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成胎的基础上继续研究长生不老之法,发现胎息作为返归先天的核心功法,实乃沟通天人、逆转造化的关键。昔者胎儿在母腹,以脐为门吸纳天地元炁,此乃“先天真息”。降生后口鼻开窍,先天炁机渐隐,唯通过特定修持,方可重启脐轮胎息,复归婴儿般的元炁充盈之态。
一、胎息本源:返先天之真机
1. 先天胎息的宇宙全息本质
《周易·系辞》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胎儿未离母腹时,脐为先天炁穴,连于母之任脉,随母呼吸而禀受天地元炁——母吸天阳入胎为“乾炁”,母呼地阴润胎为“坤炁”,此即《胎息经》“胎从伏气中结”之秘。降生后,脐带剪断,炁机外散,转为口鼻呼吸,以五谷杂粮养后天形骸,先天真息遂隐。
科学印证:现代胚胎学发现,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血氧浓度、二氧化碳分压的调节机制,恰合中医“先天炁循环”理论。胎息修炼的核心,正是通过特定功法,激活脐轮(丹田)的先天炁机,使人体呼吸系统回归“胎盘式”的内源性能量代谢。
2. 元炁枢机与经络周天
人身有三丹田:上丹田(泥丸宫,藏神)、中丹田(膻中穴,藏气)、下丹田(气海穴,藏精)。胎息启动时,首重下丹田——此处为任脉、督脉、冲脉交会之地,《难经》称“脐下肾间动气,人之生命也”。修炼时以意引炁,自脐轮沿任脉上行至膻中,过“璇玑宫”(胸骨柄)入“玉枕关”,沿督脉返归脐轮,形成“小周天”;久之则炁通奇经八脉,达“大周天”境界,如《钟吕传道集》所言:“一气循环,周流无穷,胎息之妙,在乎此也。”
二、胎息功法详解:七阶次第修持法
第一阶:定基正形——后天身形的先天校准
法要(三才定位):
莲花坐(天人合象):双足交叉置于大腿根部,左足属阳(应天)压右股,右足属阴(应地)压左股,双手结“太极印”(阴阳相抱),脊柱如天柱首立,下颌微收(舌抵上颚接通任督,俗称“搭鹊桥”)。此式合“天圆地方”之象,使周身经气聚于脐轮。
卧式胎息(地炁归根):仰躺时足跟相触成“一”字(应坤卦纯阴),双手放体侧如“十”字(应先天八卦方位),枕高以颈椎自然曲度为准(约一拳高),适合中老年及筋骨僵硬者,取“地载万物”之意,引地炁从涌泉穴入体。
时空初契:
初修室宜选坐北朝南(北半球地磁线走向),地面铺三层织物:底层磁石粉(应地炁)、中层丝绸(应人炁)、上层羊毛(应天炁)。时辰首选“子初时刻”(23:00-23:15),此时北斗斗柄初转,天地炁机交接,易引动内炁萌动。
第二阶:调息引炁——呼吸法门的后天破茧
三相声息辨(风→气→息):
风相:初修时呼吸粗重有声,如“山呼海啸”,乃肺窍未开、外息未调之象,需先练“吹烛法”(距烛一尺,呼吸不令烛焰晃动)以柔化气息。
气相:月余后呼吸无声,但觉腹部起伏,如“春波荡漾”,此时以“六字诀”纠偏——肝火旺则多“嘘”,心浮乱则多“呵”,每字发音需震动相应脏腑(如“呬”字震肺,掌心有麻胀感)。
息相:百日功深,呼吸若存若亡,脐下有“翕合感”,如胎儿在腹内“吞吐羊水”,此乃《庄子》“真人之息以踵”的初阶显现。
闭息秘要:
吸气后意想“白炁从百会入,注入脐轮”,闭息时舌抵上颚,双目垂帘观“脐下三寸赤珠”,初时默数至5即呼气,渐增至20息(约1分钟)。闭息过久易生头晕,需配合“呵字诀”吐浊,确保“多吸少闭,循序渐进”。
第三阶:胎息初现——真息萌发的内景密验
三候感应(炁→形→神):
炁候:脐轮发热如暖炉,渐至腰背透热(督脉通)、掌心出汗(劳宫开),此为“元炁破茧”之兆,若左掌热甚于右,多属肝炁过旺,需加练“呬字诀”平衡。
形候:腹部随呼吸微微起伏,非后天“胸式呼吸”,而是“脐轮自主开合”,如《性命圭旨》所绘“婴儿胎息图”,肚脐周围三寸皮肤随息张弛,触之有弹性。
神候:杂念渐少,偶入“混沌态”,眼前见微光(如萤火、月光),或闻体内“汩汩”水声(肠道蠕动与炁机共振),此乃“六根返照”之初阶,不可执着,以“知而不守”为要。
星炁共振法:
望日(十五)21-23点(亥时,三焦经当令),面南观月,观想“月光如银线,从膻中穴穿入,坠入脐轮,化为玉壶承露”;朔日(初一)5-7点(卯时,大肠经当令),面东观日,观想“日光如金箭,从百会穴贯入,注入脐轮,化为熔炉炼金”。
第西阶:胎息运化——五气朝元的时空修炼
五行方位炼炁(天人同构):
春季对应东方,体色为青,宜练“嘘”字诀,借岁星(木星)之炁疏肝解郁,启发生机;夏季对应南方,体色为赤,宜练“呵”字诀,借荧惑星(火星)之炁清心泻火,交通心肾;长夏对应中央,体色为黄,宜练“呼”字诀,借镇星(土星)之炁健脾祛湿,培固后天;秋季对应西方,体色为白,宜练“呬”字诀,借太白星(金星)之炁润肺降气,收敛金炁;冬季对应北方,体色为黑,宜练“吹”字诀,借辰星(水星)之炁温肾纳气,封藏元精。
八门择吉:
开休生三门为“生炁门”:西北乾位(开门,对应天枢星)宜启炼,东北坎位(休门,对应天璇星)宜养炁,正东震位(生门,对应天玑星)宜发炁;闭死惊伤西门为“煞炁门”,修炼时若门窗朝此,需挂“九宫八卦帘”(以青、赤、黄、白、黑五色线编织)化解。
第五阶:胎息通灵——天人同频的高阶证验
磁石阵法原理:
石室嵌磁石三百六十枚,对应人体361穴(含一炁穴),磁石分三级:紫磁石(对应任督二脉,首径1寸)、赤磁石(对应十二正经,首径0.5寸)、玄磁石(对应奇经八脉,首径0.3寸)。修炼时磁石受地磁感应,产生8-13Hz次声波(舒曼波频段),与人体松果体共振,激发“第三眼”潜能,出现“内视”现象——可见自身经络如光带流转,脏腑如琉璃透明。
北斗禹步:
北斗七星对应人体七窍:天枢(目)、天璇(耳)、天玑(鼻)、天权(舌)、玉衡(身)、开阳(意)、摇光(神)。踏斗时先净手焚香,口念《北斗延生经》,每步踩一星位(如天枢位在东北,对应艮卦),配合闭息:踏天枢吸青炁,踏天璇吸白炁,七星踏毕,炁聚脐轮如斗勺状。
第六阶:胎息大成——返本归元的体征变化
外显六证:
① 龟息:鼻息全无,仅脐部每分钟起伏6-8次,如龟鳖入水,可闭息水下30分钟(需循序渐进,非刻意憋气);
② 胎毛:周身生细柔短毛(非病态多毛),如胎儿胎脂绒毛,触之温暖,乃元炁充盛、腠理致密之象;
③ 寒暑不侵:严冬不穿棉衣而体暖,盛夏居密室而无汗,因胎息启动后,人体能量代谢回归“恒温胎态”;
④ 夜无妄梦:入睡即入“混沌境”,如胎儿在母腹,醒后神清气爽,此乃“魂魄归一”之验;
⑤ 饮食自节:不喜肥甘厚味,偏爱清淡流食(如莲子羹、山药糊),因胎息者以元炁为食,脾胃负担大减;
⑥ 颜如处子:皮肤细腻有光泽,皱纹减少,白发转黑,此非“返老还童”,乃元炁内养、外华于表。
禁忌三要:
一忌“贪功冒进”:未达“息相”而强行闭息,必生胸闷、头晕,需退回“气相”阶段,加练“吹字诀”导气下行;
二忌“嗔怒动心”:肝火一动,胎息必乱,宜立即观想“海底清凉水,扑灭心中火”,配合太冲穴按摩;
三忌“夫妻同房”:修炼期间需节欲保精,尤其“胎息初现”时,精泄则炁散,前功尽弃,宜读《阴符经》以养性。
第七阶:胎息出神——超凡入圣的终极境界
(注:此阶需明师口传心授,非文字可尽述,仅列原理)
阳神修炼:胎息大成后,元炁凝聚为“婴儿”,形如三岁幼童,色如赤金,自脐部出壳。初出神时需“三步九返”:先出寸许,速返;渐出尺许,久之可远游。出神时肉身需置静室,以磁石护心,以防“魂飞魄散”。
六通证验:
① 天眼通:能见人炁色(健康者青赤,病弱者灰白);
② 天耳通:能闻千里外虫鸣,或体内脏腑运化之声;
③ 他心通:能感知他人情绪波动(非读心,乃炁场共振);
④ 宿命通:可回溯前世片段(需极高定力,否则生幻觉);
⑤ 神足通:身轻如羽,可短途“炁行”(非肉体飞行,乃元炁瞬移);
⑥ 漏尽通:烦恼不生,生死自在,达“天人合一”之境。
三、因材施教:不同根器的修持指南
1. 体质差异修持法(五行辨正)
阳虚(坎宫火弱):
功法:每日寅时(3-5点)面北而坐,先搓热双手捂肾区,再练“吹字诀”——吸气时意想“北极星光注入双足涌泉”,呼气时念“吹”字,观想脐下有红炉燃烧,化散寒湿。
食疗:修炼前后饮“肉桂生姜茶”(肉桂3g、生姜2片煮水),忌生冷(如冰饮、西瓜),防伤脾阳。
阴虚(离宫水亏):
功法:每日酉时(17-19点)面西而坐,含一口麦冬水(麦冬10g煮水),练“呬字诀”——吸气时意想“太白金炁从鼻吸入”,呼气时念“呬”字,观想膻中穴有清凉月轮,润养肺阴。
环境:静室宜挂水墨山水画,燃檀香(忌沉香,性燥),床品用棉麻材质,忌化纤(摩擦生热伤阴)。
痰湿(坤土壅塞):
功法:每日辰时(7-9点)面东而坐,先叩齿36次,吐浊纳清,练“呼字诀”——吸气时提肛收腹,引地炁从足太阴脾经上升;呼气时念“呼”字,双手按腹,观想脐周黄色气团旋转,化散痰湿。
辅助:修炼后拍打胆经(大腿外侧)36次,敲云门穴(锁骨下窝)18次,助胆汁分泌,运化水湿。
2. 年龄分层修持法(天癸周期)
少年(天癸初至,12-24岁):
动胎息:结合“太极云手”“形意三体式”,每吸气提踵,呼气震脚,使胎息随动作开合——如“云手式”左移时吸,右移时呼,引先天炁充养筋骨,防“少年驼背”“近视”。
禁忌:忌过度追求“闭息时长”,因少年元炁好动,过闭则气壅,以“息相自然”为度,每日练30分钟即可。
中年(天癸平衡,25-50岁):
平衡胎息:采用“子午坐功法”——子时面北练“肾水上升”(吸气时意想涌泉炁入肾),午时面南练“心火下降”(呼气时意想膻中炁入心),化解中年“上热下寒”(失眠、脱发、腰膝冷)。
食疗:修炼后食“莲子百合粥”(莲子15g、百合10g、粳米50g),交通心肾,宁神安眠。
老年(天癸渐竭,50岁以上):
卧式胎息:半躺于45度靠垫,膝下垫薄枕(防腰空),意守“脐下温暖感”,不刻意调呼吸,自然鼻吸鼻呼,如《老老恒言》所言“随息自在,如炉中火种,勿忘勿助”。
时间:首选巳时(9-11点),借脾经当令,以后天脾胃之炁养先天元炁,修炼后食小米粥(加山药15g),固护胃气。
3. 性别差异修持法(阴阳互济)
男子(乾道,以炁统精):
降伏相火:意守下丹田时,观想“坎水(肾)中有真阳之火,如莲花生于碧波”,每呼气时引火下行至涌泉,防“阳强易举”(虚火上炎)。
星象:望日(十五)21点炼“太阴吸炁法”——面月而坐,双手心朝月,观想“月光注入劳宫,汇聚脐轮”,以阴炁平衡体内阳刚,防气火上冲致头痛。
女子(坤道,以血养炁):
通调冲任:意守中丹田(膻中)时,配合“乳房微颤法”(随呼吸轻轻震动乳房,非按摩),引离火下照胞宫,化散乳腺结节、子宫肌瘤。
星象:朔日(初一)5点炼“太阳吸炁法”——面日而坐,双手心向日,观想“日光注入膻中,下行至脐,温暖子宫”,经后三日加练“呵字诀”,助气血再生。
西、时空秘要:天人感应的修炼密码
1. 十二时辰修炼要诀(子午流注应用)
子时(23-1点)胆经当令,北斗斗柄指北,宜炼“地雷复”卦,借一阳初生启炁;丑时(1-3点)肝经当令,岁星居东,宜养血柔肝,防肝火旺;寅时(3-5点)肺经当令,太白星居西,宜练“呬字诀”吐故纳新;卯时(5-7点)大肠经当令,太阳初升东方,宜启动阳明排浊通便;辰时(7-9点)胃经当令,镇星居中央,宜练“呼字诀”培固后天;巳时(9-11点)脾经当令,荧惑星居南,宜运化水湿防脾虚;午时(11-13点)心经当令,太阳居南中天,宜炼心肾相交;未时(13-15点)小肠经当令,岁星居东南,宜分清泌浊助消化;申时(15-17点)膀胱经当令,辰星居北,宜练“吹字诀”通利水道;酉时(17-19点)肾经当令,太阴居西,宜封藏元精防外泄;戌时(19-21点)心包经当令,北斗斗柄指戌,宜安定心神防多梦;亥时(21-23点)三焦经当令,呈混沌初开之象,宜调和三焦练六字总诀。
2. 西季方位与星耀选择
春季(震卦,木旺):方位首选泰山(东岳)或居家东向阳台,借岁星(木星)青光注入肝区,忌面向西方(金克木)。
夏季(离卦,火旺):方位首选衡山(南岳)或居家南向露台,借荧惑星(火星)赤光透入膻中,忌面向北方(水克火)。
长夏(坤卦,土旺):方位首选嵩山(中岳)或居家中央客厅,借镇星(土星)黄光笼罩腹部,忌面向东北(木克土)。
秋季(兑卦,金旺):方位首选华山(西岳)或居家西向书房,借太白星(金星)白光穿透肺部,忌面向南方(火克金)。
冬季(坎卦,水旺):方位首选恒山(北岳)或居家北向静室,借辰星(水星)黑光沉入肾区,忌面向东南(土克水)。
3. 地点选择的三大原则
地磁强:优先选择“炁眼”之地(如矿泉眼、古树旁),此类地点地磁场强,易引动内炁,现代可用“高斯计”测量,以0.3-0.5高斯为宜。
星象显:山顶、高阁等无遮挡处,便于采日月星炁,如峨眉金顶(观北斗最佳)、敦煌鸣沙山(观银河最佳)。
藏风聚气:居家修炼选“方正房间”,忌“刀把房”“三角房”(气场不稳),门窗宜开在“生炁位”(参考《八宅明镜》),窗外忌见尖锐物体(如电杆、屋角),防“煞气”干扰胎息。
五、结语:胎息修炼的天人合一之道
胎息之妙,在于“逆修返本”——从后天呼吸回归先天炁机,从口鼻纳气转为脐轮吞吐,最终达“天人同息”之境。然需谨记:初修者当以“调身→调息→调心”为阶,明体质、辨时空、守禁忌;久修者须悟“勿忘勿助”之旨,若执着于“胎息感应”,反落旁门。昔河上公注《道德经》云:“人能如婴儿,内无思虑,外无其物,则复归本,气未散也。”此乃胎息修炼的终极心法——以婴儿般的纯净之心,应天地自然之炁,方得“炁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精足不思欲”的先天境界,为长生不老之法奠定坚实根基。
(郑重提示:胎息修炼需在资深导师指导下进行,尤其闭息、观想等功法,擅自练习可能引发气逆、幻觉等风险。初学者可从“自然胎息法”入手,即每日静卧观想脐部温暖感,配合深长呼吸,循序渐进,方为安全之道。)
以下为改写后的版本:
需要特别郑重地提醒各位读者朋友,本文中所呈现的所有情节、场景与人物行为,均属于精心设计的文学创作范畴,是为了营造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叙事效果而刻意构建的虚拟内容。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故事桥段、情感表达以及行为模式,都是作者基于创作意图进行的虚构演绎,绝非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范例或可参照的行为准则。
在此郑重声明,文内所描绘的各种戏剧性冲突、极端情境选择以及非常规应对方式,都经过了艺术化的提炼与夸张处理,旨在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读者在沉浸于小说世界时应保持理性认知,明确认识到这些精心编排的情节转折、人物互动及事件发展,都是为了服务于整体叙事结构而创作的文学元素。
我们应当清晰区分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的本质差异,理解小说作品中的虚构性本质。文中出现的所有非常态行为模式、极端环境设定以及戏剧化解决方案,都仅存在于作者构建的虚构世界中,绝不应被当作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指南或模仿对象。每位读者都应保持独立思考能力,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坚守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
特别强调,本文中的所有内容均为艺术创作成果,是作者运用文学手法精心编织的叙事网络。这些经过艺术升华的故事元素,包括人物对话、情节转折及场景描写,都是为了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体验而设计的虚拟内容。我们呼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保持清醒认知,明确区分文学虚构与现实生活的界限,切勿将小说中的艺术化处理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可操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