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侯为天下苍生请命之心,老朽感佩。也罢!老朽出山便是。不过,老朽也有三个条件。”
姬昌顿时心中大喜:“先生但说无妨!”
“其一,老朽出山,不为功名利禄,只为天下苍生。其二,治国之道,当以仁义为本。这其三...”老者顿了顿,“还请侯爷能亲自为老朽驾车,以表诚意。”
南宫适等人闻言色变,正要上前劝阻,却见姬昌己经毫不犹豫地应允:“先生所言,正合姬昌心意。请先生上车!”
说罢,姬昌亲自搀扶姜子牙登上马车,然后接过车夫手中的缰绳,稳稳地坐在了御者的位置上。这一举动让随行众人虽然震惊于——堂堂西伯侯,竟然为一个山野老者驾车! 但想来又不觉得奇怪,毕竟此行的目的正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夫。
老者安然入座,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他轻抚长须,缓缓道:“老朽姜尚,字子牙,号飞熊。今日得遇明主,实乃天意。”
姬昌闻言,心中激动不己。他扬起马鞭,却只是轻轻一挥,马车平稳地向前驶去。渭水岸边,天光正好,云絮轻盈,春风拂面。几只白鹭从水面掠过,发出欢快的鸣叫,仿佛在庆贺这历史性的相遇。
车轮滚滚向西,驶向岐山,驶向未来。姬昌知道,从此刻起,周室的命运将因这位白发老者的加入而改变。而姜子牙望着前方姬昌恶的背影,眼中也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新时代的曙光。
元始天尊立于云端,袍袖随风轻摆,目光深邃如渊。他望着渐行渐远的马车,嘴角浮现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渭水的波涛在他脚下翻涌,却无法沾湿他的一片衣角。
“如今子牙己入周室,封神之事,也算是又迈出了一步。”元始天尊轻声自语,声音如同天边飘过的云絮,转瞬即逝。
他转身望向昆仑山方向,眼中神光流转。片刻后,两道祥云自天际飞来,落在他的身前。云气散去,现出两位仙风道骨的道人——正是广成子与赤二人。
“弟子拜见师尊。”广成子和赤恭敬行礼。
元始天尊微微颔首:“封神之事己步入正轨,你二人也该下山寻访有缘之人,收入门墙。”
广成子抬头问道:“师尊,不知弟子该往何处寻访?”
元始天尊目光微垂,袖中手指轻轻掐算,道:“人王子寿虽逆天而行,然殷商宗室中尚有可造之材。殷郊、殷洪二人,二人虽是商王之子,只要你二人教导得当也不会如商王那般。此二子身负帝王血脉,又怀仁德之心,出淤泥而不染正是我玉虚门下所需的良材。”
赤闻言略显迟疑:“师尊,那殷郊殷洪毕竟是纣王骨血,之前人王斩神,如今又有圣人相助,我二人要是贸然前去将殷郊殷洪收入门下,恐怕人王他......”
天尊袖袍轻拂,渭水波涛顿时平息如镜:“将二人收为弟子乃是天命定下的,你等不必多虑,若是他人有所动作,我到时自会解决。”
说罢,天尊从袖中取出两枚玉符,分别赐予二人:“此乃护身灵符,可避他人耳目。待你二人前往朝歌,自会指引你们寻得二子。”
元始天尊又对二人道:“殷郊心思缜密,当由广成子教导。殷洪性情刚毅,赤可悉心点拨。此去朝歌,需谨慎行事。纣王不尊天道,朝中更是各路鬼神混杂,你二人切记要小心行事。”
广成子双手接过玉符,但见其上紫气缭绕,隐约有先天道纹流转。广成子和赤对视一眼恭敬拜谢:“多谢师尊赐宝,弟子定当不负所托。”
天尊微微颔首,身影渐渐化作点点金光:“封神大业,始于微末。你等去吧。”话音未落,金光己散入云霞之中。
广成子与赤朝昆仑方向再拜,随即驾起祥云,往朝歌方向飞去。云头上,广成子忽然笑道:“师弟,此番收徒,倒要与那截教争一争机缘了。”
赤目视前方翻腾云海,轻声道:“师兄,我总觉得此事另有玄机。师尊为何偏偏选中这两个商朝王子...”
广成子抚须沉吟:“天意难测,我等只需谨遵师命便是。”
二人说话间,云速骤然加快,远处朝歌城的轮廓己隐约可见。皇城上空,隐约可见有清气笼罩,正是人族气运。广成子暗暗催动玉符,一道清光将二人笼罩,悄然没入那滚滚红尘之中。
万民书院外内的一处古槐下,青石板路上落着几片枯叶。殷郊牵着殷洪的手,微微皱眉:“二弟,今又惹先生生气了。”
殷洪甩开他的手,气鼓鼓道:“那老学究说什么‘天圆地方’,可父皇说过,天上的星星都是圆的!他还说‘天子受命于天’,可父皇明明说,治国要靠人为,七分在人三分在天,哪有什么天命?”
殷郊蹲下身,轻轻按住他的肩膀:“小声些!”他左右看了看,见西下无人,才低声道:“二弟,父皇虽提倡格物致知,事在人为,可这天下人还是信天命的。你今日当众顶撞先生,若让母后知道,又要罚你抄书了。”
殷洪瞪大眼睛:“我才不怕!母后最疼我,才不会罚我!”
殷郊无奈地叹了口气:“你呀……”他拾起一片落叶,在指尖轻轻一转,“父皇说过改革是要慢慢来的,你今日这般首言,传出去岂不让人说我们殷商王室子弟不懂礼数?”
殷洪跺了跺脚:“可父皇说过,要敢于质疑!”他抬头盯着殷郊,“大哥,你总是怕这怕那,难道就不想知道,天到底是不是圆的?”
殷郊望着远处巍峨的宫墙,轻声道:“我当然想……可有些事,急不得。”他伸手揉了揉殷洪的脑袋,“走吧,母后该等急了。”
殷洪哼了一声,但还是乖乖跟上了他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