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县石板镇的早集像块被揉皱的绸布,摊煎饼的滋滋声、卖山货的吆喝声、自行车铃铛的叮当声,全混在石板路上腾起的尘土里。张强的三轮车停在老槐树下,车斗里的山桃泛着红晕,他正低头给顾客称斤,左膝的旧伤在潮湿的晨雾里隐隐作痒。
"老板,这桃咋卖?"戴草帽的大爷弯着腰挑拣,草帽檐蹭到了车斗边缘的竹筐。张强刚报完价,眼角余光瞥见摊位角落的石板缝里,有个棕色的皮夹半掩在落叶下。
他心里"咯噔"一下。趁大爷掏钱的功夫,迅速弯腰捡起皮夹,塞进了围裙口袋。手触到皮夹时,感觉里面鼓鼓囊囊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
"给你钱,小伙子。"大爷递过皱巴巴的零钱,张强慌忙接过,指尖却在发抖。等大爷走远,他躲到三轮车后,颤抖着打开皮夹——一沓百元大钞崭崭齐齐地码着,旁边是本红色的房产证,姓名栏写着"陈建军",地址是石板镇西头的陈家沟。
"我的天......"张强倒抽一口冷气。他数了数现金,整整两万块,房产证上的地址清晰可见。他想起昨天收摊时,听隔壁卖豆腐的王婶说,陈家沟的陈大哥好像要卖房给儿子治病,难道就是这个人?
此刻集市正热闹,人来人往。张强捏着皮夹,手心全是汗。两万块,足够他换个新的三轮车电机,再给母亲寄去一笔像样的生活费。可他又想起去年在永县,李老板把新帐篷塞给他时说的话:"做人啊,良心比钱重要。"
"师傅,买桃!"一个清脆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张强慌忙把皮夹塞进贴身口袋,强装镇定地招呼顾客。但他的目光却不停地扫向集市入口,心里像有只兔子在乱撞。他想象着失主发现钱包丢失时的焦急模样,会不会像当年自己丢了修车钱那样,急得在原地打转?
中午收摊时,集市渐渐散去。张强推着车往村口走,打算去陈家沟问问。刚到石板桥,就听见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男人嘶哑的呼喊:"钱包!我的钱包不见了!"
张强回头,看见一个中年男人踉踉跄跄地跑来,额头上全是汗,衬衫后背湿了一大片。他手里攥着张纸,见人就问:"大哥,见过一个棕色皮夹吗?里面有房产证啊!"
这人正是房产证上的陈建军。他眼睛通红,头发乱糟糟的,裤腿上沾着泥点,显然是一路找过来的。张强的心猛地一揪,连忙迎上去:"大哥,你是不是丢了个棕色皮夹,里面有两万块钱和房产证?"
陈建军猛地抓住张强的胳膊,力道大得让他踉跄了一下:"是我!是我丢的!兄弟,你看见啦?"他的声音颤抖着,眼里闪过一丝希望,随即又被焦虑淹没,"那是我卖了老房子给儿子治病的钱啊!医生说再凑不齐手术费,就......"
张强看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想起自己母亲生病时的模样,鼻子一酸。他从贴身口袋里掏出皮夹,递到陈建军手里:"大哥,你看看是不是这个?"
陈建军接过皮夹,手指哆嗦着打开,看见里面的现金和房产证时,突然蹲在地上哭了起来。他一边哭一边喃喃自语:"找到了......终于找到了......老天爷保佑......"
周围渐渐围拢来一些村民,听了原委都纷纷称赞张强。王婶不知何时也来了,拍着张强的肩膀说:"我就知道这小伙子实诚!"
陈建军哭了好一会儿才站起来,他抹了把眼泪,突然抓住张强的手,"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兄弟,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啊!要不是你,我儿子......"
张强慌忙把他扶起来,脸涨得通红:"大哥,你别这样,换作谁都会这么做的。"
"不一样!"陈建军哽咽着说,"两万块啊!够多少人动心了!可你......"他从皮夹里抽出一沓钱,硬塞给张强,"兄弟,这是我的心意,你一定要收下!"
张强连忙推开:"大哥,这钱是给你儿子治病的,我不能要。你赶紧带孩子去看病吧。"
陈建军见他坚决不收,只好作罢。他紧紧握着张强的手,说:"兄弟,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儿?"
"我叫张强,就是路过这儿摆摊的。"张强笑了笑,指了指自己的三轮车。
陈建军记下了他的名字,又问了他摆摊的位置,这才千恩万谢地走了。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张强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虽然没拿到钱,但他觉得比赚了一万块还高兴。
三天后,陈建军的儿子顺利做了手术。出院那天,陈建军特意做了面锦旗,带着妻儿来到石板镇。锦旗上写着西个大字:"诚信摊主"。
当陈建军把锦旗挂在张强的三轮车上时,集市上的人都围了过来。陈建军激动地说:"这面锦旗,我要送给张强兄弟!要不是他拾金不昧,我儿子的命就没了!"
张强站在锦旗下,听着周围的称赞声,心里暖洋洋的。他想起捡到钱包时的犹豫,想起陈建军痛哭的模样,突然觉得,诚信这东西,真的比金钱更重要。
从那以后,"诚信摊主"的名声就在石板镇传开了。每天来张强摊位买东西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说:"张强卖的不只是水果,更是良心。"
张强依旧推着他的三轮车,走乡串镇地摆摊。那面"诚信摊主"的锦旗,他一首小心翼翼地收在车斗里。每当遇到困难,或者心里动摇时,他就会拿出锦旗看一看,然后想起陈建军感激的眼神,想起自己当初做的正确选择。
他知道,这面锦旗,是他流浪生涯中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它不仅代表着一份诚信,更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信任。而这份温暖和信任,将一首陪伴着他,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