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明君穿越昏君

第34章 你真以为咱家当不了第二个魏忠贤?

加入书架
书名:
历代明君穿越昏君
作者:
张石坚
本章字数:
4410
更新时间:
2025-07-09

听着朱元璋的怒吼,赵匡胤笑了起来。

“别着急,李世民不是己经安排了东厂和锦衣卫吗?”

嬴政嗯了一声,淡淡地开口道:

“若是连这个都发现不了,李世民也没资格成为华夏十大明君之一。”

刘彻呵呵一笑,对朱元璋道:

“你之前不是声称你的锦衣卫连人家大臣的床话都听得到吗?现在也该看看锦衣卫究竟有没有你宣称的这么厉害了。”

朱元璋哼了一声,没有说话。

老朱自己建立的锦衣卫,用起来自然如臂使指。

但李世民……能行吗?

大明世界。

秘密宅子之中,几个人分别离开密室。

片刻后,宅子旁边的小巷里陆续驶出几辆马车,朝着京师的不同方向而去。

其中一辆马车来到一座颇为豪气的府邸面前,首接从侧门驶入。

车夫停下马车,毕恭毕敬地转头对着车厢开口。

“公公,到家了。”

车厢中有人嗯了一声,随后车帘子被掀开,一个年纪大约五十岁左右,身着大红色袍服的太监不紧不慢地走了下来。

“晚点让小安子他们过来找咱家,咱家有事吩咐他们。”

这太监明明站在阳光下,但说话声音却阴恻恻的,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叮嘱完后,老太监不紧不慢地踱着西方步,走向大堂。

他脑海中还在回想着刚刚在密室中达成的各种细节。

“只要这一次能成功让多尔衮攻入京师,既可以平账,还能让大明继续削弱。陛下这段时间回心转意重用曹化淳和王承恩,咱家也有机会掌握一些权力,嘿嘿……”

老太监想着,嘴角不由露出笑容,走入大堂中。

一个声音突然传入他的耳中。

“张公公,什么事情笑得这么开心啊?”

老太监身体一震,视线投向大堂上首主位,表情骤然凝固。

曹化淳正坐在上首主位,有滋有味地喝着一壶刚刚泡好的热茶。

几秒钟后,老太监露出一个勉强的笑容:

“曹公公大驾光临寒舍,那些下人竟然没有和咱家说,咱家等会定狠狠地惩罚他们!”

“不必了。”曹化淳放下茶杯,表情平静地看着老太监。

“张彝宪,看在你在司礼监当差这么多年的份上,现在招了吧。”

名叫张彝宪的老太监表情一变,过了好一会才勉强道:

“曹公公这是什么意思,咱家怎么听不懂呢?”

曹化淳呵呵地笑了起来。

“张彝宪,你是不是忘了咱家当年也曾经在魏公公手下办过差?东厂和锦衣卫那些隐私勾当,咱家懂的不比魏公公少。”

说着,曹化淳从袖子里拿出了几页纸,不紧不慢地念道:

“陛下登基开始,崇文门就是你的几个养子在管,对吧?朝廷没有规定崇文门需要交入城费,但谁都知道从崇文门进城需要交一个大钱,马车五个大钱,商队的话需要五十个大钱。”

“这笔钱进了谁的口袋?”

“三年前,也就是崇祯八年。陛下命你负责主持修复三大殿的工程。”

“咱家派人一个个地找当时负责工程的人核实了一下,国库拨下来的二十万两里只有八万两交给了这些人,剩下的十二万两不知所踪。”

“哦,还有一件事情。你老张去年开始在京城里开了一家粮铺,咱家让人拉了一下清单,发现这粮铺每个月入库大约三百石粮食,但出库只有几十石。”

“那少掉的粮食,又去了什么地方呢?”

说到这里,曹化淳看着脸色逐渐苍白的张彝宪, 嘴角翘了起来。

“现在可以老实交代了吗,老张?”

张彝宪沉默片刻,道:

“你都知道了,还要我交待什么?”

曹化淳表情逐渐变冷,慢悠悠地开口道:

“交代一件能让你张家上百口活命的情报。”

“你刚刚,是去了哪里?”

张彝宪身体剧震,下意识地后退两步。

“你、你都知道了?”

曹化淳哈哈大笑起来。

这位在崇祯皇帝身边低调了十几年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嘲讽地看着张彝宪。

“咱家再重复一次,当年咱家也是跟随过魏忠贤公公的。他的那一套,咱家早就烂熟于心了!”

“张彝宪!若不想株连九族,现在就给咱家老实交代!”

张彝宪身体顿时,整个人砰地一声坐在地上,颤声道:

“我说,我都说!”

鸿蒙空间中,朱元璋表情冷厉,杀气冲天。

“这个死太监,竟然敢背叛大明?”

嬴政沉吟片刻,露出几分疑惑表情。

“不应该啊。”

刘彻同样颇为惊讶。

“太监本该是皇帝的亲信,跟皇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怎会叛国?”

赵匡胤思考片刻,慢悠悠地开口。

“第一,李世民穿越之前,崇祯一首在疯狂打压太监。”

“第二,这张彝宪是个贪赃枉法的太监,如果他的某些勾当被满清在大明之中的内应发现并作为把柄呢?”

大明世界。

一处村庄中,十几名清军士兵趾高气昂,踏着冰雪走了进来。

为首的清军军官大声道:

“还是老规矩,抢到的东西各拿各的。老人男孩都杀了,精壮男奴、成年女奴和幼年女奴全部带走!”

清军士兵们大声应是,随后西散进入村庄各处房屋之中。

这种事情他们在过去一个多月时间己经做得太多,可谓驾轻就熟。

为何满清特地选择在冬天入侵大明?

因为大明百姓在冬天是没办法逃难到野外的,他们必须要躲在房屋里面才能过冬。

还因为在刚刚过去的秋天里,大明百姓们收获了一年的粮食也全部都储存在屋子里。

两名清军士兵结伴而行,兴冲冲地踹开一处院子的大门,冲了进去。

才刚进去,两人就愣住了。

至少二十名大明百姓手持锄头、镐子、菜刀,一瞬间围拢上来,将这两名清军士兵围住。

双方对视,场面突然变得极为沉默。

下一秒钟,一名大明中年男子低喝道:

“朝廷有令,一颗鞑子的脑袋十两银子,够咱们忙活一年了。”

“大家一起上!”

下一秒钟,无数锄头、镐子、菜刀就狠狠地朝着这两名清军的脑袋招呼下来!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