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同样是在那间檀木书房。
陆景行将一个制作精美的深蓝色皮质文件夹,轻轻推到了沈灼华的面前。
“这是‘锦瑟’计划的第一步成果。”他的声音沉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沈灼华伸出纤长的手指,触碰着那微凉的皮质封面。她心中明白,这薄薄的一册,承载的将是她在这个世界的“新生”。
她缓缓打开文件夹。
映入眼帘的第一页,是一张制作精良的身份证。照片上的她,面容依旧,只是眉眼间褪去了几分初来乍到的茫然,更添了一丝现代的清冷气质。
而在照片旁,赫然印着两个陌生的字——
姓名:沈华
沈灼华的指尖,轻轻地停留在这两个字上。
“沈灼华”这个名字,是她的父亲,大唐礼部侍郎沈敬言,引《诗经·桃夭》之“灼灼其华”而取,寓意她如桃花般明艳,光华灿烂。这是她身份的烙印,是她与那个世界的唯一联系。
而今,只剩下一个“华”字。
“灼”字被隐去了。那份炽热与明艳,被藏了起来。
“取其‘华’,藏其‘灼’。”陆景行的声音适时响起,像是在解释,也像是在安慰,“光华内敛,方能安然于世。你觉得如何?”
沈灼华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翻开了下一页。
那是一份详尽的个人档案,白纸黑字,却构建了一个不存在的人的完整一生。
姓名: 沈华
出生日期:1999年XX月XX日
出生地: 瑞士,日内瓦
家庭背景: 隐世国学大师沈一贯之孙女。祖父沈一贯,早年携家族典籍远赴海外,致力于中华古典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在欧洲汉学界享有极高声誉,为人低调,极少公开露面。沈华自幼跟随祖父在海外长大,接受最正统的古典文化教育,精通诗词、书画、香道、古乐,首至祖父近年离世,方才遵其遗愿,回归故土。
档案里,甚至附上了几张经过处理的、泛黄的“老照片”。一张是扎着羊角辫的“小沈华”在欧洲古典庭院里,笨拙地握着毛笔;一张是少女时期的她,在古琴旁抚弦的侧影……
每一张照片,每一个字,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属于“沈华”的、天衣无缝的故事。一个家学渊源、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家遗珠形象,跃然纸上。
这是一个完美的身份。
它解释了她为何拥有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古典气质。
解释了她为何身怀那些早己失传的技艺。
也解释了她为何对现代社会如此陌生。
可沈灼华看着这些“证据”,心中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滋味。
酸涩、茫然、还有一丝被连根拔起的恐慌。
她仿佛一个孤魂,被强行塞进了一具不属于自己的、陌生的躯壳里。这个叫“沈华”的女子,有着和她相似的才情与经历,却不是她。
她的长安,她的家族,她那短暂却真实存在过的二十年人生,被这份档案彻底抹去,了无痕迹。
这是一种比穿越时空本身,更加深刻的割裂感。
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再也回不去了。那个叫“沈灼华”的大唐贵女,己经彻底“死”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良久,她合上文件夹,抬起头,清澈的眼眸中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水雾,像是江南烟雨,迷离而哀伤。
她看着陆景行,用一种近乎耳语的、轻轻颤抖的声音问道:
“陆景行,从今日起,世上是否……再无沈灼华了?”
这一声“陆景行”,是她第一次如此自然地叫出他的全名,却是在这样一个令人心碎的时刻。
陆景行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他能感受到她话语中那份深沉的悲哀与失落。
他绕过书桌,走到她身边,俯下身,目光与她平视,认真而坚定地说道:
“沈华,是给这个世界的名字,是一副让你能自由行走的铠甲。”
他的声音放得极轻,仿佛怕惊扰了她脆弱的情绪。
“但在我这里,你永远是沈灼华。长安沈氏之女,沈灼华。”
一滴泪,终究还是从沈灼华的眼角滑落,滴落在那深蓝色的皮质封面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
她不是为悲伤而哭。
而是为这世上,尚有一个人,还记得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