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公元 212 年 8 月,凉州大地上弥漫着紧张而压抑的气息,此时的凉州治所蓟县己然被马超所率领的叛军围困了足足八个月有余,那漫长的时日里,战火的硝烟几乎未曾消散,城墙上满是战斗留下的痕迹,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守军的艰难坚守。
蓟县的守军在凉州别驾杨阜以及从事杨岳的带领之下,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据城死守。他们组织起城中的百姓,日夜巡逻,修补城墙,一次次击退马超叛军的进攻,那一颗颗坚定的心,誓要与城池共存亡。
然而,凉州刺史韦康和汉阳郡太守等人,眼见着城外敌军围城日久,却迟迟不见援军的踪影,心中渐渐没了底气,开始萌生了投降的念头。杨阜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赶忙流着泪前去劝谏韦康,言辞恳切地说道:“大人啊,我等率领着城中的父老乡亲、兄弟子弟,以大义相互激励,大家都己立下誓言,誓死效忠朝廷,绝无二心呐。昔日田单坚守即墨,其艰难程度也并没有比我们如今更加坚固呀。而今若是放弃抵抗,我们马上就要背负上不忠不义的罪名,这等恶名将会永远蒙羞于世啊。我愿以死相守,还望大人切莫再有投降之念呀。” 可韦康和汉阳郡太守却心意己决,他们被那无尽的恐惧和对未来的绝望所笼罩,最终还是决定打开城门,向马超投降。
马超进城之后,露出了他狠厉的一面,立即派人将死守城池的杨岳抓了起来,同时指使张鲁的大将杨昂将韦康和太守残忍杀害,那血腥的场景,让城中百姓无不胆寒。不过杨阜却幸运地逃过了一劫,他与同僚十多人无奈之下,只得暂且投靠了马超,成为其部下。可他们心中对马超却是充满了仇恨,表面上对马超阳奉阴违,实则是在暗中积蓄力量,只盼着能早日为韦康报仇雪恨。
没过多久,杨阜向马超请假,声泪俱下地请求回到西县埋葬亡妻,马超不知是计,念及杨阜的遭遇,当即批准了他的请求。可马超哪里知道,杨阜的外兄姜叙正屯兵历城,杨阜从小在姜叙家长大,两人感情深厚。杨阜一得到准许,便马不停蹄地前往历城投靠了姜叙,将蓟县发生的一切和自己心中的复仇计划和盘托出。也正是这次放杨阜外出,如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为马超日后的败落埋下了深深的隐患,甚至在两年后致使马超战败,落得个妻儿丧命的悲惨下场。
另一边,驻军长安的夏侯渊在得知蓟县被围攻整整八个月,且最终己落入马超之手后,心急如焚,赶忙率军前往救援。当大军抵达距蓟县二百里的地方时,马超得知消息,立刻率兵逆击。那战场上顿时喊杀声震天,马超的叛军气势汹汹,一番激战下来,夏侯渊竟被击退,无奈只能率军回撤。
可祸不单行,就在这时,位于右扶风境内的汧氐县也发生叛乱,响应马超的号召,局势变得越发混乱不堪。夏侯渊分身乏术,权衡利弊之后,只得撤军回长安,先稳住后方再说。
而马超这边呢,趁着局势对自己有利,以蓟县为根据地,出兵夺占陇上西郡,一时间声势浩大。他自称为征西将军、领凉州牧,都督凉州军事,仿佛又在凉州这片土地上东山再起了,那威风凛凛的模样,让不少人都为之忌惮。不过,杨阜等韦康旧部也没闲着,他们在历城暗中积蓄力量,如同潜伏在暗处的猎豹,时刻等待着最佳时机,好一举除掉马超,为死去的人报仇。
就在凉州这边暗流涌动、局势变幻莫测之时,冀州邺城之中,也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以司空军祭酒董昭为首的诸位列侯、将领们聚在一起,共同商议着一件大事,他们觉得曹操功劳卓著,应当进爵国公并加封九锡,以彰显其尊贵地位和盖世功勋。
董昭随后便写信给时任三公的荀彧,想寻求荀彧的支持。信中言辞恳切地写道:“昔日周公和吕望在姬姓周王朝兴盛的时期,凭借文王、武王的基业,帮助年幼的成王稳定了国家,他们的功勋如此之大,因此获得了高爵,并被赐予了土地来扩展他们的领地。周朝末年的田单,率领强大的齐国之众,对弱小的燕国展开报复,收复七十座城池,迎回齐襄王。襄王重赏田单,使他东有封地的赋税之利,西有淄水上游游玩之乐。过去记录的这些功劳,都有着这般重的封赏,而如今曹公面临的是天下大乱,宗庙被焚的局面,曹公亲披甲胄,铲除逆贼,为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纲纪制度得以重建。将曹公与前面提到的那几位功臣相比,就如同泰山与土丘,怎能相提并论呢?然而现在曹公却仅仅与那些列将和功臣并列,被封为一个县的侯爵,这难道是天下人所期望的吗?”
但荀彧却有着自己的坚守,他回复道:“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事,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啊。” 因为荀彧这位在朝中颇有威望的三公明确表示反对曹操进爵国公,加封九锡,所以董昭等人劝谏的这件事便由此被搁置了下来。
曹操得知荀彧反对后,心中自是愤愤不平,觉得荀彧此举实在是拂了自己的面子,也辜负了自己多年的信任。而荀彧也在此事之后没多久,就突然离奇死亡,这其中的缘由众说纷纭,此事我们且留待下集再讲,只是这天下的局势,依旧在各方的纷争与变故中,越发地复杂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