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皇宫的长信宫飘着新焙的龙涎香,玉倾城跪在冰凉的金砖上,银发用一支白玉簪松松挽着,月白襦裙的下摆沾着晨露——她天未亮就入宫,裙摆还带着冠军侯府花园的湿气。汉皇习永生坐在铺着明黄缎垫的软榻上,面前的紫檀木案上,放着一个盛满紫黑色果实的琉璃盘,果子颗颗如玛瑙般剔透,还挂着新鲜的白霜。
“凤凰公主,”汉皇拿起一串葡萄,晶莹的果粒在晨光中闪烁,“这是博望侯刘晟从西域大宛带回来的‘蒲陶’,朕尝了尝,滋味甘美,前所未见。”
玉倾城抬眸,紫眸落在那串葡萄上。她曾在《山海经》中读过“蒲陶”的记载,却从未想过真能见到。只见那果实圆润,紫黑的外皮透着光泽,像一串浓缩的夜露,鼻尖隐约闻到清甜的果香。
“谢陛下赏赐。”她叩首道。
汉皇将葡萄递给内侍,让他捧到玉倾城面前:“你献曲辕犁,利国利民,此乃大功。这葡萄不仅味美,更可酿酒,其藤蔓耐干旱,适合在西北种植。”他顿了顿,示意太监另取一个锦盒,“这里面是葡萄种子,朕命你在冠军侯府试种,若能成功,便推广到陇西诸郡。”
玉倾城打开锦盒,里面是数十粒褐色的种子,形状扁圆,表面粗糙,像极了缩小的葵瓜子。她想起龙天策在河西西郡的屯田,那里昼夜温差大,正适合耐旱作物生长。如果葡萄能在西北扎根,不仅能改善边军饮食,酿成的葡萄酒更可作为军需物资。
“陛下圣明,”玉倾城轻抚种子,紫眸中闪过兴奋的光芒,“臣女定不负所托。”
汉皇满意地点点头,想起刘晟描述西域时说的“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眼中满是向往:“若我大汉也能酿出那样的美酒,岂不快哉?”
从皇宫出来时,玉倾城怀里揣着琉璃盘里的葡萄和锦盒中的种子,脚步轻快。紫茜提着食盒跟在身后,忍不住好奇:“少夫人,这‘蒲陶’真有那么好吃?”
玉倾城笑着摘下一颗葡萄,放入口中。清甜的汁水瞬间在舌尖绽放,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酸,果肉细腻无核,吃完后齿颊留香。“确实甘美,”她又摘了一颗递给紫茜,“你尝尝。”
紫茜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呀!比江南的荔枝还甜!就是核有点小……”
两人说着话,己到冠军侯府门口。龙天策正坐在廊下擦刀,看到玉倾城回来,立刻起身迎上,金发黑眸落在她手中的琉璃盘上:“这是什么?紫黑色的,像宝石似的。”
“这是西域的葡萄,陛下赏赐的。”玉倾城将葡萄递给他,“还有种子,让我们试种。”
龙天策拿起一串葡萄,好奇地打量着,忽然笑道:“倒像是匈奴人戴的黑曜石串珠。”他摘下一颗放入口中,眼睛一亮,“嗯!真甜!比你做的蜜渍樱桃还好吃!”
玉倾城看着他孩子气的模样,忍不住笑了,从袖中取出锦盒:“陛下说这葡萄耐旱,适合西北。我想在府里的西花园辟出一块地试种,若能成功,明年就让李敢带些种子去酒泉郡。”
“好啊!”龙天策立刻来了兴致,“我陪你去看地!”
冠军侯府的西花园原本是片荒地,玉倾城早就想改造成试验田。三人来到园中,她指着一块向阳的坡地:“这里地势高,排水好,正适合葡萄藤蔓攀爬。”她想起农书里关于“蒲陶”的记载,“这藤蔓需要搭架子,冬天还要覆土防冻……”
龙天策听得认真,金发黑眸中满是赞赏:“还是你想得周到。需要什么工匠,我立刻去调。”
接下来的半个月,冠军侯府的西花园热闹起来。工匠们按照玉倾城的图纸,用结实的胡杨木搭起一人多高的葡萄架,又从城外运来疏松的沙土改良土壤。玉倾城亲自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每天观察发芽情况,连龙天策都被她的专注感染,时常来园子里帮忙松土。
“少夫人,种子发芽了!”这天清晨,紫茜兴奋地跑进书房。
玉倾城放下手中的《氾胜之书》,快步来到花园。只见的泥土中,己冒出几株嫩绿色的幼苗,叶片呈掌状分裂,边缘有细密的锯齿,像 tiny 的翡翠手掌。龙天策蹲在旁边,小心翼翼地用小木棍给幼苗培土,金发黑眸中满是欣喜:“真的发芽了!跟豆芽似的,就是叶子不一样。”
玉倾城看着幼苗,紫眸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几株葡萄苗,更是连接西域与中原的纽带,是农业史上的新篇。待到来年藤蔓爬满木架,紫黑色的果实垂下时,或许她能酿出大汉第一坛葡萄酒,送到漠北前线,让龙天策和将士们在寒夜里,也能品尝到来自西域的甘甜。
而此刻的神都皇宫,汉皇看着刘晟绘制的西域地图,又想起玉倾城领命试种葡萄的事,忍不住对明弈笑道:“有凤凰公主在,何愁我大汉不能‘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
明弈捋须颔首:“陛下圣明,公主贤能,此乃大汉之福。”
窗外,冠军侯府的西花园里,玉倾城正指导花匠修剪葡萄幼苗旁的杂草,龙天策则笨手笨脚地学着搭建更稳固的木架。阳光透过叶隙洒下,照亮了这片孕育着新希望的土地,也照亮了大汉王朝与西域文明交融的未来。一颗来自西域的葡萄种子,正在中原的沃土中,悄然埋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