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不仅擅长作诗,而且才华横溢,这令李世民深感意外。
李承乾和长孙冲原本想为难扶苏,却被他的才学打得措手不及。
他们的脸变得铁青,心中既惭愧又不服气。
这样的诗篇,他们即便费尽心力也难以写出。
高座上的李世民十分欣赏,目光温柔地注视着扶苏。
他对群臣说道:“此诗堪称绝妙,连朕都无法评断优劣。”
公孙大娘在殿下一侧悄然落泪,李世民发现后感到惊讶。
众人的目光聚集过去,只见她泪眼婆娑。
公孙大娘拭去泪水,向皇帝解释:“多谢陛下垂询,我因扶苏公子的诗句触动心绪。”
她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年少时苦练剑舞,后来因国家动荡颠沛流离多年。
未曾料到,扶苏竟对她的故事了如指掌。
她看着扶苏,眼中充满感慨。
扶苏微微一笑,内心却稍显轻松。
他借用杜甫的诗句稍作修改,并融入了关于公孙大娘的旧事。
意想不到的是,这竟然打动了对方。
“原来如此。”
李世民明白了,接着询问,“公孙先生,您觉得这两首诗孰优孰劣?”
“实则不分上下,皆是佳作。”
公孙大娘沉吟片刻后答道,“不过若要论高下,民女更偏爱扶苏公子的诗。”
众人对此早有预料,扶苏的风采己然显现无疑。
李白的《侠客行》着重展现的是他在观看了公孙大娘的剑舞后所感悟的心境。
虽然作品不错,但它更倾向于表达作者的侠义情怀,而非专注于剑舞本身,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跑题。
然而,扶苏的作品却截然不同,全诗气势恢宏,又略带悲凉之感,读起来令人震撼。
相比之下,扶苏的诗显然更为出色。
“仅就这首诗而言,我确实是比不上秦公子。”
李白坦然承认。
这样的态度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这位一向狂放不羁的诗仙怎么会如此谦逊?
“您过奖了。”
扶苏谦虚地回应,他的风采无人能及。
“何必过誉,承认差距才是正确的。
改天咱们一起喝酒。”
李白笑着说道,随后不管扶苏是否同意,提着酒壶自顾自地回到角落,继续独自饮酒。
扶苏也回到了座位上。
张仪满脸喜悦,对扶苏说:“公子竟然能让那位诗仙如此钦佩,实在是了不起。”
“有我在,再也不会有人认为我们秦人粗俗。”
扶苏的行为为秦国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不仅张仪,就连使团中的其他使者们也都为此感到骄傲。
“不过是侥幸而己。”
扶苏淡然一笑,并未因此骄傲。
公孙大娘表演结束后,宴席继续,但再也没有类似精彩的节目出现。
看过公孙大娘的舞蹈,其他表演都显得索然无味。
此刻宴会上谈论最多的便是扶苏和他的诗作。
扶苏的表现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谁能想到,在文化昌盛的大唐,竟会在诗词方面输给秦国人,而且还是输给了大唐的第一才子。
秦公子扶苏果然非同一般。
李承乾和长孙冲听到旁人的话,虽心中不悦却难以反驳。
酒席间,李世民站起说道:“各位爱卿,今日盛宴不仅是为了欢迎秦国使团,还有两件大事要宣布。”
众人皆知这场宴会的核心便是这两件事。
李世民神情凝重地说:“首先,秦唐两国将结为联盟,互通有无,共为兄弟之邦。”
接着他露出一丝笑意继续说:“其次,我大唐将与秦国联姻,我的长女长乐公主将下嫁秦公子扶苏,自此秦唐两家成为姻亲。”
消息传来,无论是在场还是外界都为之震动。
长乐公主听闻婚讯后,虽表面平静,但手指紧握裙摆,耳根泛红,眼中藏着几分羞涩。
她偷偷看向扶苏,却发现对方毫无波动,心中不禁微感失落。
真是个不解风情的人!
李丽质有些赌气地收回目光,心想自己或许不该多此一举为扶苏解围。
尽管扶苏没有明显反应,殿内的年轻人纷纷投来或羡慕或嫉妒的眼神。
作为长安的佼佼者,李丽质即将成为扶苏的妻子,这让其他人怎能不心生嫉妒?
不少目光也投向长孙冲,似乎预见到他未来的不幸。
老弟,你要坚强。
坐在下方的长孙冲感受到西周投来的复杂目光,脸色时青时白,紧紧咬住牙关,低垂着头。
这种屈辱无人能理解。
未婚妻另许他人,而且是在自己面前宣布,这世上再没有比这更难堪的事情了。
“扶苏。”
李世民突然开口,目光锁定在扶苏身上。
“臣在。”
扶苏站起出列,拱手行礼。
李世民神情严肃地说道:“你品行卓越,待人谦逊,我很欣赏你。”
“长乐是我最钟爱的女儿,如今将她许配给你,你要善待她,莫要辜负我对你的期望。”
李世民注视着扶苏,语气坚定而真挚。
这不是寻常的客套话,而是父亲对女儿未来幸福的郑重托付。
“臣必定——”
扶苏正欲回答,却有一道粗犷的声音打断了他。
“唐王陛下请稍等!”
所有人的注意力转向声音来源的方向。
只见在保和殿靠近门口的最后排,一位使团的代表站了起来。
他走出座位,步入大殿,扫了一眼扶苏后说道:“关于这桩联姻,我们有异议!”
所有人视线集中过去,但看向那位代表的目光并不友善。
秦唐联姻关你们何事?
即便有意见又能如何?
被中途打断,李世民微微皱眉,但他并未动怒。
“哦?你们对我国联姻有何异议?”
李世民神情淡漠,内心却暗自冷笑,看他如何耍花招。
使者愤慨陈词:"唐王陛下,我使团半月前己抵达长安,并提出联盟及联姻请求,却被无视。
陛下竟与后来的秦国结盟,这是对我们极大的侮辱!"
众人闻言轻笑,与联盟?简首是痴心妄想。
秦唐联手,大唐骑兵短板尽除,将不堪一击。
至于联姻?也配?
秦国虽偏远,却是正统中原政权,民风剽悍善战,步兵冠绝天下。
相较之下,人又算什么?
李世民冷眼相对,眼中寒光毕露:"你们可汗竟敢干涉我大唐内政?"
威严震慑全场,扶苏首次感受这般气势,不同于嬴政的皇者威严,李世民更显刚毅决绝。
秦唐两国即将联手的消息传来,国使团代表却突然发起挑战,声称若胜则可迎娶长乐公主,若败则两国联姻。
这一提议无疑给局势带来了极大风险。
“你竟敢如此放肆!”
李世民怒不可遏,立刻命令侍卫包围使团代表。
面对威压,使团代表虽满头冷汗,仍固执地注视扶苏。
就在此时,扶苏平静地说:“我们接受挑战。”
蒙毅随即现身,眼神冰冷,首言不讳。
这一决定出乎所有人预料,连对方代表也未料到秦国会正面回应。
“为何要应战?”
李丽质疑惑不解。
李世民同样不满,警告扶苏不可冲动行事。
如此对感到不满,这让扶苏对他的印象有所下降。
若蒙毅战败,这场婚约岂不是要取消?秦唐联盟也将成为笑谈!
扶苏拱手说道:“陛下,我大秦之人从不惧怕挑战,也不会逃避挑战。”
“大秦敢于战斗,更敢于决死一战!”
扶苏身上爆发出一股强烈的锐气,温和之态尽失,犹如一把被磨砺得锋利无比的宝剑!
他的眼中毫无动摇,只有坚定!
“你……”
李世民露出惊讶之色,随即望向秦国使团,希望他们能劝说扶苏。
但很快他就愣住了。
不仅扶苏,秦国使团的使者们,包括相国张仪,都未出言劝阻。
所有人神色平静,仿佛扶苏应战是理所当然的事。
“大秦从不惧战!”
张仪一反往常的温和态度,脸色前所未有的严肃。
他起身拱手对李世民说道:“唐王不必担忧,我大秦绝不会失败。”
“若是失败……”
“我们定会不惜一切代价,踏平!”
他的语气平静,就像陈述一个事实。
这一刻,秦人向唐人展现了何为秦人的骨气、何为秦人的骄傲。
那就是不屈的精神!
老秦人崛起于边陲,与天斗、与地斗、与恶劣环境斗、与匈奴斗,从未屈服!
所有人都被这种不屈精神震撼得无言以对。
“秦国……真可怕。”
长孙无忌、李靖、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心中同时浮现这一念头。
当一个国家上下皆具这般不屈的傲骨,还有什么能将他们击垮?
这样的国家注定辉煌!
李世民目光复杂,最终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摆了摆手。
众多玄甲卫士退下,随后呈上两柄剑,分别交给蒙毅和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