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古人又在催更

第25章 老朱2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古人又在催更
作者:
要养一只狮子猫
本章字数:
4422
更新时间:
2025-07-08

【1356年,朱元璋率军攻下了集庆(南京),在谋士朱升的建议下,开始了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

接下来几年,元末的这场乱世里,老朱不是主要的人物。】

“打仗怎么不是只有兵力是重要的,那个时候陛下己经占据了南京,正是修养发展的好时候!”

傅友德抓准机会,悄无声息的拍老朱马屁。

毕竟当年他可是跟着徐寿辉的,虽然后面投降了。

但万一光幕讲到自己,老朱想起了不顺,让我去追随旧老大怎么办?

这好不容易天下安稳了,真的还想多活几年。

陛下,看看你老部将诚恳的双眼吧!

老朱听到了,默默看了傅友德一眼。

那一张老脸在自己面前左晃右晃的,辣眼睛,他不想看,他移开眼。

都说了,咱老朱不是不讲理,咋会听个光幕就杀你们?

【战场上,北边刘福通和李察罕打生打死。

1358年开始,刘福通三路大军北伐,和李察罕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对峙。】

【南边,陈友谅1357年,杀了徐寿辉谋反失败的丞相。

1360,杀徐寿辉吞并他的势力,开始疯狂扩张。】

【在东北方,在美人陪伴的间隙,张士诚抽空和海上的方国珍兵士频频。】

【总之,在这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没有一个人停歇。

朱元璋也是如此。】

“这不是废话吗?”老朱被迫跟着回忆一番过去。

虽然像光幕说的一样,现在的讲述都是一笔带过,但当年的局势,又怎么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说的清的。

走错一步都不会有好下场。

虽说有苟字真诀,怎么可能又什么都不做?

【时间拉回1357年,拥有集庆的朱元璋开始慢慢图谋其他地方。

常遇春,徐达等人打下了徽州,池州,宁国等地方。

占据的基本盘扩大,对江南这个粮食重要产地的控制加大。】

【1358年,占婺州。

这一年没有太多的战争,但收服了文官集团,宋濂、刘伯温等在这一年加入朱元璋起义的部队。】

【1360年,派常遇春占衢州。

周围的障碍都清扫的差不多了,朱元璋再一次现在台前,这一次没有人能够再忽视他了。】

【1360年,至正二十年。

天天泡在美人堆里,幸福快乐的张士诚看着邻居越来越大,这怎么能行呢?

不守武德,打他丫的!

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就冲朱元璋而来。

朱元璋那可不是莽夫,咱聪明人讲究的是战术,懂不懂什么是战术啊?

哦,张士诚看起来没有老朱懂。

朱元璋利用投靠他的康茂才诈降,在龙湾(南京狮子山)火攻,打败了张士诚。】

【张士诚好人啊!

想必朱元璋在那个时候无比感谢他,为啥呢。

这几年发展下来,对朱元璋威胁最大的己经变成了陈友谅。

而这个劲敌,多的是人和船。

这不陈友谅还想趁火打劫呢,最后还是朱元璋比较给力,把他打跑了。

和张士诚这一仗,不仅收获了两万多的兵马,重要的是“获巨舰百余艘,及战舸数百。”

啊,这是什么天降好敌人呀!

真是谢谢,谢谢啊。

总有人嘲笑朱允炆是菀菀类运输大队长。看看,这前面那是有学习榜样的。】

问从自得,到愤怒,需要多久时间,老朱告诉你,只需要一句话。

“朱允炆,你个鳖孙,咱给你留那么多粮食,那么多兵马,文臣,武将那个不是咱都给你安排好的?”

一句话就把老朱点炸,瞬间化身暴龙。

“你不会打仗,你该不会听别人的意见吗???”

“还好,那永乐帝是咱老朱家的人,不然,不然你就和那张士诚一个下场!”

朝着朱允炆一顿咆哮后,老朱想到一点,语气都惶恐起来,“你不会是自己带兵去打的吧?”

不是老朱看不起朱允炆,实在是这个自己看着长大,天天学文,没有出过南京的孙子,没有表现出一点能打仗的样子啊!!!

“皇爷爷,孙儿不如将军们,应该不会自己去带兵的。”

在老朱一顿输出后,朱允炆才敢低声回答。

主要是,他现在是这样想的,但他不知道后面自己怎么做的呀。

所以反驳老朱也不敢太大声,更何况,老朱现在的样子那是真吓人啊。

【得了一个资源包,老朱这边可开心了。

接下来就开始疯狂抢地盘了。

借助龙湾之战,老朱收获了安庆,信州,浮梁,袁州。

1361年,朱元璋带着徐达,常遇春,傅友德等人,攻占了江州,南康,靳州,黄州,饶州。】

【从1352(至正十二年)到1361年(至正二十一年)。

从穿着破破烂烂的僧衣,到逐鹿天下的雄主,朱元璋走了九年。

一开始只有濠州作为落脚地,现在他控制了集庆周边,江淮重要地区,浙江等地,能长江对其他人造成威胁的安庆,小孤山等也收入囊中。】

【但这条通往皇位的路,却还没有走完。】

是啊,当时的朱元璋还没有走完,看似赢了很多地盘。

但是那个时候,张士诚的势力没有完全清除。

陈友谅依旧盘踞一方,刘福通和李察罕还在相互打来打去。

明玉珍1360年割据西川自立。

看起来,自己好似赢了好多,却像走在悬崖边上,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想起当年的局势,老朱悠悠叹口气。

这些龟儿鳖孙,总以为这天下来的很容易,

他瞥了朱允炆一眼,也不知道他是和自己那个儿子打。

不知道这天下得来难,而失之易吗?

那时候的战火一首延续到大明建国以后,都没有完全扑灭。如那时还有其他人,自己的大明又还在吗?

总想给后世儿孙都留下好的,订好了规矩,他们就能治好国,原来还是不行吗?

如果老朱的这个想法被明朝的其他皇帝知道,大概他们只想回他“……”

太祖,谁说这样一定可以治好国的?

上次光幕赞扬秦国因时而变,您老是不是没听?

【下一年,局势风云突变。朱元璋和张士诚最大的战役即将打响。】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