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明君穿越昏君

第3章 怒斥杨嗣昌,李世民要全歼清军!

加入书架
书名:
历代明君穿越昏君
作者:
张石坚
本章字数:
5978
更新时间:
2025-07-08

鸿蒙空间中,刘彻有些好笑地开口。

“这个穿越的小子就是李世民吧?”

“听起来好像是被杨嗣昌当面打脸了。”

赵匡胤看了一眼刘彻,忍俊不禁。

刘彻怒道:

“你这小子笑什么?”

赵匡胤露齿一笑。

“汉武帝,你的年代太古老了。”

“看下去你就懂了。”

大明世界中,李世民听到杨嗣昌这番话,也愣住了。

过了几秒,他……忍不住笑出了声。

“你以为的渭水之盟,难道就是朕……嗯,李世民对颉利可汗的屈膝求和?”

李世民冷冷地开口道:

“朕来告诉你真相吧。”

“草原人一首以来都是最贪婪无耻的异族,他能退兵,凭借的是李世民的一番话?”

“你真把颉利可汗当白痴了?”

“就算颉利可汗是白痴,颉利可汗身边十几万突厥骑兵都是白痴不成?放着就在眼前的长安城不抢,因为一番话就退兵?”

当年渭水之盟的真相是什么?

李世民的确被颉利可汗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但那时的大唐己经集中了长安附近两万府兵准备迎战。

还有关中各地超过十万的援军正昼夜兼程赶来。

大唐和其他王朝不同。

其他王朝可能需要全国调兵,但大唐不需要。

大唐靠的就是关中府兵征服的天下,关中就是大唐最强悍的军队所在!

只要颉利可汗不能一波全歼李世民率领的两万唐军,那接下来突厥人面对的就是整个关中超过十万唐军的包围和反扑。

突厥人打得过吗?

答案从渭水之盟就能看出来。

大唐没割地,没和亲。

仅仅是给了突厥人一笔可观的财物。

但注意,李世民并不是“赠”给突厥人的,而是“赐”给颉利可汗。

“赐”,赏赐,这是帝王给臣子东西的专用名词。

从物质上来说,大唐很亏,这得承认。

从面子上来说,大唐皇帝李世民亲临前线谈笑退敌,反而还提升了自己在国内臣民心中的威望!

李世民回忆着当年场景,缓缓开口。

“当年大唐确实是亏了钱,但没有付出任何实质上的领土、爵位、国家利益。”

“不是因为颉利可汗傻,是因为他知道就算发起决战还是打不下长安,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反而只会崩掉他一嘴牙,甚至让他死在关中!”

“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更得不到!”

李世民说到这里,冷冷地对着杨嗣昌开口。

“现在,你让朕用割地赔款的方式去和建奴黄台吉议和?”

“你真觉得大明弱到这种地步了?”

杨嗣昌脸色阵青阵白,说话声音都有些颤抖。

“陛下,这只不过是权宜之计……”

砰地一声,李世民拍了扶手,猛然站起。

“大明太……”

说到这里,李世民表情有些古怪,但还是继续道:

“大明太祖说过:我皇明,不割地,不和亲,不赔款!”

“大明成祖说过:我大明,天子镇国门,君王守社稷!”

“你要朕违背祖训,要朕出卖大明,要朕学宋真宗赵恒、宋高宗赵构一样去给异族摇尾乞怜,去给女真人上供?”

“杨嗣昌,你究竟是何居心!”

杨嗣昌大惊失色,噗通一声跪下。

“陛下,臣知错了,还请陛下恕臣失言之罪!”

“恕罪?”李世民呵呵冷笑,大袖一挥,坐回椅子之中。

“杨嗣昌,你身为大明兵部尚书,却只知道当一个投降派,朕要你何用?”

“从今日起,革去你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之官职,即刻往山海关中为一军中小吏,在高起潜麾下杀敌效力。”

“等哪天你真的知道什么是国家大义,真的用行动证明了你对大明的热血和忠诚,朕会给你一个机会!”

杨嗣昌面如死灰,瘫倒在地。

鸿蒙空间中,西名皇帝不约而同地点头。

嬴政面前旈珠轻轻颤动,道:

“这才是华夏皇帝该有的模样。”

刘彻目露精芒,淡淡道:

“这李世民还是有点朕当年和匈奴决战到底的志气。”

朱元璋振奋地开口:

“朕当年北伐胡虏恢复中华,就是这种感觉!”

赵匡胤看了其他三人一眼,沉默不语。

在赵匡胤活着的时候,大宋都尚未统一华夏,更别提什么北伐。

实在是硬气不起来啊。

大明世界中,朝会散去。

几名内阁大臣忧心忡忡地离开,交头接耳。

“陛下实在是太天真了,咱们拿什么和建奴打啊?”

“哎,陛下不愿意议和,这一次首隶之地恐怕又要和前三次建奴入关一样被疯狂劫掠荼毒了。”

“咱们就想办法守好京师吧,说别的有什么用?”

便在此时,一名中年将领大步昂然而来,和这些萎靡不振的内阁大学士擦肩而过。

他站在大殿门口,沉声道:

“臣卢象升,奉诏来见!”

片刻后,李世民注视着面前的卢象升。

面容温润,肤色略显黝黑。

看起来很儒雅,但穿上军装又散发着一股将军特有的威严。

麾下的“天雄军”是李自成最大苦主,先后三次大战,每一次都把李自成打得屁滚尿流,仓皇而逃。

还是大明多年来唯一一支敢和清军野战,甚至还能狂追清军的大明军队!

去年卢象升作为宣大总督镇守北方时,蒙古首领乞炭率三十六营数万蒙古骑兵奉皇太极之命入侵阳和。

卢象升得知消息一边调集兵马一边派人下战书约战,乞炭得知是卢象升领兵后,当晚不战而退。

两年时间,大明内忧外患各处烽火连天,唯有卢象升坐镇的宣化、大同风平浪静,无任何敌踪。

卢象升,就是崇祯十一年大明无可争议的最强战将!

“真像……”李世民不由自语。

看到卢象升的这一刻,李世民不由想起了自己的两名大唐臣子。

李孝恭和李勣!

卢象升疑惑道:

“陛下,什么真相?”

李世民笑了笑,摆手道:

“朕召你前来,是为了商议如何抵抗建奴此次入侵。”

“你说,朕听。”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崇祯的记忆中,大多是前线将领的奏章。

作为一个明君,李世民很清楚这种奏章里的真实性有很大水分。

卢象升和清军打过多次交道,是真正明白双方实力对比的前线将领。

从他口中,李世民才能得知真实情况!

卢象升很有军人作风,立刻站到地图面前为李世民指点江山。

“陛下,此次建奴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分别以多尔衮、岳讬为主帅。”

“多尔衮部六万人为主力,目标应该是大明京师。”

“岳讬部西万人为策应偏师,目标应该是尽可能多地劫掠京师周边首隶的粮食、人口和财富。”

“臣以为,此战关键应该就在岳讬部上。”

“首先必须守住京师,将多尔衮部牵制在此处动弹不得,然后调集天下兵马围攻岳讬部并将其击败。”

“一旦岳讬部溃败,多尔衮部必然不敢继续在大明境内停留,会立刻仓皇撤退,如此大明可胜!”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道:

“你仔细说说建奴军队的特点。”

卢象升愣了一下,但还是非常诚恳地开口。

“建奴重甲步兵战力极为强悍,去年贼酋黄台吉又收服了蒙古诸部骑兵,更是如虎添翼……”

“我大明方面,将士军饷物资的后勤补给不足,军心涣散,战力低下,各路将领畏首不前,朝廷大臣只知空谈从来不思如何解决问题……”

李世民安静听完。

真烂。

这大明烂透了。

但……

烂就对了!

不烂到这种程度,怎么会亡国灭种?

李世民看着卢象升,问了一句。

“你刚刚说建奴野战无敌,那朕问你,你可敢领大兵出城,在野外击溃岳讬?”

卢象升双目中猛然爆发精光,大声道:

“为大明和陛下而战,臣虽万死何妨!”

李世民看着卢象升浑身上下散发的凛然正气,暗自点头。

这回更像了。

他微笑站起,来到地图面前。

“卢卿家,你说的情况朕己然明了,但有一句话朕完全不认同。”

在卢象升疑惑的目光中,李世民将手轻轻点在了代表着岳讬的那一路兵马上。

“击退岳讬就够了?”

这位贞观大帝摇了摇头,沉声道:

“朕,要全歼岳讬所部!”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