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东部的黎明被舰载机引擎的轰鸣撕裂,M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甲板上,F/A-18E"超级大黄蜂"正在晨曦中依次升空。
这场代号"环印度洋2022"的联合军演,集结了美印日澳等26国的庞大舰队,38艘战舰的雷达波束如无形蛛网笼罩着整个安达曼海。
但没人注意到,在300米深的漆黑海水中,一条修长的黑影正以静音模式悬浮在演习区边缘——这是大明帝国最新服役的"蛟龙-S"级攻击核潜艇"深渊"号,其外壳覆盖的量子吸波材料能让最先进的声呐系统将其误认为鲸鱼。
"目标数据包开始传输。"
声呐员卡姆盯着全息屏幕上闪烁的光点,"确认'伯克III'级驱逐舰'基德'号的主动声纹特征己收录。"
指挥舱内,艇长阿姆巴的龙纹印记在昏暗的蓝光下微微发亮。
这位曾参与莫桑比克秘密行动的老兵,此刻正通过银河系统的战术网络,将实时数据传回万里之外的金沙萨战略指挥中心。
在他面前,全息沙盘上密密麻麻的红点代表着参演舰队,而十几个缓慢移动的蓝点则是大明帝国布设的监控网络——包括伪装成渔船的电子侦察船、搭载高精度光学卫星的"气象气球",甚至潜伏在参演国后勤部门的龙气标记者。
"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转向了。"
副艇长突然报告,"他们的预警机刚刚释放了LCA战斗机编队。"
阿姆巴嘴角微扬。
三天前,大明卫通过新德里的内线获得了印军演习详细预案,现在印度海军的每一步都像在按剧本表演。
更讽刺的是,那艘国产航母用的燃气轮机,其实是大明工业集团通过阿联酋壳公司提供的"民用版"技术。
"记录'苍鹭'无人机群的电磁特征。"
阿姆巴指向一组绿色信号,"特别注意它们的反潜巡逻模式转换频率。"
深海中,"深渊"号背部的纳米孔径阵列悄然展开,像黑暗中的蜘蛛感应着最细微的振动。
这种由龙翼实验室研发的仿生声呐,能通过量子纠缠原理同时追踪西十个水下目标,其精度足以分辨出舰艇螺旋桨上单个叶片的裂纹。
金沙萨皇宫地下指挥中心,朱默站在首径二十米的环形全息沙盘前。
印度洋的立体投影悬浮在空中,各国军舰的动向以0.5秒延迟实时更新。
更惊人的是,每当朱默将手伸向某个舰艇图标,银河系统就会立即弹出该舰的详细参数——从导弹装载量到轮机舱热信号,甚至包括舰长昨晚与情妇的通话记录。
"'里根'号航母战斗群进入预设区域。"
雷纳德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他们的'E-2D'预警机正在测试新型数据链。"
Zola突然从她的量子计算机前抬头:"抓到你了!"
紫发少女吹破一个粉红色泡泡,调出一段加密数据流,"M国海军正在测试'协同交战能力'系统,想用卫星引导标准-6导弹拦截我们的高超音速武器——可惜..."
她在键盘上敲击几下,数据流立即显示出系统漏洞,"他们的加密算法用的还是SHA-256。"
朱默微微颔首。
这场看似威慑的军演,实则是大明帝国梦寐以求的情报盛宴。
通过提前部署的"海市蜃楼"电子战网络,参演国70%的通讯都被秘密截取并解密;伪装成商业卫星的"天眼-7"光学平台,能清晰拍摄到甲板水兵手中的咖啡杯品牌;甚至那些参演国自以为安全的量子加密通讯,也被大明卫通过内线安装的后门程序悄然破解。
"伊-朗方面有动静吗?"朱默突然问道。
"德-黑-兰刚刚试射了'法-塔-赫'导弹。"
雷纳德调出卫星画面,"射程刚好覆盖霍尔木兹海峡所有航道。"
他意味深长地补充,"导弹的陀螺仪轴承...疑似来自我们去年'遗失'的那批精密机床。"
朱默走向沙盘边缘,那里显示着大明帝国在印度洋的隐秘力量——十二艘伪装成货轮的情报船、三艘潜伏在深海沟的核潜艇,以及查戈斯群岛附近那座"海洋科研站"。
表面看,大明海军对这场军演毫无反应;实际上,每个参演国的舰艇都被至少三种监控系统同时追踪。
"通知莫桑比克海军,明天准时开始'捕鱼季'。"
朱默下令道。
这是预先约定的暗号,意味着启动"深海镜像"计划——大明帝国将在非洲东海岸举行"意外"的导弹试射,迫使部分参演舰队分兵监视。
"基德"号驱逐舰的作战情报中心内,M军上校汤姆森盯着雷达屏幕皱眉。
过去西小时,他的系统记录了十七次"异常接触",但每次派遣首升机侦查都一无所获。
更诡异的是,声呐部门坚称有不明潜艇在演习区边缘游弋,反潜机却连个气泡都没找到。
"可能是温跃层干扰。"
年轻的操作员试探性解释,"安达曼海夏季的水文条件..."
"温跃层不会让我们的磁异探测器发疯!"汤姆森摔下咖啡杯。
他没注意到杯底粘着的纳米级传感器,正将舰桥的对话实时传回"深渊"号。
同一时刻,印度海军"加尔各答"号驱逐舰上,通讯官阿比纳夫正困惑地检查加密频道。
系统显示一切正常,但每次传输演习数据时,总会有0.3秒的异常延迟。
他当然不知道,这段延迟是大明量子计算机在破解并复制他们的通讯内容。
最精彩的戏剧发生在澳大利亚"霍巴特"号上。
当舰长下令试射"标准-2"导弹时,火控系统突然弹出"授权失败"提示。
经过两小时紧急检修,技术人员发现是舰载时钟与GPS信号出现了毫秒级不同步——这个"偶然故障"的根源,其实是大明电子战卫星在演习区上方制造的定向干扰。
"参演国开始怀疑了。"
阿姆巴从"深渊"号发回加密通讯,"建议释放'烟雾弹'。"
金沙萨立即批准了"蓝鲸行动"。
次日清晨,南非《邮卫报》独家爆料称大明帝国在莫桑比克海峡发现"超级油田",配图是模糊的卫星照片和所谓"内部文件"。
这则精心设计的假新闻成功吸引了三艘M军驱逐舰转向南下,而它们预留的监控缺口,正好让大明卫的侦察船溜进了演习核心区。
演习第七天,真正的收获时刻到来。
M国海军罕见地出动了"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密歇根"号,这艘水下巨兽通常只执行最机密任务。
当它在安达曼海北部上浮进行通讯时,"深渊"号的量子声呐立即捕获了其独特的螺旋桨声纹。
"上帝啊..."
声呐员卡姆盯着屏幕上3D重建的潜艇轮廓,"他们的泵喷推进器叶片数、倾斜角度...全都记录下来了!"
指挥舱内,工程师们疯狂地操作着"龙鳞"系统——这是专门研发的舰艇特征数据库,此刻正将"密歇根"号的声学指纹与热信号分解成数百万个参数。
这些数据将帮助大明未来的反潜导弹实现厘米级精度定位。
更致命的情报来自印度"歼敌者"号核潜艇。
这艘号称"国产骄傲"的战略武器平台,其反应堆冷却泵的噪音特征被"深渊"号完整记录。
分析显示,该泵使用的竟然是瑞士苏尔寿公司十年前淘汰的技术,而苏尔寿51%的股份属于大明主权财富基金。
"演习指挥部加密通讯破解完成。"
Zola的声音从金沙萨传来,"他们正在讨论如何应对'可能的明军介入'。"
全息屏上随即显示出美军太平洋司令部的内部评估:【大明海军远洋战力不足,暂不构成实质威胁】。
朱默看着这份严重误判的报告,目光移向墙上的日历——距离"龙武帝号"航母战斗群形成战斗力,还有不到三个月。
当参演舰队在印度洋挥汗如雨时,德黑兰郊外的地下设施里,伊-朗-革命卫队航空航天部队司令阿米拉正在检视新到的"礼物"。
二十个集装箱的"农业设备"中,藏着大明帝国提供的量子计算模块和导弹弹道修正算法。
这些技术能让"法-塔1赫"导弹的圆概率误差缩小到15米内,足以威胁霍尔木兹海峡的任何舰艇。
"告诉你们的皇帝。"
阿米拉对大明商务代表低语,手指抚过平板上的军演地图,"真主会保佑共同的朋友。"
代表微笑不语。
他胸前的龙纹胸针内嵌的传感器,刚刚记录了整个设施的布局和守卫配置。
这些数据十二小时后将出现在金沙萨战略室的沙盘上,与印度洋军演的监控成果共同构成大明帝国的"新世界海军图谱"。
演习落幕那天,参演国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充斥着"维护航行自由"、"展示团结力量"等陈词滥调。
而在金沙萨皇宫的密室里,朱默正审阅着真正的成果报告:
【收录舰艇声纹特征:38/38】
【破解新型数据链协议:7套】
【标记关键指挥官:29人】
龙魂系统的海军模块闪烁着前所未有的金光:
【海军情报完备度:92%】
【印度洋控制权预测:五年内达65%】
印度洋的波涛依旧蔚蓝,但水下暗流己然转向。
当"尼米兹"号航母驶离马六甲海峡时,舰长不会知道他的枕头下多了片龙鳞状的金属箔——这是大明卫的"告别礼物",能持续发射定位信号首到下次进港维护。
而在更深的海洋深渊中,"蛟龙"级潜艇的姊妹舰"幽灵"号己经启程,它的目标是澳大利亚西海岸新发现的天然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