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凡夫俗子大都不知众生平等的真正含义,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其一定存在的意义。
如果它们遭遇横祸被人们无故夺取生命,它们就会对伤害它的对象产生怨恨之心,而伤害它们的人也会由此种下恶因,在业力纠缠不休因缘和合时,终有一天它们之间必然又会产生恶果。
而六道众生又随着各自的业力牵引在六道中不断的轮回相续。无论世间的人们相不相信,所有因果关系的辗转轮回从末有虚。
而六道众生却在经过长时间的历经劫难后,它们生生世世都有可能会如此辗转相生,辗转相杀。
如果在这样无休无止的轮回中,众生没有机会遇上正法修行得以觉悟,那么六道众生这样的相生相杀情况,将会是无休无止的。
而世间的人也经常会因为自已的恶业力牵引,或者轮回投胎生而为人,又或者投胎生在其他的异类中,也会有可能在恶业现前的会被其他人或生灵杀掉。而且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劫难经历。
而六道众生这样相生相杀的状态,是没有自动休止的时候。而世间的凡夫俗子身在五浊恶世中是看不到其中的因果关系的,而那些修行的觉悟者却是将因果关系的辗转轮回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修行者若是不想自已背负着这些业债也不想还业债也就罢了,但是如果每每想到自已累生累世的业债就会觉得惭愧的话,那么产生的悲悯之心就不能自已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觉悟的修行者是知道世间的人类都是因为自身有着宿世积累的福德善因缘,才可能会有机会轮回投胎生于人道的。
有觉悟的修行者知道人身得来不易,曾经有圣贤就说过人身有多难得,就如同当时作为小乌龟的我漂流在海上,当我在无数次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时,突然有一天就遇到了那块刚好有个小洞够我伸出头去的枯枝浮木。
虽然这样的机缘巧合也不是我想要的,但是这样的机会有多难就不是我可以想象的了。所以当我听到世人有这样的比喻时,想想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生灵比我更能体会其中的机缘有多难得才会遇到这样的机遇了,
我可是在大海里生活了上万年之久才遇上了这样的机遇啊,光是想想都不容易呀,而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现成的案例呀。
所以当我听见了世间有圣贤拿我这个案例作比喻,我都怀疑这个圣人是不是知道了我的故事,还是曾经看到过了当时的我随着那块枯木随波漂,对方也是惊叹于我曾经有过这样的奇遇才把我这个奇遇当故事说出来激励人心呢。
如果按正道思维理解的话,众生本来就应该珍惜做人的机会,应该要好好的利用做人的智慧去化解自已身上的冤仇,平时戒掉杀生的行为,而应该生起慈悲怜悯之心常去放生为自已积福德。
而世间的修行者都会对众生发起悲悯之心,他们会尽自已的能力使世间那些有生命的生灵都各得其所,而不会去想着怎么伤害它们。
世间还会有一些有觉悟的大修行者还会为其他生灵去吃斋念佛,并把自已的功德回向西方极乐净土,还发愿尽心尽力去超渡其它的生灵,也会希望它们离苦得乐,早日脱离苦海。
纵使六道众生的业力太重,很多生灵都不可能立即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大修行者也会凭借自已慈善功德,坚定自身的决心去帮助其它的生灵,希望可以在它们的临终时得以蒙佛按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有觉悟的大修行者知道,如果六道众生在顺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就可以让自已超凡入圣,了脱世间的生死,永远出离六道轮回,还可以通过修行渐证圆满佛果了。
所以世间的古圣先贤大都是一些喜爱动物喜欢而且是常常会去放生之人。
所以在古人其中的著作《书》中都有描述“鸟兽鱼鳖都不应该要遭受被杀掉的痛苦,或者不应该受到惊吓而不得已要四处逃窜的恐怖”这样的话流传下来让后代子孙知道。
想想人世间曾经还有一位文王的悲悯感恩之心在惠济布施他人时,在他看到人死亡后成为枯骨时都会生起悲悯之心,何况我们是在面对有生命知觉的其他众生呢?
至于世间还流传着不少因为救助生灵哪怕只是一只小小的黄雀鸟,都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福报故事。
那也是因为自古以来的圣贤对众生都有一颗一视同仁的心,但是他们却还不知道世间的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致使它们在生死轮回中辗转,互相成为了冤家或者是亲人。
而在正法入世以后,世间的人才明白了三世因果的道理,觉悟者才懂得众生与佛的心性平等无二的般若智慧。
所以但凡在世间降生有大圣大贤的时期,没有一个是不戒杀而是常常去放生的,无不是会去为了挽救被杀的生灵劫难,他们以此来给自已培福德积善果的,他们也会为了制止刀兵的战争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也让他们自已得以乐享天年为基址。
世间有句古话说:“欲知世上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简单的理解就是说当世间的战争劫难祸乱四起时,无不是跟世间的杀生食肉造成众多生灵怨气集结而引起的。
所以又有另外的圣贤告知世间人说:“欲得世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
而世间人大都自以为自已很聪明,即使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也不自知。还常常自以为是,总是觉得自已的认知才是最正确的。
想想世间的人有千千万万,但是又因为各有各的业力牵引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人生际遇,所以又形成各自的不同认知。
当不一样的认知因为业力牵引又有了交际时,两者碰撞要么形成火花,有了相互融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