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轮转,寒来暑往。
对于符法阁内的西名弟子而言,时间以“引气”、“注灵”、“走笔”的节奏流逝。秦教习的教导严苛而系统。他们每日清晨盘坐,感应天地间游离的灵气,学习如何将其牵引至指尖,此为“引气”。而后,需将这微弱的灵气注入特制的朱砂,使其蕴含灵性,此为“注灵”。最后,也是最难的一步,便是以灌注了灵气的符笔,在黄纸上画出最基础的“聚水符”,此为“走笔”。
魏征在这条路上走得最快。他性子虽急,但体魄强健,气感也颇为霸道,第一个成功引动了灵气。每当他指尖亮起微弱的白光,都能引来另外两名弟子的羡慕。他时常会望向那座孤零零的藏书楼,嘴角挂着不屑的冷笑。在他看来,陈平己经被彻底放弃,成了一个看管故纸堆的杂役,与仙道彻底绝缘。
苏月则显得有些吃力。她心性沉静,但在“引气”上却迟迟找不到门路。她不像魏征那般强横,只能用水磨工夫,日复一日地枯坐,默默坚持。
而对于藏书楼里的陈平来说,时间没有节奏,只有流淌。
最初的一个月,是失落与煎熬。他能听到远处符法阁传来的隐约呼喝声,能想象到魏征他们正在学习真正的仙家法门。而自己,只能与灰尘和书蠹为伴。他不止一次地怀疑古长老的用意,甚至生出过放弃的念头。
但每当这种心绪浮起时,他那与生俱来的“静水灵心”便会自行运转,将烦躁与不甘缓缓抚平。他别无选择,只能遵从古长老的命令,开始阅读。
他从最底层的书架开始。这里的书籍五花八门,与修行几乎毫无关系。《大周舆地考》、《南疆异兽志》、《百草纲目》、《星河变迁论》……地理、博物、医药、星象,包罗万象。
起初,他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读,读得枯燥乏味。但渐渐地,他沉浸了进去。
当他读到《大周舆地考》中关于落龙江的描述,从源头的涓涓细流,到汇聚百川,最终奔腾入海,他仿佛又回到了家乡的江边,感受那水汽的脉动。当他读到《南疆异兽志》里描写的“飞廉”,一种形如鹿、首如雀、有角而蛇尾的异兽,能呼风唤雨,他的脑海中便会不自觉地勾勒出其形态,甚至能“看”到风雨在其身边汇聚。
他的“静水灵心”,让他的心境如同一面无波的镜子,将书中所描绘的一切,无比清晰地映照出来。他不是在“读”书,而是在用自己的心,去“经历”书中记载的一切。
三个月后,他读完了底楼所有的杂书。他的气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眼神变得更加深邃、宁静,仿佛那座藏书楼里的万卷知识,都沉淀在了他的眼底。
他开始整理二楼的书籍。这里的书,终于和“符”沾了点边,但依旧不是修行法门,而是各种符文的“源流考据”。
《上古符文初探》、《符箓演变史》、《论符文与自然之关联》。
这些书籍枯燥到了极点,它们不教你如何画符,只告诉你,最古老的“火”字符,源于古人对火焰的观察与模仿;最原始的“山”字符,是远古先民对山脉轮廓的临摹。
陈平耐着性子,一卷一卷地读下去。他将这些知识与一楼读到的地理、博物、星象相互印证,一个模糊而宏大的世界在他心中缓缓展开。
半年后的一天,他正在阅读一卷名为《器纹杂考》的残破竹简,上面记载的是一些古代青铜器上的装饰性纹路。忽然,他的目光被一个反复出现的、极其简单的符号吸引了。
那是一个由三条曲线构成的符号,形似水波,却又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
他见过这个符号!
陈平的心猛地一跳。他立刻冲到一楼,翻出那本《大周舆地考》。他一页页地翻找,终于,在描述落龙江入海口的那一页,他在页脚的角落里,找到了一个几乎与纸张融为一体的、水印般的相同符号。
他又翻开《南疆异兽志》,在描写一种名为“蜃”的、能吐气成楼台的海兽那一页,再次发现了这个符号!
《星河变迁论》中,描述天河星轨的图谱旁……有!
《百草纲目》里,记载一种名为“龙舌草”的喜水植物旁……也有!
这个简单的符号,如同一个幽灵,隐藏在无数看似毫不相干的典籍之中。它不是文字,也不是装饰,更像是一个……印记。一个将世间万物中,所有与“水”相关的概念,悄悄联系起来的印记。
陈平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他盘膝而坐,闭上双眼,心神沉入那片静水之中。他不再去想那些具体的知识,脑海中只观想那一个由三条曲线构成的简单符号。
一遍,两遍,三遍……
不知过了多久,当他在心中描摹出第一千遍时,异变陡生!
他体内的血液,仿佛受到了某种奇异的牵引,流动速度陡然加快,发出如同江河奔流般的轻微轰鸣。他感觉到,天地间那些无处不在的、微小的水汽,正以前所未有的亲切感,向他汇聚而来。
它们不再是“墨心石”里那种被动的存在,而是活了过来,像一群欢快的精灵,围绕着他,想要钻进他的身体。
“这……”
陈平猛地睁开眼,眼中满是震撼。
他没有学过“引气”,但他此刻分明感觉到,自己与天地间的某种力量,建立了一丝微弱却无比真实的联系。
他明白了。
古长老不是在惩罚他,而是在教他一种截然不同的修行方式。符法阁教的是“术”,是如何使用力量的技巧。而藏书楼教的,是“道”,是力量的本源!
魏征他们学习的“聚水符”,是模仿“水”的形态,用灵气去“画”出一个结果。而自己,通过理解万事万物中“水”的本质,通过观想这个代表了“水之本源”的符号,可以首接与“水”之力产生共鸣!
一个是模仿,一个是理解。
一个是描其形,一个是悟其神。
高下立判!
陈平压下心中的狂喜,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他在这座藏书楼里,找到了第一个“字”。那么,代表“火”、“山”、“风”、“雷”的本源之字,是否也隐藏在这些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
他站起身,走向书架的更深处。他的目光不再迷茫,而是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坚定与渴望。
门外的世界,依旧喧嚣。符法阁内,魏征刚刚成功画出了第一张歪歪扭扭、灵光暗淡的“聚水符”,引来一片惊叹。
而门内的陈平,己经推开了一扇通往符道本源的、真正的大门。他的脚下,是一条由万卷古籍铺就的、无人走过的通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