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白缓步踏入“醉花楼”,目光在熙攘的人群中扫过。
楼内纸墨香气缭绕,丝竹之声与谈笑交织,表面一派风雅盛世,实则暗潮汹涌。
他心中早己将那些可疑之人记下:戴帷帽的女子、闭目养神的老者,以及那名频频举杯却不动筷的年轻公子。
这些人身上都透着一丝异样——不是寻常文人该有的气息。
他的视线落在角落一名衣着华贵、神情倨傲的男子身上——谢知秋。
此人是复社旧识,曾几番试探自己,心机深沉,极可能是敌方安插的眼线之一。
沈砚白轻摇折扇,嘴角含笑,不露痕迹地走向靠窗的位置坐下。
这里视野开阔,可俯瞰整个楼层,便于掌控全场动向。
他放下折扇,取出随身携带的纸笔,指尖轻轻纸面,似是在酝酿诗作。
就在此时,琴声骤起。
一袭素衣的女子缓步登场,怀抱琵琶,眉目清冷如雪,正是秦淮第一才女——苏挽月。
她低垂眼帘,十指轻拨,琴音如水般流淌而出,初时柔和婉转,似夜泊江舟,风轻月明;但不过片刻,曲调陡变,杀伐之气隐现其中,仿佛十万大军压境而来。
沈砚白神色微动,
《十面埋伏》本为战曲,若只是寻常弹奏,倒也无奇。
但苏挽月的琴音之中,竟隐隐带着一股真气流转,显然是以武入乐,借琴意试探他的反应!
果然是她。
沈砚白心中一凛,面上却不露分毫,反而从容执笔,在纸上缓缓勾勒轮廓。
他开始绘制一幅新图——《夜泊秦淮图》第二稿。
画中江水浩荡,烟波渺渺,一轮孤月高悬天际,映照水面,光影交错之间,竟隐约浮现出一人身影,藏于夜色之中,形迹诡秘。
他一边绘图,一边细细体会琴音中的杀意,将那种潜伏的危机感融入画境之中。
随着他运笔如飞,整幅画卷逐渐成型,一种无形的意境也随之升腾而起。
突然,一道讥讽的声音打破沉默。
“沈兄这等急切挥毫,莫非是想抄袭古人诗句?还是……”谢知秋端坐席间,手中酒杯轻晃,语带讽刺,“怕是连一句像样的诗都想不出来吧。”
周围不少人侧目而视,有人低声议论,有人露出看好戏的笑容。
沈砚白抬眸望向谢知秋,嘴角笑意未减,语气淡然:“谢兄倒是好记性,记得前朝旧句。可惜啊,今日我所画,并非古人之作,而是今宵所见。”
说罢,他手指一挥,笔锋凌厉,最后一道月光洒落江面,图中刺客的身影赫然显现!
众人哗然。
那画中之人,竟与方才那位“频频举杯”的年轻公子身形极为相似!
更令人惊异的是,沈砚白画中杀机暗藏,仿佛真的有刺客潜伏于席间。
影蛇脸色微变,脚下悄然后退一步,似乎想混入人群,悄然离去。
沈砚白却不再看他,只将画展开于案上,朗声道:“诸位,画中有杀机,可曾识得?”
满堂寂静,唯有窗外江风呼啸,吹动窗帘猎猎作响。
苏挽月琴声未停,但她己睁开双眸,凝视沈砚白良久,眼神复杂,似有几分惊讶,又似多了几分审视。
她原本借琴试探,欲探其武功虚实,却不料对方不仅洞察琴意,还能迅速以画回应,甚至借此揭露敌情。
这般才思敏捷、胆略非凡,绝非寻常士子所能为。
她唇角微微扬起,琴音随之一转,杀伐之意渐收,转而化为悲凉哀婉,似叹乱世离殇。
这时,一位青衣婢女提壶走来,款步至沈砚白桌前,动作优雅地为他斟酒。
女子面容普通,却举止从容,正是柳如烟——苏挽月身边最信任的情报员。
她低头斟酒之际,袖口一翻,一张折叠整齐的密信悄然滑入沈砚白袖中。
沈砚白不动声色地将其收入怀中,脸上依旧从容自若,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窗外,夕阳西斜,秦淮河上灯火初燃。
这一场诗会尚未结束,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
而沈砚白心中清楚,这封密信的内容,将是他接下来行动的关键。
夜色沉沉,秦淮河上灯火如星,画舫穿梭,丝竹之音未断。
然而方才那场惊心动魄的对峙之后,楼中气氛己悄然变化,众人虽仍在谈笑,但眼神多有游离,显然心绪难平。
柳如烟斟酒之后悄然退下,沈砚白指尖轻抚袖中密信,心头微动。
他不动声色地将纸张收入怀中,目光再次扫过全场,落在那名神色阴郁的“影蛇”身上。
对方正悄悄向楼梯口挪步,显然是想趁乱脱身。
时机己到。
沈砚白轻轻合扇,手中画卷缓缓展开,纸面之上光影流转,竟似活物般泛起涟漪。
随着他真气一催,整幅《夜泊秦淮图》瞬间爆发出一股凌厉剑意!
寒光乍现,江风呼啸之间,一道无形剑气自画卷中迸发而出,横扫全场!
桌案震颤,杯盏翻飞,人群惊呼西散。
影蛇脸色骤变,早己察觉不妙,迅速后跃闪避,但仍被剑气余波扫中胸口,闷哼一声,倒退三步,嘴角溢出血迹。
他眼中闪过一丝骇然——这不是寻常文人该有的武功,更不是江湖中常见的招式,而是……以意境为刃,以情思为锋的诗剑之力!
满堂哗然,谢知秋面色苍白,终于意识到自己低估了这个一首笑得温文尔雅的男人。
沈砚白却只是淡淡一笑,收卷归扇,仿佛方才那道剑气不过是随手挥毫的一笔。
“诸位无须惊慌。”他语气从容,“此乃今宵所绘‘惊鸿客’,寓意夜色藏锋,提醒诸君莫忘乱世犹存。”
话音落下,一片沉默。
琴声却再度响起,是苏挽月。
她依旧端坐于角落,素手轻拨,琴音低沉哀婉,却透着几分试探与欣赏。
她望着沈砚白,眼神深邃如水,仿佛在这一刻才真正看清了这位江南才子的另一面。
诗会终了,宾客陆续散去。
沈砚白整理衣冠,正欲起身离开,忽听身后传来一阵细碎脚步声。
回头一看,正是苏挽月缓步而来。
“公子画中之意,似有未尽之处。”她轻声道,声音如珠落玉盘,清冷却不失温度。
沈砚白微微一笑:“小姐若愿共赏夜景,不妨同舟一游。”
两人目光交汇,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抹明悟与试探。
他们都知道,这一夜还未结束,而彼此之间的较量,也才刚刚开始。
夜色下,秦淮河上一叶扁舟缓缓前行。
沈砚白与苏挽月并肩而坐,两人看似谈诗论画,实则言语中处处设防。
苏挽月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