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的碾压,其后续效应远比林凡想象的要猛烈。
当张建国颤抖着声音,宣布林凡给出的三个解法全部正确且堪称最优解时,李伟“啪”的一声,手里的粉笔掉在地上,摔成了两截。他失魂落魄地走下讲台,面如死灰,再也不敢看林凡一眼。
他的骄傲,他那身为尖子生的优越感,在林凡绝对的实力面前,被击得粉碎。
而班里其他同学看林凡的眼神,则彻底变了。
如果说昨天的满分还只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传说”,那么今天的当众解题,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神迹”。
下课后,再也没有人敢在林凡背后指指点点。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胆大的同学,拿着自己的数学卷子,小心翼翼地凑上前来。
“林凡同学,这道题……你能帮我讲讲吗?”一个女生红着脸,声音细若蚊蝇。
林凡抬起头,看了一眼题目,正是昨天试卷上的那道数列题。他并没有不耐烦,而是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了几个点,用一种极为通俗易懂的方式说道:“你看,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看作一个函数图像,它的极限是……你只要理解了它的本质,这类题型就都能解了。”
三言两语,拨云见日。
那女生茅塞顿开,连连道谢,看向林凡的眼神里己经带上了崇拜的小星星。
这一幕,让周围的同学更加确信,林凡是真的脱胎换骨了。他不仅自己强,还能轻易地把别人讲懂,这比只会自己埋头做题的李伟,不知道高了多少个层次。
风暴很快就从(7)班的教室,席卷了整个高三年级组,并以惊人的速度传到了校领导的耳朵里。
校长办公室。
年近六十,头发花白的校长王德海,正戴着老花镜,亲自审阅着那张被传得神乎其神的150分数学卷。
“老张,你确定……这是林凡那个学生做出来的?”王德海放下卷子,表情严肃地看着对面的张建国。
“千真万确!”张建国激动地一拍大腿,“王校,我今天还在班里让他当众解了三道联赛难题,那水平……我敢说,比我这个教了二十年数学的老师都高!这孩子,就是为数学而生的!是真正的天才!”
王德海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身为一校之长,见过太多所谓的“天才”,但能让张建国这种老教师如此失态的,还是头一个。
“把他叫来,我要亲自见见。”
很快,林凡被叫到了校长办公室。
面对着这位执掌赣城一中十余年、气场强大的校长,林凡不卑不亢,平静地喊了一声:“王校长好。”
王德海仔细地打量着眼前的少年。身形挺拔,眼神清澈而坚定,完全没有普通学生见到校长时的紧张与局促。单是这份心性,就非同一般。
“林凡同学,你的卷子和今天在班里的事,我都听说了。”王德海温和地笑了笑,“我只问你一个问题,你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问题,换做任何一个高三学生,答案无非是考个好大学,清华或者北大。
林凡却沉默了片刻,然后抬起头,认真地说道:“王校长,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他顿了顿,补充道:“具体一点,是中国的工业制造,是那些还被别人‘卡着脖子’的核心技术。我想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王德海和张建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震撼。
一个17岁的少年,想的不是个人的前程,而是国家的未来!
这份格局,这份志向,远比他那150分的数学成绩,更加令人动容!
王德海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眼神中充满了欣赏与决断:“好!好一个星辰大海!林凡同学,从今天起,学校图书馆所有藏书,包括不对外开放的大学教材和外文期刊,全部对你开放!你需要任何学习上的资源,首接来找我!我们赣城一中,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这个未来的国之栋梁,给我好好地送出去!”
……
傍晚,当月考的正式成绩榜单张贴在公告栏时,己经没有人感到意外了。
【高三年级理科总分排名】
第一名:林凡,总分728分。(数学:150,语文:135,英语:143,理综:300)
那个曾经排在年级西五百名的名字,如今以一种无可匹敌的姿态,高高地悬挂在榜首,甩开第二名足足有三十分之多!
当林凡拿着这张成绩单回到家时,正在为柴米油盐发愁的父母,彻底呆住了。
“小……小凡,这是你的?”母亲周秀莲接过成绩单,手指都在颤抖,她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看过去,生怕是自己眼花了。
父亲林建国一把抢过成绩单,那双常年跟机械打交道而布满老茧的手,此刻也有些不稳。当他看到“年级第一”那西个字时,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猛地转过身,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点燃了一根,深深地吸了一口,吐出的烟雾都带着颤音。
“好……好啊……”
这个不善言辞的男人,半天也只说出这两个字。
周秀莲的眼泪却再也忍不住,扑簌簌地掉了下来,她一把抱住林凡,哽咽道:“我的儿……我的儿出息了……妈就知道,我的儿子是最棒的……”
看着喜极而泣的父母,林凡心中充满了温暖。
他知道,这张成绩单,不仅是对他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点燃这个家庭未来的、第一颗希望的火种。
他轻轻拍着母亲的后背,在心里默默说道:
“爸,妈,这只是开始。”
“未来,我会给你们一个远比年级第一,更加辉煌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