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留言,林珂是在一次夜展上看到的。
展厅昏暗,观众不多,
一个女孩在“匿名留言墙”上,用极细的笔迹写下:
> “我不是不难过,
我只是太擅长假装没事了。
所以你们都以为,我真的一点事都没有。”
林珂记住了她的署名——Annie。
几天后,她在读者自发组织的茶会上找到了这个女孩。
—
Annie,29岁,品牌策划人。
她是典型的“坚强姐姐”:
职场上果断、情绪稳定、人缘好,永远微笑、永远有条理。
她的朋友说:“Annie就像靠山,什么事有她在就稳了。”
她的同事说:“她是最理智的人,从不崩溃,从不玻璃心。”
可只有林珂看见她说这句话时,
眼圈是红的,嘴角却还在微微扬着。
她轻轻说:
> “可你知道吗?我有无数次在凌晨三点哭到想吐,
哭完还得安慰自己一句:‘快睡,明天还有会要开。’”
—
Annie小时候父亲早逝,母亲情绪不稳定,
她早早学会了把眼泪藏起来,
做那个不惹事、不多话、不麻烦人的乖小孩。
长大后,她仍在延续这种习惯。
出事了,她第一个出来处理;
加班了,她自觉留下;
哪怕自己也崩溃得快喘不过气,
她也会笑着说:“没关系,我可以。”
—
“你为什么不说累?”林珂问。
Annie笑了一下,那笑里像有水光:
> “我试过啊。
有一次实在太累了,在朋友圈发了句‘不想努力了’,
有人评论:‘你这么能干,别装弱。’
我删了。”
她顿了顿,低声说:
> “原来你一旦让人习惯了你的‘无坚不摧’,
他们就不会相信你也会痛了。”
—
Annie不是天生坚强。
她只是被逼得强大,久了,大家就当她从未软过。
她说:“我知道自己扛得住,
但我也希望,偶尔,有人能看出我其实很累。”
> “我不是神。
我只是不敢倒。
倒了,没人接。”
—
林珂为她画了一幅画。
画的是一个宴会厅,灯火通明,宾客笑语盈盈,
她穿着利落的套装站在人群中央,
面带微笑,神情稳重,
但她背后的长影子,是蜷缩在地、抱头痛哭的她。
画名是:
> 《她笑得越稳,越没人问她累不累》
副题写道:
> “她不是不痛,
她只是从不喊疼。
她不是不想被照顾,
她只是太久没有被照顾过,
以至于忘了,自己也有软弱的资格。”
—
展出那天,一位女性高管在留言本上写:
> “我总是带团队冲在前头,
可每次夜里独处,都觉得自己好像在海里沉着,
越沉越静,没人发现我早就快窒息了。”
—
林珂补画一幅。
这一次,她画的是一间无人办公室。
天色未亮,女孩坐在办公桌前,额头贴着桌面,
旁边是散乱的PPT稿和空了的咖啡杯,
她身后的窗外,是一轮快要落下的残月。
画名是:
> 《她不说话的时候,其实己经很痛了》
副题写道:
> “她不是不需要安慰,
她只是怕自己一说,
就会被当作‘崩溃的废物’。”
> “所以她干脆什么都不说,
她的沉默,其实是她最后的求救。”
—
林珂在画册背页写道:
> “她扛着一切,不是因为她无所不能,
而是因为她知道,没人替她承担。”
> “她强大,是因为没人允许她脆弱;
她微笑,是因为眼泪没人接得住。”
> “她不是不需要拥抱,
只是她早己习惯,在自己崩溃的废墟里,独自重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