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内城门视角,守军目睹了一幕震撼人心的场景:敌方一名勇将,全身重甲,驾驭着一匹乌黑如夜的骏马,威风凛冽,气势如虹。
长刀在他手中翻飞,宛如风的化身,他的动作流畅而敏捷,左右开弓,轻松化解了箭雨的猛烈袭击,每一刀都精准无误。
城门下的校尉仍沉浸在震惊之中,而黄旭已率先策马冲锋,跃身而下,投入了肉搏战的漩涡。
黄旭的勇猛与果敢,如同一道暗黑色的火光划破天际,激励着所有并州将士。他的形象,不仅是对敌人的可敢来一战的挑战,更是勇气的化身!
“杀!”
随着黄旭的呼喊,身后两千名将士齐声呐喊,声势如雷贯耳。他们与黄旭并肩作战,一同向城门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争夺着胜利的突破口。
典韦,身姿挺拔,依旧屹立于中军的最前沿,目光如炬,凝视着黄旭那已然展开的短兵相接。
那魁梧的身影,如山岳般沉稳,他轻轻抬起右手,动作看似随意,却蕴含着惊人的力量,指向了城头的方向。一时间,箭矢如雨,从并州的后阵“嗖嗖”飞出,伴随着紧张而急促的声响,预示着接下来就是带有并州特色的箭雨即将降临。
在守城与攻城的战场上,并非号角齐鸣之际便是并州的总攻信号;真正引领战局的风暴,乃是那铺天盖地的箭雨!
“守城之际,需望见敌军尚未逼近,便已半数丧命!攻城之时,欲目睹并州箭雨如压顶之石,令敌弓箭手抬不起头!”——这句话,出自高泽之口,自他在独孤部时期制定并便流传至今,其言辞间透露出的不仅仅是决绝。
在并州,制式长弓射程得益于马钧的巧思改良,已超越八百步的极限。然而,这种弓的威力更强,却是以使用者极大的体力消耗为代价。
此一役,尽管并州弓箭手全身被轻甲所覆盖,但那因长时间拉弓而粗壮的手臂,与一般部队的士兵相比,显得尤为突出,几乎粗了两倍之多。这不仅是力量的象征,更是他们日常刻苦训练的写照。
“快!弓箭手何在!射之!呜……”
城头之上,王修话音未落,便颓然倒地。
“撤!”郭援骇然,高呼一声,率先率众奔逃。
此刻,并州列阵之所。
“徐荣听令!”
“末将在!”
“率本部骑兵全力追击!”
“诺!”
“骑兵众将!”
“吼!”
“随我杀敌!杀!”
徐荣言罢,挥刀直追郭援而去。
身后骑兵紧随主将,列箭矢阵冲锋。
未几,与黄忠合兵一处,一路冲杀向城门。
陶升见黄旭攻占城门,旋即率本部人马驰援。
起初尚能与城门卫兵协同御敌,然郝昭竖战旗立于黄旭身侧,又有诸多突袭部队陆续抵达。
战旗加身,黄旭所部人马宛如浴血雄狮,即便遭刀枪所伤,非致命处,亦似无伤而战!
“陶升!你我二人前后夹击,先灭此抢门之敌!”郭援坐骑虽不及赤兔、紫电那般神骏,却也堪称良驹。
此刻距城门不过百步之遥,他亦闻身后喊杀声与惨叫声。
然此刻为求保命,只能不回头察观战况,一心只想逃回城中。
黄旭见状并不焦急,仅向郝昭使一眼色。
郝昭虽立于战旗旁,亦会遇三三两两敌兵来袭。皆被其三两刀斩于面前。
本觉无趣,而今有敌将,甚好!
并州素尚武,高泽至,直将此风推至巅峰。(高泽本欲打造一处文韬武略之地,然结果却……)
百姓尚且如此,况并州军中一员乎?
郝昭兴奋地瞪大双眼,哈哈哈大笑着一手扛着战旗,另一手提鬼头刀,就这样迈步冲向郭援。
但在郭援眼中,地上向自已奔来的郝昭,恰似来自地狱的索命恶鬼。
乃至郝昭临近,郭援真的看到地狱小鬼来向他勾魂索命了…… ……
另一边,以甘宁为首,陆逊为辅,二人率独孤部从另一头攻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