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幅儿童涂鸦画,是由“兰桥康复中心”寄来的。
画中主调全黑,只有中央一颗漂浮的女性头颅,睁着大眼流泪,
下方密密麻麻写着一句话:
> “她说她不是疯了,她只是一首不敢睡。”
旁边,是一个潦草拼出的署名:
> “许许,7岁。”
林珂一开始以为这是某位患病儿童的自画像,
可当她与康复中心沟通后,却得到一段沉重的解释:
> “许许不是病人,是一个病人的女儿。
她母亲许若南,曾被误诊为‘偏执型精神障碍’,
强制治疗两年,后来撤销病历,但……什么都没还回来。”
林珂当即请求查阅当年的记录。
中心负责人说得首白:
> “她太清醒了,
清醒到一眼看出公司资金有问题、
清醒到知道丈夫用她名义贷款、
清醒到看穿家中每一个‘对她好’的人嘴里藏着的锋利。”
> “她不是疯了,她只是大声说出真相,
而说出这些的人——在社会语境里,很快会被归为‘有问题’。”
—
林珂设法联系到了许若南本人。
她住在一间带护工的郊外疗养院,状态比想象中平静。
她坐在玻璃窗下,晒着太阳,眉眼清淡,
与想象中的“精神崩溃者”相去甚远。
她第一句话便是:
> “你想知道我疯没疯?”
她笑了笑,自答:
> “我只是太清楚了。
清楚每个人说‘为你好’的时候,其实是在做什么算计。
清楚每个‘安全规则’底下,其实是管控。
清楚婚姻不是避风港,是交换条件。”
她顿了顿:
> “而当一个女人太早、太彻底地明白这些,
她就不是‘聪明’,而是‘不稳定’。”
—
林珂问她:“你怕过吗?”
她看着窗外的光影,说:
> “怕过,怕到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后来发现——不是我看错,
是他们太怕被看穿。”
她指指自己太阳穴:
> “我不是疯了,
是我太清醒了,
所以我从未真正睡着。”
—
林珂回去后,开始构思一幅画。
画面设定在一间“安静病房”。
一个女人被安置在白色病床上,眼睛睁着,
墙壁是软垫,床脚没有护栏,
窗外是鲜艳蓝天,
可她的表情——比夜还冷。
她没有被绑,她只是“被关”。
画名是:
> 《她太清醒了》
副题写道:
> “疯的是那些用制度替代真实的人,
她只是在看,
看这世界在她眼前,一寸寸剥落伪装。”
—
这幅画展出后,一位女性心理咨询师留言:
> “我见过太多‘被安静’的女人,
她们不是情绪失控,
是情绪过度清晰。
而清晰,是这个世界最不允许的‘病’。”
—
许许,那个七岁孩子,在展览现场看到了画。
她对林珂说了一句话:
> “我妈妈不是疯子。
她是我认识最勇敢的人。
只有在她睡着的时候,我才敢哭。”
—
林珂将这句话写进了画册背页:
> “她不是病人,
她只是——在所有人都闭眼的时候,
睁着眼过完了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