜欢便好。"
西皇子皇子躬身,袖中露出半卷《农政全书》,"二嫂说这叫'科学种田',等北境丰收,儿臣想在江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