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团宠:科研大佬的锦鲤小娇妻

第24章 千佛见证

加入书架
书名:
八零团宠:科研大佬的锦鲤小娇妻
作者:
雾绵气泡水
本章字数:
6380
更新时间:
2025-07-07

敦煌的五月,白杨絮如雪花般飘舞。林小鱼站在研究院宿舍的穿衣镜前,第三次调整旗袍的领口。淡青色的真丝面料上绣着细密的忍冬纹,与指间那枚金戒指相得益彰。

"别紧张。"小雨跪在床上帮她整理头发,"陈教授夫妇那么喜欢你。"

小鱼看着镜中的自己——盘起的发髻间簪着一支仿唐银钗,是陈述昨天送来的"祝寿装备"。自从上周答应同去杭州,她就开始失眠,翻来覆去想着该如何面对陈述的整个家族。

手机震动起来。陈述发来消息:"车到楼下了,慢慢来不着急。"

可当小鱼走到宿舍区门口时,看到的却是辆陌生的七座商务车。车窗降下,露出陈夫人微笑的脸:"小林,和我们坐一辆车吧。"

后排己经坐着陈教授和陈述,后者穿着挺括的浅灰色西装,领带上的暗纹隐约是莫高窟九层楼的图案。见小鱼上车,他立刻递来一个保温杯:"薄荷茶,防晕车的。"

车子驶出敦煌城区,窗外渐渐变成无垠的戈壁。陈夫人从前排转过头:"小林,听说你父母也在杭州?"

"嗯,在西湖区开茶室。"小鱼双手捧着保温杯,"普通的小生意......"

"你父亲是不是叫林建国?"陈教授突然插话,"写过《江南茶器考》的那位?"

小鱼惊讶地点头。陈教授拍腿大笑:"我就说这名字耳熟!二十年前我们在杭州文物鉴定会上见过,他眼力毒得很!"

这个意外发现让车里的气氛轻松起来。陈夫人兴致勃勃地计划着两家见面的事,陈述则悄悄握住了小鱼的手。他的掌心温暖干燥,指尖轻轻着她指间的金戒指。

飞机降落在杭州时正值午后。一出航站楼,的江南空气扑面而来,与敦煌的干燥截然不同。小鱼深吸一口气,熟悉的龙井茶香隐约可闻——这是家乡的味道。

"姐!"

接机口,小虎举着接机牌拼命挥手。他身后站着小鱼的父母,林父穿着考究的中山装,林母则是一袭藕荷色旗袍,颈间的珍珠项链泛着温润的光泽。

两家人寒暄的场面比小鱼想象的融洽百倍。陈教授和林父一见如故,热烈讨论着某件宋代茶器的鉴定细节;两位母亲则很快找到了共同话题——陈夫人对林母带来的手工茶点赞不绝口。

"看来我们白担心了。"陈述凑到小鱼耳边低语,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耳廓。

车队驶入西湖景区,最终停在一座临湖的民国别墅前。这是陈家的祖宅,青砖小楼掩映在香樟树下,门楣上"澹泊明志"的匾额己经有些年头。

"外婆!"

一位银发如雪的老太太坐在庭院里的藤椅上,见到陈述立刻张开双臂。小鱼注意到老人的手腕上戴着一串古朴的木质佛珠,每颗珠子都磨得发亮。

"这就是小林吧?"老太太拉住小鱼的手,力道意外地大,"小述信里总提起你。"

老人的手粗糙温暖,掌心的老茧蹭得小鱼皮肤微痒。这双手让她想起莫高窟那些老修复师——经年累月的劳作留下的印记。

寿宴设在庭院里。宾客陆续到来,大多是学界和艺术界的名人。小鱼被安排在主桌,左边是陈述,右边是位满头银丝的老先生。

"我是陈述的外公。"老人自我介绍,"听说是你把他留在了敦煌?"

小鱼正不知如何作答,老人却大笑起来:"做得好!那小子以前满世界跑,现在总算有个扎根的地方了。"

宴席进行到一半,陈教授突然起身敲杯。全场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主桌。

"今天除了给母亲祝寿,"陈教授声音洪亮,"还要宣布一个喜讯——我儿子陈述,和林小鱼女士,正式订婚了!"

掌声瞬间爆发。小鱼完全懵了,转头看向陈述,后者也是一脸震惊——显然这个"惊喜"连当事人都不知情。

"爸!"陈述压低声音抗议。

"早晚的事嘛。"陈教授满不在乎地摆手,从口袋里取出个红绒盒子,"祖传的玉佩,正好凑一对。"

盒子里是两枚羊脂白玉佩,一枚雕飞天,一枚刻菩萨,玉质温润如凝脂。陈夫人笑眯眯地给小鱼戴上飞天玉佩,轻声解释:"这是陈述曾祖父从西域带回来的,一首等着传给合适的人。"

宴席结束后,陈述拉着小鱼逃到湖边的长椅上。西湖的夜色温柔,远处雷峰塔的灯光倒映在水面,碎成点点金芒。

"抱歉,我没想到我爸会......"陈述懊恼地抓头发。

小鱼却笑了,指尖轻抚胸前的玉佩:"挺好看的。"

"你......不生气?"

"生气什么?"小鱼望向湖面,"反正戒指都戴了。"

月光下,两人沉默地依偎在一起。小鱼想起莫高窟那些双飞天壁画——千年前的画工们是否也怀着同样的心情,将最美好的祝福描绘在佛国的墙壁上?

第二天清晨,两家人相约游湖。画舫缓缓划过三潭印月,林父和陈教授在船头品茶论道,两位母亲则交流着杭州与敦煌的风物。小鱼和陈述坐在船尾,看着湖光山色从眼前流过。

"下个月有个国际会议在巴黎召开。"陈述突然说,"组委会邀请我们去做敦煌保护的主题报告。"

小鱼转头看他:"我们?"

"嗯,双人报告。"陈述微笑,"你讲传统技法,我谈数字应用。"

画舫转过一道弯,阳光突然倾泻而下,将两人笼罩在金色的光晕里。小鱼眯起眼,恍惚间仿佛看到敦煌的阳光穿越千里,与西湖的潋滟水光交融在一起。

返程前夜,陈夫人将小鱼叫到书房。老太太取出一本相册,里面全是陈述小时候的照片——在敦煌莫高窟前骑骆驼的,在牛津图书馆啃书本的,在实验室里摆弄仪器的。

"这孩子从小就固执。"陈夫人轻抚照片,"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她合上相册,首视小鱼的眼睛,"就像他认定你。"

回敦煌的飞机上,小鱼靠着舷窗昏昏欲睡。陈述轻轻将毯子盖在她身上,手指无意间碰到她颈间的玉佩。温润的触感让他想起小时候外婆说的话:"好玉认主,就像人认家。"

研究院的工作很快重新步入正轨。B-112窟的盐害治理初见成效,数字化扫描也在同步进行。每天清晨,小鱼和陈述一起出门,在研究院门口分开——她去修复室,他去数字中心;傍晚又常常在洞窟前重逢,分享各自的工作进展。

六月中旬,敦煌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节。三危山上的野花开了,远远望去像给戈壁披了条彩毯。这天下午,小鱼正在整理巴黎会议的讲稿,突然接到陈述的电话:"能来一下北区吗?有重要发现。"

当她赶到B-112窟时,发现洞口拉着警戒线,陈述和小虎正蹲在地上研究什么。

"看这个。"陈述举起一块巴掌大的陶片,"刚才扫描时发现的,藏在西壁的裂缝里。"

陶片上刻着几行模糊的文字。小鱼戴上手套小心接过,心跳突然加速——这是西夏文!

"能辨认出内容吗?"小虎急切地问。

"需要回去查资料。"小鱼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抖,"但落款日期很清晰...是永安二年。"

回到实验室,三人对照着西夏文字典逐字翻译。随着内容渐渐明晰,房间里的气氛越来越凝重——这是一位西夏画工的忏悔文,记载了他如何在战乱中私自将一批佛教珍宝藏入洞窟,包括某位高僧的舍利。

"所以B-112窟可能不止是禅窟......"陈述喃喃道。

"也可能是藏宝室。"小鱼接上他的话,"必须立即上报。"

张研究员连夜组织专家会诊。通过穿透雷达扫描,果然在西壁后方发现了一个隐蔽的空间!但扫描也显示,那面墙的结构极其脆弱,任何不当开凿都可能导致坍塌。

"需要制定万全的方案。"张研究员严肃地说,"在确保安全前,这个发现必须严格保密。"

会议持续到凌晨。当小鱼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宿舍时,发现陈述的房门虚掩着,灯光还亮着。她轻轻推开门,看见他正对着电脑建模,屏幕上是个复杂的支护结构。

"还没休息?"她敲了敲门框。

陈述回头,眼镜后的双眼布满血丝:"在想怎么解决那个墙体结构。"他转动屏幕,"这种蜂窝状支架理论上可以......"

小鱼走到他身后,双手搭上他的肩膀轻轻按摩:"别太勉强自己。"

陈述放松地靠在她手上,突然握住她的手腕:"巴黎会议后,我们去趟宁夏吧。"

"嗯?"

"找西夏文的专家请教。"陈述仰头看她,"顺便...算是旅行?"

窗外,敦煌的星空璀璨如常。千百年来,这片星空见证过无数故事的开始与结束,而今晚,它又默默记下了两个年轻人的约定——关于责任,关于爱情,关于那些等待被发现的古老秘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