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隆武中兴

第7章 报社

加入书架
书名:
南明隆武中兴
作者:
历史围观者
本章字数:
4180
更新时间:
2025-07-08

“而农,最近课程进度如何。”朱聿键在御书房单独会见王夫之。

“一切顺利,这些学子都有基础,而且这些简体字看起来书写起来也更方便,能够很快掌握。就是这个拼音,大都是第一次接触,不过实际也不难,花一些时间就能掌握。”

“都教会这批学生后,你挑出几个学得最好的学生,代替你继续向其他学生传授简体字和拼音。你一个人是来不及的,拼音和简体字需要尽快普及,让更多的人识字,知识和技能才能通过文字更迅速的传播,这对北伐非常重要。”朱聿键语重心长的吩咐道。

“另外,你教会学生后,尽快抽身出来,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朱聿键拿出一张纸交给王夫之。

王夫之定睛一看,只见纸上的左上角赫然印有大明日报西字,都用的是简体字,纸上有各个板块,一半是朝廷最新的政策宣传,比如废除三饷,推广简体字和拼英,重开海禁海商需来市舶司登记,土豆和番薯的种植和保存方式。

另一半是趣闻杂谈,还有一段华夷之辨:天下之大防二:中国、夷狄也,君子、小人也。并非未有别,而先王强为之防也。中国之于夷狄,所生异地。其地异,其气异矣;气异而习异,习异而所知所行蔑不异焉。乃于其中亦自有其贵贱焉,特地界分,天气殊,而不可乱;乱则人极毁,中国之生民亦受其吞噬憔悴。

王夫之不禁有些心动,这段说的真好啊,和自己的想法真是不谋而合。

“陛下,这有点像邸报,您有什么安排。”

“而农,这张纸朕称之为报纸,目前初定每周发行一次,会安排在茶馆酒楼贩卖,定价2文一份。让每个老百姓能够了解朝廷的最新政策,另外也可以向百姓从中学到些东西,比如这个华夷之辨就不错,让百姓认识大明和清廷的本质区别,才能够凝聚起来,共抗外敌。先在广东发行,定期安排学生下乡给百姓读报,以后希望能每天发行一次,在其他各省也发行。”

“你找一些和你志同道合的人员要办好这份报纸,不要让朕失望。”

“臣定不负所托。”王夫之有些激动,这张纸的能量不容小视,这无疑就是话语权的高地,掌握这个就能掌握民心,陛下这是对我委以重任啊。

朱聿键还在板块中划分了一块广告板块,商人可以租用这个板块宣传自己的商品。暂时没有客户,先刊登新式学堂招生和新港区招工的事情。现在这份报纸纯亏钱,有了广告收入,希望能够慢慢收支平衡。

办了报纸,造纸厂和活字印刷工坊也要一并办起来了,也算是有2个小产业了,朕系统里的知识还是够用的,基础工业也得兴办起来了。

第二天,朱聿键召集工部尚书曾樱和宋应昇(宋应星兄长)一起前往佛山。

15世纪初,佛山铁冶己见于史籍记载。至成化、弘治之际,佛山居民大都以铁冶为业。据崇祯八年(1635)有关佛山打造铁器行业的官府告示所记载,其炒铸行业有:铸锅﹑铸铁灶﹑炒炼熟铁打造军器、打拔铁线、打造铁锁、打造农具杂器和铁钉等。

钢铁号称工业之母,大明想要中兴,击败满清,首先要在钢铁产量上碾压对手。

朱聿键于是拿出一本《焦炭炼钢》和《大明矿物分布》交给曾樱和宋应昇,让他们找这些铁匠试试看,让曾樱安排人员去寻找合适的铁矿和煤炭。其实明朝己经有这个技术了,只是系统整理的知识更加全面罢了。

这个事情就给工部全权负责了,宋应昇授予工部郎中,负责在佛山开设佛山炼钢厂,招募铁匠,根据焦炭炼钢法,建设炼焦炉和炼铁炉,实行产业规模化。

铁锅,农具,铁钉还都是紧俏商品,可以打造部分进行外售,还能解决铁匠的就业问题。

扩大炼钢规模的最主要目的是供应军工。现在明军战斗力不强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明军的装备比八旗兵差,八旗的披甲率达到5成,再加上经常吃肉造成的强健体魄,战场上生存率远高于明军。

八旗兵在兵种上时代最强的重甲骑兵,又善于开重弓,下马就是重步兵,远近皆可,导致在野战上碾压明军。

现在明军的情况,朱聿键还是决定固守各个关卡和重要节点城市,在辅助节点构筑棱堡,结硬寨,打呆仗。

钢铁的产量一半投入盔甲、铁锤。先武装起湖南、江西驻守的军队,预计清军的主攻方向是这2个地方。

另一半就是投入火器了,红夷大炮、佛朗基都是守城利器,各有优点,而且清军也有红夷大炮。而且明军的水军具有优势,船只装备火炮,就可封锁长江,迫使清军只能在江西山地发起进攻,削减骑兵的威力。

而火枪则首接发展燧发枪,这个时代己经有比较成熟的燧发枪技术了,而且这也是大势所趋。火绳枪己经快被淘汰了,受天气的影响实在太大,雨天就熄火。

朱聿键盘点着手里的资源,军工这块真是几乎从零开始,时间紧任务重,系统的知识也就少走一些弯路。幸好各地也有各自的铁匠铺,普通刀枪弓箭等冷兵器的消耗能当地解决。福建的郑氏集团更是自己有打造火炮的能力,倒是无需太多担心,而且郑氏的财力还能从洋人这里首接购买。

系统提供的知识己是这个时代最成熟的技术了,缺少的还有熟练工匠,幸好学堂己经开始运作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曾樱和宋应昇都惊讶于朱聿键知识的丰富,但也没有多想,都知道朱聿键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能有那么奇奇怪怪的藏书也不是很离谱。毕竟历史上,朱聿键逃命的时候的,还带了满满一车的书籍。

朱聿键还问起宋应昇兄弟宋应星,希望其也尽快南下,毕竟搞科研的人才实在是太稀有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