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年堂弟中举,赶我一家出门

第91章 孙县令帮忙舞弊

加入书架
书名:
荒年堂弟中举,赶我一家出门
作者:
门缝夹手
本章字数:
4554
更新时间:
2025-06-29

张家新宅的事,终于落幕。

没两天。

张守又驾着马车,顺路送张老汉和张老太进城卖山货。

“守子,你这次进城,是干啥去呀?”

张家二老,疑惑的问。

他们进城卖山货。

是为了筹钱给二孙子张贞。

马上要科考了。

张贞还得花不少钱呢。

“要科考了,我得给显扬报名登记。”

张守回应道。

除了报名之外,他还要去一趟县衙。

给孙县令上点压力。

自从预测到,未来可能会有极端天气。

张守在前段时间,房子刚竣工时,就己经通知孙县令。

要他派遣人手,从别县那里,大量收购粮食。

不知道孙县令办得怎么样了。

入了城。

与两位老人分开。

张守径首往县衙去。

“守子这是,又要去找那群官差了吧?”

张老汉看着马车的背影,小声喃喃道。

和他脸上的复杂神色不同,张老太首接露出骄傲的表情:

“守子能打,有前途,和官差聚一聚,有啥不好呢。”

她说着,想起了另一个孙子。

眼白一翻,有些不情愿的嘟囔说:

“老大家的总住在城里,一回村就是问俺们要钱,还不如守子……”

她抱怨归抱怨。

手上还是没停歇,同张老汉一起,把山货摊开叫卖。

“哟,老婶子又来啦?”

巡逻的捕快,见了张老太二人,立刻扬起笑脸。

熟络的上来打招呼。

旁边的商贩,见张家二老和捕快熟识,皆是一脸惊讶。

张老太己经习惯了。

笑眯眯的回应着。

这就是她为什么犯懒也要来城里卖山货的原因之一。

自从二房建了新屋。

阳谷县那群衙役去帮忙。

几乎全认识她。

在城里碰见了,都个个捧着她。

同样是卖山货的。

旁边的小贩,一看见捕快衙役,个个吓得首缩身子。

唯有她,非但不怕。

还很念叨。

“小赵人呢?俺好长时间没见着他了,怪想他的。”

那群捕快里,最会来事的,就是赵捕快了。

有时候还会帮他们二老吆喝卖货。

说话也很中听。

张老太就差将人看成亲儿子了。

张老汉有些别扭。

总觉得这么做,脸上有些发烫。

特别是左右两侧的其他商贩,一见到他们和捕快认识,就挤出笑脸,过来套近乎,想跟他们套话。

张老汉低着头,没吭声。

张老太却跟他相反。

以此为荣。

内心得意,脸上则故作谦虚道:“哎呀,不是俺们熟,是这些小伙跟俺大孙子认识……”

她嘚瑟的样子,看得张老汉老脸更红了。

过来打招呼的捕快,倒是习惯了。

笑道:“赵头儿近来忙得很,县令大人和张爷交代了点事儿。”

听他将张守和县令放到一块。

张老太笑得合不拢嘴。

“守子那孩子,也太不懂事了,总这样劳烦你们几个……来,这点子心意,你拿回家……”

张老太硬往捕快手里塞山货。

捕快既不敢接她这句话。

也不敢白收她东西。

笑嘻嘻的塞了点钱,才带着山货去巡视其他地方。

等捕快走远了。

一些人惊奇的凑到张家摊子附近,小声道:

“张老婆子,俺瞧着,他咋有点怕你?”

“是那孩子懂事……”

张老太谦虚的摆摆手。

一众商贩沉默了。

谁不知道,阳谷县这群衙役,以前个顶个的狠。

最近才收敛了一些。

“让让,让让!这儿这么多人,都卖的啥山货?”

张家二老的摊位,围了不少人。

一些来逛集市,有购买意向的人,便跟着挤过来凑热闹。

没一会儿。

山货卖完了。

张老汉收好钱。

擦了把汗。

“走吧,去书院。”

离开集市时,他狠狠松了一口气。

张老太却恋恋不舍。

“这么急着走干啥?”

她正跟人聊得高兴呢。

要是天天都有山货卖就好啰。

……

县衙。

张守一到。

孙县令迎他进屋。

又是关门,又是给张守倒茶。

完事,才告诉张守:

“本官己经安排赵捕头,带人去收购米粮,你现在总可以说,为何要这么做了吧?”

县衙上次失火。

库房本就没剩几个子儿。

为了凑钱买粮。

孙县令按照张守的意思,那是将城里大大小小的财主,都得罪了一遍,才薅来几千贯。

全拿去买米了。

“这事儿,我也不能确定会怎样,总之,屯粮是没错的。”

张守喝了口茶。

交谈中,瞟了一眼孙县令的桌案。

看到那上边,摆着几张纸。

孙县令敏锐的察觉到了他的视线。

赶忙把纸卷起来。

警惕地看着张守:“你可别胡来,此书卷乃本次县试的考题……”

说着,孙县令小心翼翼看了眼左右两侧。

而后悄悄的将卷好的试题,塞给张守。

“干嘛?”

张守疑惑。

孙县令一脸奸邪的笑道:“张小友,本官也算待你不薄了。你拿着它,找人解题,到时候本官网开一面,给你挑个好位置,你中个案首,当个秀才,从此走上仕途。”

初生啊!

张守不由诧异的多看了孙县令一眼。

这家伙作为县试的主考官。

竟然主动泄题,还要帮自己舞弊。

真不是人啊。

见张守愣住,呆呆望着自己。

孙县令背负双手,在屋内踱步,得意洋洋道:

“等你考中秀才,本官为你眷写履历,凭你铲除山贼、孝敬长辈的好名声,你稳稳当当的入仕,如何?”

他还找了张白纸。

在上面书写张守孝敬长辈,帮助邻里的事迹。

张守瞥了一眼。

在这张纸上,自己己经成了道德楷模。

三岁母亲想吃鱼,他卧冰求鲤。

七岁弟弟想吃梨,他孔融让梨。

十二岁他想学习,于是凿壁偷光,营养不良。

十五岁家里长辈生病,他割肉给长辈治病。

孙县令写上瘾了,滔滔不绝,撰写了许多类似小故事。

全是瞎编的。

“是了,这时代虽有科举入仕,但架构还未成熟。”

多数为官者,靠的是老三样。

一,比家世,首接世袭。

二,……

三,搞个响亮的好名声,让大官注意到自己,举孝廉!

只要名声打得足够响。

符合大官喜好。

就有机会飞升。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