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9日深夜,南洋伍号别墅的书房笼罩在冷蓝色的全息光影中。沈知意倚在真皮转椅上,指尖划过悬浮在空中的3D地图,京城新兴产业园区的地表建筑与地下结构在投影中层层剥离。当画面定格在地下80层的金属穹顶时,她轻点屏幕,调出了曹源博士团队最新的实验数据——那些跳动的量子纠缠曲线,正预示着芯片超导体技术的重大突破。
"沈总,曹博士申请增加20亿研发预算。"助理的声音从加密通讯器传来,"他们需要采购最新的石墨烯涂层设备,A国对这类材料实施了出口管制。"
沈知意着翡翠扳指,目光扫过墙上悬挂的《武曌临朝图》复制品。千年前女皇治国的谋略,此刻化作她眼底的冷冽锋芒:"启动'玄鸟计划',让三叔在A国的渠道商通过中东中转,把设备拆分成民用零件运进来。记住,每个环节都要伪装成智能家具生产线。"
在京城新兴产业园区的地表,霓虹闪烁的写字楼群里,年轻白领们正为招商成果欢呼。但鲜有人知,地下80层的恒温实验室里,曹源带领的三百人科研团队正在与时间赛跑。1200平的地下别墅配备着顶尖的实验设备,从极低温环境模拟舱到量子光刻仪,每台仪器都价值连城。这里既是科研基地,也是秘密军事项目的孵化摇篮——沈知意要在这里,打破A国对芯片技术的长期垄断。
"沈小姐,最新样品测试成功了!"曹源的视频通话突然接入,这位年轻物理学家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的超导体芯片能耗降低了70%,运算速度是14纳米芯片的50倍!"
沈知意瞳孔微缩,示意助理调取全球芯片市场数据。当看到A国芯片巨头股价因这则消息微微波动时,她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好,继续优化稳定性。但对外宣称实验失败,就说遇到了材料兼容性问题。"她顿了顿,补充道,"把部分旧设备搬到地表实验室,做足烟雾弹。"
与此同时,沈知意的星达信息科技公司在资本市场掀起惊涛骇浪。全自动生产车间的机械臂在无尘环境中精准运转,流水线上诞生的笔记本电脑不仅是奢侈品,更是尖端科技的结晶。富二代们争相炫耀的"星穹"系列笔记本,外壳采用航天级钛合金与纳米碳管复合材质,从30层高楼坠落仅留划痕,浸泡海水一个月仍能流畅运行大型游戏——这些看似浮夸的设计,实则是军用级防护技术的民用化展示。
"沈总,股票涨幅突破2589亿新币了!"沈宁的声音带着激动,"但A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函,要求我们解释产能暴增的原因。"
沈知意冷笑一声,调出提前准备好的文件包:"告诉他们,我们在东南亚新建了三座代工厂。把地表园区的招商合同、环评报告都发过去——那些空置的厂房,本就是给他们看的戏。"她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望着新加坡港口的货轮,"让财务部门把利润的30%投入'新能源研发',这个幌子,要一首打到超导体芯片量产那天。"
然而,平静的表象下暗潮汹涌。岛国在WTO的诉讼虽未成功,却联合A国部分势力发起了新一轮舆论攻势。国际媒体突然开始炒作"沈氏集团垄断民用科技",甚至有人抹黑地下科研项目是"非法军事基地"。
"姐,要不要反击?"沈舒抱着新研发的网络攻防系统冲进办公室,"我能让这些谣言源头的服务器全部瘫痪!"
沈知意按住妹妹的肩膀,目光深邃:"暂时按兵不动。"她调出全球舆情监控图,"你看,A国政府还没真正下场,这些不过是民间势力的试探。我们越反击,越显得心虚。"她打开加密通讯,联系了国内宣传部的负责人,"安排几位院士在权威媒体发表文章,强调科技企业创新的重要性,顺带提一提园区的'绿色能源'项目。"
深夜,沈知意再次连线曹源。实验室的背景音里,精密仪器的嗡鸣与科研人员的低语交织。
"曹博士,多久能实现量产?"她轻声问道。
曹源推了推眼镜,目光坚定:"最多半年。但需要解决最后一个难题——如何在量产过程中保持量子态的稳定性。"
沈知意点头,从保险柜中取出一份文件。那是三叔从A国带回的机密情报,关于A国下一代芯片的研发瓶颈。她将文件扫描进系统,传输给曹源:"或许这个能给你启发。记住,我们的每一次突破,都要让A国以为是偶然。"
挂断电话后,沈知意站在书房中央,任由全息投影的数据流在周身环绕。她想起武则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智慧,此刻正完美契合这场科技博弈。地表的招商园区是迷惑对手的明牌,而地下80层的实验室,则是点燃国产芯片崛起的星火。
当晨光再次照亮南洋伍号别墅时,沈知意收到了国内传来的消息:A国商务部派人来考察园区。她嘴角上扬,吩咐助理:"安排最普通的生产线参观,准备好'技术不足'的道歉声明。记住,要让他们觉得,我们离突破还很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沈知意如同执掌乾坤的棋手,每一步落子都暗藏玄机。她用资本的力量托起明牌,以智慧的谋略布局暗局,等待着超导体芯片横空出世的那一天——届时,便是对所有技术封锁最有力的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