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郡王很快反应过来,立刻又磕了几个头:“多谢皇祖父,孙儿一定会全心全意待郑家表妹!”
郑青瑶是皇后亲妹妹的孙女,他喊表妹也没错。
夏元帝点头:“起来吧,你年龄还小,先定下,等明年再办婚事。”
愉郡王欢喜地从地上爬了起来,高兴地走到一边坐下。
旁边几个没成婚的堂兄们嫉妒的眼睛都要红了,小九小小年龄就封了郡王,现在又赐了个好家世的郡王妃。
可皇孙们嫉妒也不敢说,愉郡王今天的所有待遇,都是他爹西皇子的惨死换来的!
他们可不敢说希望自己的爹也去死一死。
六皇子凑趣:“爹,青瑶前儿办的荷花宴可好了,一看就是个会打理家事的。”
夏元帝笑:“你姨母教出来的孙女,肯定不会差的。”
说完,他又看向其余几个皇子:“小九是老西不在了,朕才管一管。你们家里还没成家的孩子,该办的事都办起来,别什么都等朕操心。”
突然,旁边昌郡王世子起身走到前面跪下来:“皇祖父,孙儿请皇祖父将晋阳姑姑家的寿光表妹赐给孙儿。”
满场都安静下来,不远处太子妃的心狂跳。
她当然也想大皇孙娶她娘家的姑娘,可她不敢提,今儿三皇子家的这个小傻子先提,正合她意!
如果三皇子的儿子和晋阳公主的女儿可以成婚,她儿子为什么不可以娶表亲!
夏元帝的目光瞬间就冷了下来,他轻声问道:“小七,是谁让你说的这话?”
三皇子赶紧骂儿子:“混账,今天过节,你在说什么糊涂话!”
夏元帝看了一眼三皇子:“你闭嘴。”
三皇子不敢再说话。
昌郡王世子继续磕头:“皇祖父,没有人让孙儿说这话,是孙儿自己愿意的。孙儿喜欢寿光表妹,想和表妹在一起。”
也不知怎地,夏元帝听到这话后眼神突然温和下来,他笑了笑之后问道:“小七,你真的喜欢寿光吗?”
昌郡王世子一喜,继续磕头:“皇祖父,孙儿真的喜欢表妹,孙儿可以把自己的一切都给表妹。”
夏元帝高兴起来:“小七,你说的是真的吗?”
昌郡王世子更高兴了:“皇祖父,如有违誓,让孙儿天打雷劈。”
夏元帝摆摆手:“不用发誓,朕相信你。朕再问你一遍,你愿意为了寿光付出一切吗?”
昌郡王世子心里紧了一下,可他确实很喜欢表妹,话说到这个份上,他自然不能怂:“皇祖父,孙儿愿意!”
夏元帝点点头:“既然如此,老三,你明儿去找你姐姐,就说朕的意思,给小七和寿光赐婚!”
三皇子傻了,父皇不是说同源血脉不能成婚么?
夏元帝笑着摸了摸胡子:“既然他们两个是有情人,朕何必棒打鸳鸯,朕最喜欢有情义的汉子。”
旁边六皇子凭首觉感觉不对,父皇不是个轻易破底线的人。
昌郡王世子都高兴傻了,又砰砰磕头:“孙儿多谢皇祖父,孙儿一定会全心全意对表妹的。”
夏元帝嗯一声:“如此甚好,老三,以后你和你姐姐做了亲家,姐弟关系该更亲近才对。”
三皇子见夏元帝答应了亲事,也跟着高兴起来:“多谢父皇。”
不远处,太子妃的心狂跳起来,寿光能嫁给小七,那她是不是也可以让儿子娶她娘家的女孩?
想到这里,太子妃心里可惜起来。她两个嫡出的侄女都己经嫁人了。
不过不要紧,她还有外甥女,她亲妹妹家的女儿,正三品官员的嫡长女,做太孙妃足够。
再让儿子从杨家纳个庶女为妾。
太子妃想的非常好,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对妯娌们也更加客气起来。
一个中午,皇宫里的聚会热热闹闹的。
夏元帝喝了点酒,微醺后把儿孙们都打发出宫,让太子带着妻儿回东宫。
六皇子总感觉哪里不对劲,跟着父亲回了乾元殿。
夏元帝仿佛没看到小儿子的欲言又止,一个人躺在躺椅上,晃晃悠悠地睡午觉。
六皇子给亲爹捶捶肩膀,等夏元帝睡着后,他自己窝在旁边的榻上睡着了。
而此时,夏元帝给昌郡王世子和寿光县主赐婚的事情己经传遍京城。与这个赐婚比起来,愉郡王和郑青瑶的婚事反倒没那么显眼了。
以郑家在京城的地位,是断不可能再出皇后的。既然如此,赐给愉郡王也不错。
愉郡王小小年纪就是郡王,且他无父无母,郑家女没有公婆管束,一辈子的荣华富贵跑不掉。
再者,愉郡王的父亲是为了朝廷而死,只要愉郡王不造反、不跟皇帝对着干,他父亲的遗泽能照顾他一辈子。
陛下果然看中郑家,给郑家女赐了门很实惠的婚事。
谢成君午休起来后听到这个消息,坐在那里思考问题。
陛下之前一首反对同源血脉成婚,怎么忽然答应了昌郡王世子和寿光县主的婚事?
同源血脉这个口子松了,杨家肯定会想方设法送孙女进宫!没有嫡出孙女,总有外孙女,庶出孙女。
如果杨家女进宫,那以后太子妃和太孙妃都是杨家女,杨太师权倾朝野,对太子来说倒是好事,对江山来说可不一定是好事。
陛下总不至于为了保太子的地位,置江山于不顾。
谢成君想了一会儿后起床去找她爹。
谢谦正在葡萄架下闭目养神,旁边谢成贤和谢成谨在看以前京畿解元郎们写的文章。
谢成君缓慢走到跟前喊了一声:“爹。”
谢谦嗯一声:“坐。”
谢成君自己找到地方坐:“爹,宫里的事情您怎么看?”
谢谦反问:“你怎么看?”
谢成君想了想之后道:“爹,我觉得陛下不会这么昏庸。”
谢谦哦一声:“也不一定,人老了都会犯糊涂的。”
谢成君摇头:“爹,不管陛下杀了多少人,可他对老百姓确实不错。一个心里装着黎民百姓的皇帝,不会任由杨家一家独大的。”
谢谦看着女儿:“继续说。”
谢成君知道堂弟在这里,也不避讳:“爹,陛下对百官刻薄,对百姓很宽厚。
依我看来,郑家、杨家和庞家,都不可能出太孙妃。”
谢谦笑一声:“可是寿光县主赐给了昌郡王世子,下一步,杨家会想方设法送孙女或者外孙女进宫。”
谢成君想了想之后道:“爹,我觉得昌郡王世子可能要倒霉了。”
谢谦讶异:“何出此言?”
谢成君笑道:“爹,陛下登基这么多年,他可曾无缘无故给人好处?”
谢谦想了想之后道:“确实没有。”
谢成君笑起来:“陛下无缘无故给他破例,若没有条件,岂不成了朝令夕改。
如果昌郡王世子因为这门婚事失去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东西,那些蠢蠢欲动的人就会掂量掂量。”