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夜的这句话让堂下西将心头都微微一惊!
要懂攻城战的老兵,还要弓弩营和炮石营的兵?!
这次调派南壁五千精兵给东壁城防军,不像是普通的兵员补充,倒像是在加强东壁城防军的进攻能力!
“末将有一事不明……”王宗濋心有疑惑,就壮着胆子问了出来。
“说。”张叔夜废话不多,首接让的问。
“此次增兵,多为野战进攻用兵,末将斗胆敢问指挥使大人,我军是否有出城与金军决战的意思?”王宗濋抱拳躬身,恭敬问道。
不愧是能拖住如狼似虎的金军完颜宗翰部的将军。
一眼便看出了此次朝廷为东壁城防军补充兵员的用意,这也是他要发问的原因。
若是朝廷真的有要与金军决战的意思,他定会上奏谏言阻止这项决议。
他是与金军硬碰硬过的人,深知金军野战能力有多强。
如今汴梁守军兵力,防御金军进攻都己经相形见肘,若是主动出战定是重蹈覆辙的结局。
金军围城数月以来,宋军与敌野战或奇袭都以大败告终。
多少名将多少兵力都折在了与金军野战的战斗中。
不然,汴梁守军也不会打的如此艰苦。
兵法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宋军的勇气都在与敌野战的战斗中拼光了,己经承受不起任何不必要的损失了。
如今宋军好不容易因南壁几场小胜,稳住了战线,重拾了丁点士气。
若是此时官家听信奸人谗言又飘了,若是再败,可就没有任何回转的余地了。
“与敌决战有什么意思。”面对王宗濋的质问,范衍朗声回道。
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王宗濋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他心里其实很高兴,这个王宗濋他没有看错,是个可以为一军主将的将才。
“与敌决战,既解不了京师之困,又退不了强敌,为何要打?”范衍踱步行到近前,看着眼前西将,“要打就打在敌人的要害!”
“就像两个人生死搏斗一样,示弱的一方可以挨无数拳头,但要命的手段一定要藏在袖子里,瞅准时机就是一刀子下去!”
“战争更是如此,要狠、要稳、要准!”
范衍的话语让西将身躯一震!
是呀,宋军与金军野战无数次,可最后怎么样呢?
给予金军的打击微乎其微,伤不到敌人筋骨还把自己打个半残。
范衍话虽然糙了点,但却说到了宋金交战的痛点。
金军攻陷并州一路南下剑指京师汴梁,宋军节节败退只知被动防守或强拼,却从未想过金军的弱点在哪里。
而对范衍来说,宋军中只有一人堪称战略级大师。
那就是天下兵马副元帅宗泽。
宗泽曾几次上表朝廷,进言挥军北渡与敌争夺黄河北岸控制权,并切断金军南下路线的战略部署。
可朝廷里的那些官老爷都做了什么?那些人眼高手低,只看到了宗泽的异想天开,更认为宋军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可这些官老爷却不知道宗泽的战略部署背后,是可以扭转战局的庞大部署。
难道宗泽不知道金军的战斗力吗?还是不清楚宋军的弱势在哪里?
跨过黄河与金军争夺北岸控制权,战争的主动权便掌握在了宋军的手里,是攻是守,金军只能跟着宋军的战略部署走。
黄河是大宋的一道天然屏障,金军想要渡过黄河就要有绝对安全的环境。
只要黄河北岸有宋军活动,金军就无南下的路线更无条件。
不消灭黄河北岸的宋军势力,金军想要渡过黄河可以说难如登天。
宗泽提出北渡黄河的部署,要的不是如何战胜金军,要的是将宋军的防御圈推到黄河北岸去!
也许,宗泽的战略计划有很大的漏洞与瑕疵,宋军也会损失惨重,但此计划若能实现,便不会出现金军接连破开大宋的门户重镇,威胁京师的事情。
而范衍对汴梁城的部署,几乎是全盘向这位传奇人物学习的。
与城外的金军决战?不可能的……
范衍从始至终都没有如此想过。
“不明白?”范衍看西将一脸疑惑,便解答道:“你们应该清楚,如今京师兵力不足急需外部增援。”
“而如今依敌我形势分析,可救援京师的只有河北路的康王、宗泽部,以及从南方北上而来的李纲部。”
“汴梁之危从一开始便不是守不守的住的问题,而是如何退敌!”
“可如何退敌,靠的不是听天由命,更不是那子虚乌有的希望,而是要靠自己!”
范衍话语,句句震撼人心!
堂下西将只觉得热血沸腾,真想听听这后面到底是怎样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