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青山村的田间地头己热闹起来。林砚舟背着工具包,踩着沾着露水的田埂,朝村口的老槐树下走去。今天,他要在这里给村民们介绍新的种植方法和小型农机具,这是他驻村以来一首筹划的大事。
青山村是个典型的小山村,村民世代以种地为生。多年来,大家沿袭着传统的耕作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辛勤劳作,但产量始终不高,村民们的生活也仅仅维持在温饱水平。林砚舟来到这里后,看到村里落后的生产状况,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为村民们找到一条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的新路子。
老槐树下渐渐聚满了人,大家或站或坐,脸上带着好奇又略带怀疑的神情。林砚舟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话:“乡亲们,我知道大家种地都不容易,一年到头累死累活,收成却不咋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新的种植方法和一些好用的小型农机具,只要咱们愿意试试,肯定能提高产量,多挣些钱!”
人群中响起一阵窃窃私语。“小林啊,这新法子能行吗?咱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的,也没出过啥岔子。”张大爷皱着眉头,满脸担忧地说道。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显然对这突如其来的改变心存疑虑。
林砚舟早料到会有这样的反应,他笑着从包里拿出几张图表和照片,耐心地解释道:“大爷,您看这图表,这是我在其他地方做的实验数据,用新方法种植的农作物,产量比传统方法高出不少。而且这些小型农机具操作简单,能大大节省人力和时间。就说这小型播种机,以前咱们播种,几亩地得忙活好几天,用它的话,一天就能干完,还播得均匀,出苗率也高。”
尽管林砚舟讲得头头是道,但村民们还是将信将疑。见状,林砚舟决定先在自己承包的一亩试验田里进行示范。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按照新的种植方法翻地、施肥、播种,使用小型农机具进行各项操作。村民们路过试验田时,总会停下脚步,好奇地观望。
随着时间推移,试验田里的作物渐渐长出了嫩绿的幼苗,而且长势格外整齐、茁壮。相比旁边村民用传统方法种植的田地,差异一目了然。这下,村民们开始心动了。
王婶是第一个主动找到林砚舟的。“小林,俺家也想试试这新法子,你可得多教教俺。”王婶的态度转变,带动了不少村民。林砚舟十分高兴,他挨家挨户地走访,根据每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种植计划,手把手地教村民们使用小型农机具。
在推广新种植方法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李大哥家使用小型除草机时,由于操作不当,机器出现了故障,还差点伤到了人。这一下,村里又炸开了锅,一些原本就持反对意见的人开始说风凉话:“我就说这洋玩意儿不靠谱,还是老法子踏实。”
林砚舟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李大哥家。他一边仔细检查机器故障,一边耐心地给李大哥讲解操作要点。修好机器后,林砚舟还在村里组织了一场农机操作培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他告诉村民们:“任何新事物都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咱们不能因为一次小失误就放弃。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这些农机具肯定能帮咱们大忙。”
在林砚舟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接受并使用新的种植方法和小型农机具。播种时节,田间地头响起了小型农机具的轰鸣声,效率比以往提高了好几倍。村民们看着原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农活,现在能轻松快速地完成,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到了收获季节,采用新方法和农机具种植的农田迎来了大丰收。玉米颗粒,水稻穗大粒多,产量比往年提高了近三成。村民们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粮食,笑得合不拢嘴。大家纷纷来到林砚舟家,表达感激之情。
“小林,多亏了你啊,今年俺家增收了不少,这日子算是有盼头了!”“是啊,以前种地累得要死,现在轻松多了,还能多挣点钱,真不知道咋感谢你!”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话语中满是信任与尊重。
随着种植效益的提高,村民们的生活也逐渐改善。有的家庭给孩子换上了新衣服,有的购置了新的家具。村里的道路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修缮,夜晚的路灯亮起来,照亮了村民们回家的路。
林砚舟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帮助村民们获得更多的收益。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和互联网资源,联系到了外地的收购商,还在网上开设了农产品销售店铺。在他的努力下,青山村的农产品走出了大山,销往全国各地。
看着村里的变化,林砚舟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农村变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让村民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他,也将继续扎根在这里,和村民们一起,书写青山村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