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出了密室后,常欢再次触动了机关,书架合拢,整个书房恢复如初。
常欢之所以要这么做,是不想打草惊蛇。
“大人,今天咱们彻查了吕家的凶案现场,也算是小有收获,现在就回衙吗?”
吕府外,宁轩在常欢的身后问了一句。
常欢摇了摇头。
“时辰尚早,咱们去一趟太仓。”
三人翻身上马后,首奔燕京城的北城而去……
…………
户部太仓。
一个月前的那场大火,让如今的太仓变得有些面目全非。
甲字库粮仓和太仓署衙在这场大火中都被付之一炬。
此时,数十道身影正在甲字库的废墟上忙碌个不停。
“主事大人,都烧成这副熊样了,哪里去找证据啊?”
胸前绣着朴子的青袍男子,还是忍不住发了一句牢骚。
作为刑部的捕头,小三子己经跟随主事大人第二次来彻查火灾现场了。
“小三子,别光顾着发牢骚,吩咐你手下的衙差,仔细的找一找,说不定就能发现什么线索?”
青年男子苦笑着摇了摇头,明知道这一趟可能又是徒劳一场,但他还是吩咐小三子领着手下要好好的彻查一番,哪怕是一点蛛丝马迹,也不能放过。
这个案子上边催的急,耽误不得!
赵季刚刚从正八品的刑部照磨提拔到正六品的刑部主事,就受命调查太仓失火一案,他知道肩上的责任有多重。更知道二皇子对自己寄予了厚望。
可是到现在整整过去一个月了,太仓失火案自己还没有查出个眉目来,赵季的心中又怎能不着急?
也不怪赵季对太仓失火案毫无头绪,现在整个太仓的甲字库和署衙完全烧成了一片废墟,让他怎么查。
用太仓官吏的说法,是甲字库中存放的粮食过于干燥自燃才引发的火灾,近而连署衙也受到了殃及。
但是赵季却不相信他们的说辞,太仓发生大火的那天夜里,刮的是西南风,而署衙却是在甲字库偏南的方向,怎么会殃及到太仓署衙呢?
很明显这套说辞是有心人故意为之。
望着眼前甲字库焦黑的废墟,赵季心绪难平,今日带领手下的衙差再次来彻查这里,就是为了找出当时的纵火点,从而坐实太仓甲字库被人纵火焚烧的真相,其实二皇子想要的,也是这个结果。
收回了自己的眸光,耳边又传来了小三子的嘟囔声。
“咱们刑部查案,锦衣卫来凑什么热闹?”
赵季瞪了一眼小三子,正要开口喝叱时,小三子朝他努了努嘴儿,指向了他的身后。
回眸之时,赵季看到一位锦衣卫总旗领着两个小旗正向这边走来。
眉头微微一皱,赵季的心中不免有些狐疑。
“太仓失火案早己经交由刑部审理,锦衣卫来干什么?难道他们想插手此案?”
心中虽然这么想,但是赵季还是向己经走到身前的锦衣卫总旗点了点头,就算是打过了招呼。
常欢领着宁轩和宁小七一进太仓,就看见了在甲字库废墟上忙碌的刑部众官差,现在又看到一位年轻的官员向自己点头示意,当即抱了抱拳,含笑问了一句。
“敢问这位大人是?……”
“刑部主事赵季,不知道总旗大人来此贵干?难道也是为了查案吗?”
照理说,赵季身为刑部主事,官居六品。而常欢这个锦衣卫总旗也不过才是个七品的官身,赵季不用跟常欢这么客气。
但是锦衣卫乃是皇家亲军,平素里仗着皇恩浩荡,嚣张跋扈惯了!赵季不得不小心对待。
常欢微微一笑,回道。
“赵大人,你还真猜对了!我也是受到了上锋的指派,专程为了查案而来。”
“查案?也是查太仓失火一案吗?”
常欢摇了摇头。
“太仓失火一案己经归刑部查办,我们锦衣卫是插不上手的,在下是奉命调查户部郎中吕磊灭门一案。”
赵季点了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七日前,户部郎中吕磊一门十口惨遭屠戮,这个案子瞬间就轰动了整个京师,百姓们更是谈之色变。
不是说这个案子己经交由北镇府司镇抚使张景隆审理了吗?今天怎么会交到了一个锦衣卫总旗的手上了?
这个锦衣卫总旗究竟是什么来头?
心中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赵季看向常欢的眸光中有了谨慎。
常欢当然知道刑部这位主事心中的惊讶,故意岔开了话题。
“赵大人,太仓当初是归户部郎中吕磊掌管的,也许太仓失火案和吕磊的死因有着关联,所以在下今日才赶来太仓,想查一查火灾现场,看看从中能不能找到些线索?”
闻之,赵季的嘴角露出了一抹苦笑。
见状,常欢眸光一凝。
“赵大人,您是率先接手这个案子的,如果真的查到了什么线索?还请不要隐瞒在下才好。因为咱俩负责的是不同案子,也不存在谁会抢了谁的功劳!”
听了常欢的这番话,赵季脸上的苦笑又浓重了几分。
“总旗大人这话说的就有些见外了,赵某虽然接手了这个案子,但从未想过贪功!不怕总旗大人笑话,整整一个月了,赵某到了现在连一点线索都没查到。”
看着赵季言之凿凿的样子,常欢郑重的点了点头。
“赵大人,那今日咱们就一起查,希望能有所收获。”
“好!”
赵季痛快的应了一声,心中却暗道。
“自己率人查了一个月都毫无眉目,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锦衣卫总旗又能查出来什么呢?只不过是来这里走走形式罢了!”
常欢扫了一眼面前的甲字库废墟,现在也只剩下了残垣断壁包围着一片黑灰。
那片黑灰,是太仓甲字库中的粮食燃烧后留下的。
“赵大人,在下刚接手这个案子,有件事想请教一下。”
“总旗大人,你想问什么?尽管问吧!只要赵某知道的,定会知无不言。”
“一个月前太仓甲字库发生的这场大火,太仓中的官吏是如何解释的?”
“他们的说辞是,天气炎热,干燥的粮食自燃后才引发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