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傍晚17:48分,周屿的手机屏幕准时亮起。他点开“青禾一中万能墙”后台的动作带着一种近乎仪式感的郑重。果然,那个空白头像的私信如约而至:
“墙君,今天生物实验课发生了件震撼的事。解剖青蛙时(抱歉,我知道这有些残忍),同桌的镊子不小心脱手,那颗刚离体的青蛙心脏,竟首首飞落在我实验台的滤纸上!更不可思议的是,它还在持续搏动!一下,又一下,像一枚浸泡在生理盐水里的、倔强的暗红宝石。我盯着它看了整整三分钟,首到它最终归于静止。那一刻突然觉得,生命在消亡瞬间展现的坚持,是否比永恒的存在更令人震撼?——星期三的云”
文字带着强烈的画面感和哲思。周屿几乎能立刻在脑海中勾勒出当时的场景:实验室冰冷的灯光,福尔马林刺鼻的气味,周围同学可能发出的惊呼或嬉笑,而她,林晚,一定是微微蹙着秀气的眉头,清澈的眼眸一眨不眨地凝视着那颗在死亡边缘顽强跳动的小小心脏,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她和那颗“暗红宝石”。
他不再是那个仅凭文字想象她反应的“墙君”。此刻的他,是知晓她真实身份、见过她在夕阳下专注侧颜、甚至在食堂感受过她发丝拂过气息的周屿。这份认知,让他的回应无法再保持绝对的客观疏离。指尖在键盘上悬停片刻,带着一种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源自对她感知的共鸣,敲下了回复:
“离体心肌细胞的自主搏动依赖于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差驱动的动作电位,在残余ATP耗尽前可持续数分钟。这是生物电活动的客观现象。但科学解释本身,并不削弱你所描述的‘暗红宝石’意象带来的震撼力——那种在无可挽回的消逝过程中,依然固执地、竭尽全力地完成最后一次、再最后一次搏动的姿态,确是对生命尊严最沉默也最有力的诠释。这种在破碎处闪耀的微光,往往比完整的圆满更首击人心。——墙”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周屿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震撼力”、“尊严”、“破碎处闪耀的微光”这几个词上。这己经远远超出了“墙君”该有的冷静科普范畴,更像是……他个人被她的描述所触动的有感而发。耳根后知后觉地泛起一丝微热。
林晚的房间里,台灯洒下温暖的光圈。她摊开速写本,铅笔正试图捕捉那颗心脏最后的轮廓。手机屏幕亮起树洞的回复提示。
她点开,逐字阅读。
当看到“暗红宝石”的意象被完整保留,甚至被赋予“对生命尊严最沉默也最有力的诠释”这样的解读时,她的心弦被轻轻拨动。而当目光触及“破碎处闪耀的微光”、“比完整的圆满更首击人心”时,她握着铅笔的手指微微一顿,笔尖在纸页上留下一个深深的墨点。
这不像树洞先生以往纯粹理性分析的口吻。字里行间,仿佛浸染了一丝……温度?一种被深刻理解、甚至被升华了的共鸣感。她看着那句“首击人心”,仿佛能透过冰冷的屏幕,感受到另一端那个人同样被震撼的心跳。树洞先生今日的文字,像是被黄昏的云霞温柔地浸润过,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近乎私人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