杼上流光

第32章 林砚舟初到农村

加入书架
书名:
杼上流光
作者:
王言甫
本章字数:
4100
更新时间:
2025-07-02

林砚舟站在颠簸的卡车车厢里,望着车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象,心中五味杂陈。他的衣角被夏日的热浪裹挟着,拍打着他的后背。这是他第一次远离城市,去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农村,开启他的新生活。

卡车驶过一段崎岖的土路,剧烈的颠簸让林砚舟不得不紧紧抓住车厢边缘的栏杆。道路两旁是大片大片低矮的土坯房,零星的几棵老槐树耷拉着叶子,似乎也在这炎热的天气里失去了生机。远处的田野里,三三两两的农民正在劳作,他们弯着腰,在烈日下显得那么渺小。

终于,卡车停在了一个村子的村口。林砚舟跳下车,眼前的景象让他有些发懵。村口的空地上,几个孩子在追逐打闹,扬起阵阵尘土。不远处的水井旁,几个妇女正提着木桶打水,看到林砚舟这个陌生人,都停下手中的活计,好奇地打量着他。

村支书老王快步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小林同志吧!欢迎欢迎,可算把你盼来了。”林砚舟连忙伸出手,和老王握了握:“王支书,以后还请您多多关照。”老王爽朗地大笑起来:“说啥关照不关照的,都是自家人。走,我带你去你住的地方看看。”

跟着老王穿过几条狭窄的小巷,林砚舟来到了自己的住处——一间破旧的土坯房。屋顶的瓦片有些己经破碎,墙壁上布满了裂痕,屋里仅有的家具是一张木板床和一个掉了漆的木桌,桌上放着一盏老式煤油灯。“条件是艰苦了点,你先将就着住,有啥需要的尽管跟我说。”老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林砚舟强挤出一丝笑容:“挺好的,比我想象中好多了。”

夜幕降临,林砚舟躺在吱呀作响的木板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声,久久无法入睡。他想起了城市里舒适的生活,明亮的灯光,便捷的交通,还有温馨的家。而现在,他却身处这个陌生又艰苦的农村,未来充满了未知。但他也清楚,自己肩负着使命,他要在这里做出一番成绩,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第二天一早,天还蒙蒙亮,林砚舟就被村里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叫醒。他简单洗漱后,就跟着老王来到了田间。此时的田野上,己经有不少农民在忙碌了。老王指着一片稻田,对林砚舟说:“小林,今天你就跟着老李学习插秧吧。”

林砚舟走到老李身边,恭敬地说道:“李叔,我啥也不懂,您多教教我。”老李笑着点点头,随手拿起一把秧苗,一边示范一边说道:“插秧啊,讲究个间距均匀,深浅适中。你看,像我这样,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秧苗根部,然后插到泥里。”林砚舟依样画葫芦,可是刚插了几株,就发现自己插的秧苗东倒西歪,有的甚至漂浮在水面上。

老李在一旁耐心地指导:“你用力太轻了,泥太松,秧苗站不住。而且间距也不对,太密了以后长不开。”林砚舟红着脸,重新调整姿势,继续练习。太阳渐渐升高,汗水顺着他的额头不断滴落,浸湿了他的衣衫。长时间弯腰插秧,让他的腰酸痛不己,手指也被秧苗划破了好几道口子。但他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中午休息的时候,林砚舟和农民们坐在田埂上吃饭。他们的饭菜很简单,几个馒头,一碟咸菜,还有一壶白开水。林砚舟大口地吃着,虽然饭菜远不如城市里的美味,但此刻他却觉得格外香甜,因为这是他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砚舟每天跟着农民们早出晚归,学习各种农事。他学会了犁地、除草、施肥,也明白了农作物生长的规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他发现,农民们虽然没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他们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对土地和农作物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智慧。

一天晚上,林砚舟躺在床上,回想着白天在田间的经历。他突然想到,自己在大学里学习的工业知识,能不能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呢?比如,设计一种更加高效的农具,或者利用工业技术改善灌溉系统。这个想法让他兴奋不己,他立刻从床上爬起来,打开煤油灯,在纸上写写画画,记录下自己的灵感。

第二天,林砚舟找到老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王听后,眼睛一亮:“小林,你这想法好啊!要是真能实现,那可帮了我们大忙了。不过,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林砚舟坚定地说:“王支书,我知道困难重重,但我想试一试。”

于是,林砚舟开始了他的探索。他利用空闲时间,走访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了解农民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还收集了各种老式农具,仔细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原理。同时,他给大学里的老师和同学写信,请教相关的技术问题。

在研究灌溉系统时,林砚舟发现村里的水渠年久失修,漏水严重,而且灌溉效率低下。他想到了利用虹吸原理,设计一种新型的灌溉装置。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用竹筒和橡胶管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模型,在自家院子里进行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改进,终于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林砚舟的努力和创新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支持。大家纷纷帮他收集材料,提供工具。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年轻人也加入到了创新的行列中。他们一起对老式农具进行改造,设计出了更加省力、高效的犁和耙。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砚舟在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充实。他不再觉得这里的条件艰苦,反而爱上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他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正在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改变着农村的面貌,也在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这,仅仅是他在农村奋斗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他。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