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2010:专攻卡脖子

第25章 绝地反击!一份完美的“答辩状”

加入书架
书名:
重回2010:专攻卡脖子
作者:
猛入星海
本章字数:
6012
更新时间:
2025-06-30

当苏沐雪和王浩气喘吁吁地跑到网吧时,看到的是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林凡。

他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从容与淡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燃烧般的、充满了战斗欲望的专注。他的面前,摆着十几张画满了各种复杂公式和分子结构图的草稿纸。

“林凡,怎么了?出什么事了?”苏沐雪焦急地问道。

林凡没有抬头,他指了指电脑屏幕,沉声说道:“你们自己看。”

当苏沐雪和王浩看完那两份措辞截然不同的审稿意见后,他们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王浩气得满脸通红,一拳砸在了桌子上:“这……这太过分了!他凭什么怀疑我们造假?就因为我们是中学生吗?这是歧视!”

而苏沐雪,则在最初的震惊和愤怒之后,迅速地冷静了下来。她紧蹙着眉头,指着第二位审稿人提出的那几个技术问题,轻声说道:“林凡,他说的这几点……我们好像,确实没有在论文里详细阐述。我们的重心,都放在了实验结果的展示上。”

“没错。”林凡终于抬起了头,他的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沐雪,你看得很准。愤怒是没用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位审稿人虽然态度傲慢,但他提出的问题,确实都打在了我们的‘软肋’上。”

“我们的论文,现在就像一个武功高强的侠客,招式(实验结果)很华丽,但内功(理论基础)却显得有些薄弱。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薄弱的内功,给他补上!不但要补上,还要补得让他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林凡站起身,在那间狭小的包间里来回踱步,他的大脑在高速运转,一个清晰的、绝地反击的计划,在他的脑海中迅速成型。

“第一步,回应关于‘实验可重复性’的质疑。”

他看向王浩:“王浩,你马上回家,把你记录的所有实验数据,包括那些失败的、数据不好看的,全部整理出来,做成一个详细的附录(Supp Information)。我们要把我们每一次的配比、每一次的烧结温度曲线,都毫无保留地公开。我们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我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建立在无数次科学尝试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没问题!我马上去!”王浩重重地点了点头,立刻转身跑了出去。

“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回应关于‘理论深度’的质疑。”

林凡的目光,落在了苏沐雪的身上。

“沐雪,接下来,将是我们整个项目,技术含量最高,也是最艰难的一战。”

他将一张刚刚画好的草稿纸,推到了苏沐雪的面前。

那张纸上,画着一个复杂的“三元相图”,并标注着各种热力学计算公式。

“这是我根据‘CALPHAD’(相图计算)方法,推算出的‘钕-铁-硼-镝-铽-铜’六元体系的低熔点共晶区域。这位审稿人不是质疑我们为什么选择‘镝/铽-铜’的组合吗?我们就用最硬核的材料热力学理论告诉他,只有在这个成分区间内,才能形成熔点最低(约600℃)、流动性最好、且能与钕铁硼主相形成良好浸润的晶界相!”

苏沐雪看着那张如同天书般的相图,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快要停止了。这己经完全超出了她所能理解的知识范畴。

“我……我需要做什么?”

“我需要你,用你的编程能力,将我的这些手算的热力-学模型,变成一个可视化的、可以进行动态模拟的程序。”林凡的声音,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我要在我们的回复信(Respoter)里,附上一段视频!一段模拟在原子尺度下,我们的共晶合金液体,是如何沿着钕铁硼的晶粒间隙,进行快速扩散和渗透的动态视频!”

“我们要让他亲眼看到,这个物理过程,是多么的清晰,多么的符合物理规律!”

“这……这能做到吗?”苏沐雪的声音都在颤抖。

“能!”林凡的眼神,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我会把所有的物理模型、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都给你。你只需要,把它们翻译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语言。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被林凡那强大的自信所感染,苏沐雪也感觉自己全身的血液都沸腾了起来。她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坚定:“好!我试试!”

“最后一步,”林凡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冷冽的弧度,“回应他关于我们‘出身’的质疑和偏见。”

“在回复信的最后,我要加上这样一段话。”

他拿起笔,在一张白纸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一段英文:

“Finally, regarding the reviewer's doubts about our institution and identity. Yes, we are from a middle school in a. We do not have the top-tier equipment of MIT, nor the profound academic heritage of Cambridge. What we have, is a passion for sce that knows no boundaries, and a desire to ge the world with our own hands. We believe that sce is pure. It should not be judged by the name of the institution, but by the truth revealed in the experiment. We sincerely ihe reviewer to put aside prejudid focus on the stific facts presented in our work.”

(“最后,关于审稿人对我们单位和身份的质疑。是的,我们来自中国的一所中学。我们没有麻省理工的顶级设备,也没有剑桥大学的深厚学术底蕴。我们拥有的,是无边界的科学热情,和一双渴望亲手改变世界的手。我们相信,科学是纯粹的。它不应由单位的名气来评判,而应由实验揭示的真相来评判。我们诚挚地邀请审稿人,放下偏见,专注于我们工作中所呈现的科学事实本身。”)

这段话,写得不卑不亢,掷地有声!

它既是对偏见最有力的回击,也展现出了一个少年科学家,最纯粹、最高尚的科学精神!

苏沐雪看着这段话,眼眶都红了。她感觉自己胸中,也燃起了一股豪情。

接下来的三天三夜,整个“追光者项目组”,进入了史无前例的“战斗状态”。

林凡几乎是住在了网吧,他疯狂地查阅着各种外文文献,完善着自己的理论模型。

王浩则把自己锁在家里,将那堆积如山的实验记录,整理成了一份长达五十页的、详尽无比的附录材料。

而苏沐-雪,则爆发出了她全部的潜力。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眠不休地学习着林凡给她的那些全新的算法和物理模型。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将那些冰冷的公式,变成了一行行滚烫的代码。

三天后的深夜。

当苏沐雪将一段渲染完成的、模拟原子扩散的精美视频,发送到林凡的邮箱时;当王浩将那份堪称完美的附录材料,也一并提交时;当林凡将那封长达十页、逐条回应了所有质疑、并附上了大量理论推导和模拟结果的回复信,最终定稿时……

他们知道,这份凝聚了他们全部心血、智慧与尊严的“答辩状”,己经完成了。

林凡将所有的修改文件,重新上传到了APL的投稿系统。

在点击“提交修改稿”按钮的那一刻,他的心中,没有了之前的紧张与不安,只剩下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与自信。

他己经做了他能做的一切。

剩下的,就交给那位傲慢的审稿人,和APL编辑部的最终裁决了。

“无论结果如何,”他在项目组的QQ群里,发出了最后一句话,“我们都打了一场,足以让我们骄傲一生的漂亮仗。”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