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摆地摊

第23章 粉笔灰与商机

加入书架
书名:
流浪摆地摊
作者:
冰河艺人
本章字数:
4818
更新时间:
2025-06-17

涉县鹿头乡的晨雾像块湿棉絮,裹着太行山的寒气,糊在张强的三轮车挡风板上。他停在乡中心小学门口时,正看见几个学生踮着脚够校门旁歪斜的文具摊,摊主是个驼背老人,正手忙脚乱地从木箱里掏作业本,纸页在风里哗啦作响。

“师傅,学校怎么走?”张强扶着车把问。学生们回头,目光落在他左腿不自然的步态上,又慌忙移开。其中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指着红砖墙:“那就是校门,不过门卫大爷可严了。”

他此行是听说鹿头乡中心校多媒体设备坏了半个月,正愁没人修。昨天在邻镇修车时,修车师傅塞给他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去找李校长,他是我老同学,肯定念你这份情。”

校门卫室的窗户推开条缝,老花镜后的眼睛上下打量他:“修设备的?有证件吗?”张强摸出在故县考的电工证,塑料封皮己经开裂。门卫大爷接过去对着光看了看,才拉开铁门:“教学楼三楼,电教室门锁着,钥匙在李校长那儿。”

李校长的办公室在二楼最里间,墙上挂满“教学先进单位”的锦旗,却掩不住墙角的霉斑。听见敲门声,伏案批改作业的中年男人抬起头,鼻梁上的眼镜滑到鼻尖:“你是?”

“我叫张强,从邯市来的。”他递上纸条,“王师傅让我来看看设备。”

李校长读着纸条,眉头渐渐舒展:“老王还记着这事!不瞒你说,找了几个维修师傅,要么嫌路远,要么开口就要两千块,学校实在拿不出这笔钱……”他叹着气,引张强去电教室,“多媒体一体机黑屏,音响也有杂音,孩子们半个月没上成网课了。”

电教室的窗帘落满灰尘,一体机像块沉默的墓碑立在讲台上。张强放下工具包,蹲下身检查线路。左腿的旧伤在潮湿的空气里隐隐作痛,他索性单膝跪地,用万用表检测主板电压。李校长在一旁递工具,欲言又止:“小张师傅,你这腿……要不先歇会儿?”

“没事,校长。”张强头也不抬,“当年在汽修厂学徒时摔的,不碍事。”他想起十七岁在工地扛水泥的日子,比这更难的坎都迈过来了。万用表的蜂鸣器突然响起,他指着主板上烧糊的电容:“问题在这儿,得换个新的。”

“有配件吗?”李校长的声音带着期待。张强摇摇头:“得去县城买,来回至少三小时。”他收拾工具时,看见窗台上摆着学生们的手工课作业——用易拉罐做的笔筒,彩纸折的千纸鹤,突然想起白杨镇丫丫送他的手绘地图。

“校长,我今晚就住学校行吗?”张强突然说,“明天一早去县城,争取中午修好。”李校长愣住了,随即握住他的手:“那太好了!食堂还有剩的馒头,我让张婶给你热一热。”

暮色漫进走廊时,张强在食堂角落啃着馒头,听见隔壁教室传来琅琅书声。张婶端来一碗白菜汤:“娃,慢慢吃。校长说了,让你住二楼的教师周转房,钥匙在我这儿。”那是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水泥地上摆着张旧木床,墙上贴着泛黄的课程表。

第二天正午,张强顶着烈日赶回学校,手里攥着新买的电容。焊接时,李校长和几个老师围在旁边,大气不敢出。当屏幕重新亮起,音响传出清晰的课文朗读声时,数学老师激动地拍着大腿:“好了!终于好了!”

“小张师傅,真是太感谢了!”李校长从抽屉里翻出个红布包,“这是老师们凑的三百块,你一定得收下。”张强推开他的手:“校长,我来的时候就说了,帮学校修设备,换两天空房住就行。”他想起王姨塞给他的烤红薯,周远送的红绳,“再说,我在这儿摆摊,也能照顾照顾学生们。”

下午放学时,张强把三轮车停在校门口。他注意到文具摊前挤满了学生,老人的木箱里只有几种最普通的练习本和铅笔。一个小男孩举着五角硬币,踮脚想买橡皮,却被后面的孩子挤得差点摔倒。

“同学,别急,慢慢来。”张强走过去,帮男孩稳住身子。他突然意识到,这个不足百人的乡镇小学,连个像样的文具店都没有。孩子们买文具要步行两公里去镇上,遇上雨天更是麻烦。

“大爷,您这货不够全啊。”张强帮老人整理摊位时说。驼背老人叹了口气:“年纪大了,进货不方便,就卖点简单的。”

当晚在周转房,张强翻出手机里的进货群。他联系上以前在凤鸣镇认识的文具批发商,又根据学生们的需求列了张清单:卡通橡皮、荧光笔、卷笔刀,还有带密码锁的笔记本——他记得白杨镇的孩子们最爱这种。

三天后,张强的三轮车变了样。车斗左侧加装了木质货架,分层摆放着各类文具,最上层还挂着王姨剪的“好好学习”剪纸。右侧依旧卖水果,但多了个保温桶,里面是刚煮的热玉米。

“强子文具摊”开张那天,正赶上周五放学。羊角辫小姑娘第一个跑来:“叔叔,这是密码本吗?多少钱?”张强笑着摸出一个带小熊图案的:“五块钱,送你一支铅笔。”

李校长走出校门时,看见摊位前秩序井然,张强正耐心地教一个小女孩使用转笔刀。他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包炒花生:“小张,你这摊子可解决了大问题啊!”

没过多久,张强发现很多学生买不起新文具,就把用过的练习本拿来换。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用铅笔头写到握不住,便在摊位前挂了块黑板:“旧文具可抵半价换新。”那天下午,他收到了二十多本字迹工整的旧练习本,还有半盒短铅笔。

周末,张强用三轮车拉着旧文具去县城的文具厂。老板被他的做法感动,答应以成本价提供新文具,还免费帮他把旧铅笔重新加工。回来的路上,他给每个交旧文具的学生准备了小礼物——可能是一块橡皮,或者一张王姨的剪纸。

李校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不仅帮张强在学校食堂搭伙,还说服村委会,让他在学校旁的空地上免费摆摊。教师节那天,学生们自发在摊位前摆了束野菊花,旁边放着张纸条:“谢谢叔叔,让我们有了漂亮的文具。”

初春的阳光透过梧桐密密麻麻树枝,洒在张强的摊位上。他数着零钱时,看见李校长领着几个老师走来,每人手里都提着个保温桶。“小张,今天食堂改善伙食,张婶炖了排骨,快去吃吧!”

三轮车的货架上,新到的彩笔在阳光下闪着光,旁边的水果散发着香甜。张强望着校园里奔跑的孩子们,想起第一次来鹿头乡时的晨雾,现在却觉得,这太行山的风里,满是粉笔灰和希望的味道。他知道,自己不仅找到了商机,更在这些渴望知识的眼睛里,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